國內(nèi)一項調(diào)查顯示,表現(xiàn)有學習困難的兒童約占學齡期兒童的13%至17%。近年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醫(yī)院均開設了“學習困難”??崎T診,通過更專業(yè)、更科學的方法助推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一號難求”的背后,也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另一種教育焦慮。
什么是“學習困難”?有專家指出,真正的“學習困難”是一個多因素的綜合征。除了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有關,包括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孤獨譜系障礙(自閉癥),也包括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等。但報道顯示,全國各地走進這些診室的不少孩子,實際上并沒有以上癥狀,只是沒有達到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特別是理想的考試分數(shù),而被家長“病急亂投醫(yī)”。
“我是'985’高材生,為什么孩子的成績總是上不去”“孩子沉迷手機游戲,成績一落千丈怎么辦”“每次輔導作業(yè)都忍不住要發(fā)火,差點氣得進醫(yī)院”……在社交媒體上,諸如此類的家長分享和求助內(nèi)容并不少見。特別是有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我做什么,你都看不慣我;你說什么,我都不想聽”,提高成績變得更加遙遙無期。因此,走進“學習困難”門診,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無奈之舉。與其說他們要看的是“學習困難”,不如說是一種長久以來的“學習困擾”:“什么方法都試過了,究竟怎么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什么我們小時候根本沒讓父母這么操心過,現(xiàn)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學習困難”門診看得了學生的“病”,卻看不了家長的焦慮。因為世界上本沒有生產(chǎn)“學霸”的“聰明藥”,也不可能有快速彌合“親子裂縫”的“強力膠”。想要改變孩子的學習現(xiàn)狀,家長還得從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認知入手,從而獲得更多的相處智慧。
放下對分數(shù)的執(zhí)念。近年來,關于教育的省思一直沒有斷過。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針對唯分數(shù)論、唯升學率等長期存在的教育頑疾,國家也一直在行動,包括大力開展德育、美育、體育教育,整治校外輔導班,推動“勞動課”進校園等等。而作為孩子成長的“領舵人”,尤其要把握好成功與成長的尺度問題,改變單一、片面的評價體系,走出被分數(shù)“支配”的“恐懼人生”。特別是在社交媒體的當下,自身如果缺乏定力和思考,就容易被眾聲喧嘩所裹挾,陷入焦慮和失控的情緒之中,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zhì)。從孩子的角度看,如果長期被分數(shù)“卡”住視野和格局,一旦成績不好,得不到認可,他們也很容易喪失自信。
重塑雙向奔赴、與時俱進的親子關系。好的關系是一切的開始,我們發(fā)現(xiàn),身邊許多所謂的“學習困難”問題往往都和親子關系不和諧有關。作為數(shù)字時代原住民的孩子們,在視野范圍、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方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能即時聽到“遠方的聲音”,同時也更難集中注意力。而當大腦知道信息是唾手可得時,也就不會去認真存儲它?!按鷾稀币恢贝嬖?,而數(shù)字時代的到來又讓親子之間的“次元壁”越壘越高,這時如果家長還是以高高在上的“談話”取代平等、尊重的“對話”,就走不進孩子的世界,更談不上“共情”。試想,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用心良苦,父母也無法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那所有的“使勁”最終可能是一種“掰斷”。如果把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好了,身體表象的不適癥狀可能也就自動消失了。
也許有家長要問:“現(xiàn)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孩子還這么小,難道我就放棄了嗎?如果當初郎朗不是被父親整天關在房間里,每天堅持長達五六個小時練琴,郎朗還能成功嗎?”
這里面可能要厘清一個概念。教育不是非黑即白,“雞娃”和“佛系”其實都很極端。事實上,生活在學習型社會,學習將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只有從“唯分數(shù)論”的狹隘視野中跳出來,才能有更大的空間去拓展學習的寬度、廣度和深度。新時代的人才競爭力,在于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在于創(chuàng)新、協(xié)作的多元才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生長的格局。
在脫口秀大會上,“90后”的北京男孩童漠男,講了自己小時候因為注意力缺陷轉(zhuǎn)學7次的經(jīng)歷,他爸媽克服了對子女教育的焦慮,最后給他找到了最快樂的小學——北下關小學。過去,他的同桌看《傲慢與偏見》,班長看《資治通鑒》,喜歡看漫畫《機器貓》的童漠男是另類;而到了這所下午三點就放學的學校,輾轉(zhuǎn)了幾年的“學渣”終于找到了“家”。多年后,他成長為脫口秀舞臺上炙手可熱的新星,用幽默的語言、真實的經(jīng)歷、一針見血的觀點治愈著很多人的焦慮。
科技的發(fā)展,讓我們習慣于“即時享受”。但教育包羅萬象,沒有一吃就好的“靈丹妙藥”。如果硬要說有的話,那就是人性的本質(zhì)需求,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愛。不管什么原因造成“學習困難”的孩子,讓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抱一抱他們吧。最好的親子關系是什么模樣?或許就像小虎隊一首《愛》里唱的: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個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