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是什么?似乎很少有父母會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這就導致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時是非常迷茫的:我該怎么辦?我要怎樣教?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呢?
沒有目標就容易失去方向,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是隨波逐流的狀態(tài),看到別人怎么做,自己也跟著怎么做。
沒有觀察過孩子的獨特性,沒有想過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更沒有思考過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如果把教育培養(yǎng)孩子看作一個大工程,那很多父母都是略過了考察、籌備階段,直接進入實行階段??上攵?,這個項目推進起來一定是困難重重的。
也有家長誤把目標實現過程中的某個方法當成了教育目標,舍本求末,結果與預期相差甚遠。
例如我們讓孩子去學校上學,首先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其次是為了讓孩子掌握所學的知識。
這期間,學校會通過作業(yè)練習、階段考試來檢測孩子的學習效果,這些都只是方法和途徑,并不是最終目的。但是一些家長卻糾結于每一次的作業(yè)、每一次的成績,逼的孩子苦不堪言,親子關系岌岌可危。
培養(yǎng)一個孩子,應該有一個宏觀的目標,并以這個目標為導向,培養(yǎng)孩子相應的素質和能力。
身體健康有活力和強健的身體孩子剛出生時,父母都會很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的關注力都被“學習”搶走了。
無論你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是什么,身體健康都是首要的。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無從談起。
從長遠來看,每個人都會在社會上承擔一定的工作任務,如果身體不夠健康,可能沒法承擔一些工作,或是被繁重的工作任務壓垮。
從個人生活來看,如果一個人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在經濟上就會有額外的開銷,甚至是巨額開銷,可能還要家人來照料,影響全家人的正常生活。
健康平安,是一個人生活幸福的基礎。
心理教育積極樂觀的個性和心理越來越多的實例證明:孩子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心理教育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基礎的心理健康,一個是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個性和心理。
在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上,父母應該著力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人生會有許多難以預料的事,父母給孩子的庇護、財富都是暫時的,只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他才能自如的面對生活的各種可能,不被生活打倒。
父母可以從四個層面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心態(tài):目標層:根據孩子的特點引導孩子樹立自己的理想,讓孩子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志氣;
能力層:多“用”孩子,讓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斷積累成就感,擁有“我可以”的體驗;
關系層:給孩子創(chuàng)造輕松的生活環(huán)境;
心理層:從小給孩子植入積極樂觀的信念系統。
被人喜歡和尊重良好的人際關系互動有了健康的身心,孩子還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互動。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能力的延伸。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人的因素。
多花些時間在孩子的品格、性格、為人態(tài)度、處事方法等方面,讓孩子無論走到哪里,處于何種境地,都能讓人喜歡和尊重。
這些對于孩子來說是無形的財富,好的人際關系既是事業(yè)成功的助力,也能為我們提供好的情緒價值,減少煩躁、抑郁等負面情緒,使機體保持積極活潑的狀態(tài)。
會做事,會思考行動力和思維力的培養(yǎng)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一個善于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窮的人?!?/p>
我們去培養(yǎng)一個孩子,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具備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果敢行動的魄力。
比如我們讓孩子學習,目標是需要鍛煉他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而不是為了某一個具體的分數。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很用功、很勤奮,成績卻一般。有些人沒花多少時間在功課上,卻能比別人學的好。因為后者學習的時候會思考,懂得舉一反三。
這種會思考的能力,最后要落實到行動中,才會真正有益于我們的人生。
熱愛學習擁有學習的能力和愿望對父母來說,保護好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一旦喪失了對學習的熱情,也就失去了進步的可能,因為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學習。
首先要引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可以通過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去引導,比如孩子喜歡下跳棋,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學會了下跳棋之后的成就感,進而引導對其他新鮮事物的學習。
其次要讓孩子自己定目標,不要用父母過高的目標把孩子嚇退。
學習不應僅限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它是貫穿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從孩子出生到長大,父母付出巨大的心血,最終目的無非是希望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谶@個目標,父母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去著重培養(yǎng)孩子。擁有了這些素質和能力,孩子的人生一定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