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楊氏后人對這兩位先師的高度評價。楊祿禪在永年不久又赴北京教拳,從而使太板拳的傳播更加廣泛。 楊祿禪如何去的北京,又如何到了端王府,此事著文尚少。吳圖南先生在《太極拳之研究》中介紹說,武禹囊因為私仇,慫恿楊祿禪打死了永年南關(guān)一位練少林拳的和尚,禹襄托其在北京刑部四川司任員外郎的哥哥武汝清,把祿禪介紹到在北京開設(shè)天義醬園的張家教拳,同時可躲避官司。打死和尚之事,在楊家并無傳聞。楊家就住在永年城外甫關(guān)。據(jù)家傳,南關(guān)甕城中間有一座廟,住有一位老道,楊班侯與他經(jīng)常來往。有次班侯拍拍敲門,道人聞聲即出,一看無人。待關(guān)好門向后轉(zhuǎn)。卻見班侯站在自己面前,方知班侯以輕功躍墻而入。 但是,楊祿禪初去北京,確實是由武禹襄通過哥哥介紹先到張家教拳的。張家是個富商,家中也有武師多人。據(jù)說汝清陪祿禪至張家時,小宴之中,楊祿禪演了一遍太極拳。家中武師見祿禪其貌不揚,其拳如捕魚摸蝦,甚是小覷于是動問祿禪“練的是哪路功夫?”祿禪對日:“沾綿拳?!蔽鋷熡痔翎呅缘貑柕溃澳氵@拳能不能打人?”祿禪針鋒相對地答道,“除了銅人、鐵人、石頭人不能打,凡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軀,都可以打?!彼煸谠褐袛[開陣勢試技。張家武師恨不得一拳將祿禪打出門外。誰料一個個上來,一觸即被祿禪拋出丈外。事后祿禪扭頭就走,張家主人急央武汝清說情挽留,并立即更換盛宴招待。從此祿禪開始在張家教拳。后又任旗營教練,晚年進入端王府。祿禪又叫次子班侯,三子健侯一起進京,名滿京都,盛極一時。祿禪與八卦掌先師董海川亦由此結(jié)識,極為友善。相傳董楊二人比武三日,不分勝負,皆互相稱贊。 楊氏父子在京授拳時,得其傳者,除王府貝勒外,尚有護衛(wèi)凌山·全佑、萬春。皆拜在班侯名下,實際是父子同教的。全佑 (滿族)傳其子鑒泉,鑒泉取漢姓為吳,亦從學于楊健侯之子澄甫。后創(chuàng)吳式太極拳。傳播之廣,僅次于楊式。其女吳英華為當代楷模。祿禪晚年,又收端王府總管王蘭亭為徒。蘭亭為人忠厚,深得祿禪喜愛而盡授其秘。王蘭亭又將此藝傳給好友李瑞東。李瑞東先習外家拳術(shù),頗有功底,人稱鼻子李。有王蘭亭折服鼻子李一段故事。王蘭亭以師兄名義代師授拳。李藝成后,任端王府教師及清宮侍衛(wèi)等職。他還從甘風池的曾孫甘淡然學習甘氏祖?zhèn)鳌拔洚斀痼概商珮O功” (亦稱《江南派太極拳》),另又學得“陜西派”太極拳,遂綜合各派精華,創(chuàng)李氏太極拳。 楊班侯性情剛烈,好與人斗,故其武技傳奇不勝枚舉。如拳擊雄縣劉,擂打萬斤力,智勝飛刀張,白臘桿救火,以及班侯辦案,班侯訓馬,楊班侯“墻上掛畫” (飛身貼于墻壁之側(cè))等等。其中以擂打萬斤力影響最大,也確有其事,最為楊家稱道?!叭f斤力”名誰,已不得而知,自言曾打七省擂臺,無人能敵。能以雙手搓石成粉。至京后,聽說太極拳能以柔克剛,揭貼九門,語侵楊氏父子,激其比武。班侯聞之,遂約期在北京西四牌樓設(shè)擂比武。觀之者人山人海,班侯騎白馬而至。有人說,此處原置丈六巨碑一個,兩人對陣,萬斤力以迅雷之勢舉拳先發(fā)。班侯略閃,拳到碑碎。觀者喝彩,以為班侯必敗無疑。萬斤力再進,直取面門。班侯大喝一聲,雙手一揚,萬已仰跌數(shù)丈之外。班侯在掌聲雷動之中策馬揚長而去。另有說雙方只轉(zhuǎn)了三圈,萬斤力即被班侯拋出。斷碑之說,另有傳聞。雄縣劉有個當和尚的哥哥,氣功與武技非凡。為報弟仇,找班侯比武。班俠背靠石碑讓和尚擊腹。彼拳到,班侯早已立于碑。碑遂斷,和尚四指關(guān)節(jié)俱成碎骨。班侯笑日,練武之人,不知騰挪閃展,何為武術(shù)?總之,楊班侯的武功鐵事,確為太極拳打出了聲震武壇的神奇威名。凡以班侯名義保鏢者,無人敢擋。 班侯對其弟子,隨意打罵,出手不留情。故從學者甚少。膝下有二女一子,長女竟被他失手打死。《武林》雜志1982年第一期《楊班侯的太極提放術(shù)》一文,說班侯早年喪妻,膝下一女,十歲時溺水而死。班侯悲痛之下,自發(fā)跳起五尺多高,眾人皆驚。恐為班侯打死長女之誤傳。班侯次女在族中排行為九,與趙斌老師之母 (楊兆元之女)同歲,1888年生,后來嫁于白姓。班侯子兆鵬,小名祥子,又叫三妮,襁褓喪父,自幼亦好斗。外號十八場 (每天與人打十八次架)。楊澄甫在杭州時,他亦隨往。后來誤入販毒歧路,甚至企圖利用趙斌老師在軍隊中的地位予以掩護。趙斌老師大義凜然,嚴厲斥之日,“若再如此,我就捆你見官!”這位“祥老爺”還在楊澄甫面前告狀說,“連科 (趙斌小名)了不得,竟要捆我。”后來他被澄甫弟子陳微明介紹到廣西教拳,卒于廣西。永年楊氏祖墳之楊兆鵬墓,乃為空墳。 楊祿禪長子風侯早瘍。班侯為次子。三子健侯,性溫和愛徒,從學者甚眾。健侯卒于1917年,享年約80。關(guān)于班侯的生卒年代,楊家亦無記載。有人說是1837一1852年,按班侯次女1888年生 (是確切的)來摧算,最小的兆鵬襁褓喪父,故班侯逝于1892年是差不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