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前后,不論男女,身體的激素水平都開始出現變化,容易出現骨量下降(骨頭變脆)、肌肉量減少、脂肪增多的情況,人的平衡感也會減弱。
正因如此,中老年人摔倒好骨折的幾率非常的高,如果恰巧是髖骨等地方骨折,甚至能致殘致癱,長久臥床不起。所以說,強化骨骼和肌肉力量對中老年人來說非常重要。
這當然需要飲食和運動相結合,今天,“問上醫(yī)”著重說說推薦的運動方法。
肌肉是力量的源泉,我們要完成動作需要肌肉收縮來實現,所以肌肉的多少和強度對人的力量、靈活性和動作完成程度影響很大。肌肉練習不可放松。
而“承重”運動能給骨骼帶來壓力,重力對骨頭的壓力,會促使身體產生更多的細胞,使骨骼能得到強化。它更多的是以腳和腿為支撐的運動,如走路和跳舞等。
建議一周:4次承重運動+2次肌肉鍛煉。如果可以的話每次至少30分鐘,可以是連續(xù)的半小時也可以是分割成多次每次10或15分鐘。
1.舉重
使用啞鈴、杠鈴或者對抗性設備鍛煉,可以在強健骨頭的同時塑造肌肉。如果是第一次練舉重,最好能得到專業(yè)健身教練的指導,以免拉傷肌肉。
頻率:1周鍛煉2次肌肉群,每次至少間隔1天。
2.暴走
暴走,即使是短時間暴走,對骨骼都有好處,且能鍛煉到心臟。每天三次短時走路與一次長時間走路的好處是一樣的。
如果擔心人行道凹凸不平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絆倒,可以選擇跑步機。
3.游泳
游泳能夠鍛煉肌肉、心臟和肺部。由于水的浮力能把人托舉起來,所以給關節(jié)和骨骼的壓力很小,不太能鍛煉到骨頭。
但對嚴重骨質疏松或者關節(jié)炎患者來說,是種非常好的運動選擇。
4.太極
對骨質疏松的人而言,保持平衡至關重要,腳下足夠穩(wěn)定才能減少摔倒和骨折的風險。
太極就能夠強化腿部,增加平衡感,且柔中帶剛,能鍛煉到骨骼和肌肉。
5.瑜伽
瑜伽看似柔和,其實它需要調用呼吸和肌肉來完成動作,對身體的要求很高也很能鍛煉到人。瑜伽不僅能改善姿勢和靈活度,同時也能強化骨頭,且有助于減輕心理壓力,非常適合做。
6.跳舞
跳舞對身體的鍛煉較為全面,能讓人心跳加速,可強化心臟、肌肉和骨頭。因為要記住各種各樣的舞步和順序,所以跳舞也鍛煉大腦。
7.做園藝或者雜活
給花園澆水、收拾雜物或者做院子里的其他雜活能夠讓你更加強壯。
注意:前傾時有可能造成脊椎骨折,所以盡量保持脊椎直立,避免腰部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