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陸游和沈園
說起陸游的詞,一般人印象里第一個浮現(xiàn)的就是那首“錯錯錯”,還有陸游的愛情故事。
釵頭鳳·紅酥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傳說,陸母不喜唐婉這個兒媳,強制拆散兩人后,唐婉改嫁同郡宗人趙士程。各自再婚后,唐婉與陸游相遇于沈園,陸游感慨萬分,就在此時寫了著名的《釵頭鳳》。據(jù)說唐婉也寫下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應和,二人分開不久,唐婉就抑郁而終了。為此,陸游晚年還有《沈園》二絕,懷念這段舊情。
故事雖然很感人,但是唐婉的那首《釵頭鳳》和詞,卻是后人補作。只因其中那句“怕人尋問,咽淚裝歡”,不可能寫給現(xiàn)在的丈夫知道。封建社會女子地位是很低的,蘇軾再婚后,可以寫《江城子》懷念前妻,但女子再婚后,絕不可能留下只言片語懷念前夫。這段愛情,就只能留給后人去遐想了。
乙
陸游和辛棄疾
陸游是以詩聞名的,他“六十年間萬首詩”,《劍南詩稿》中存詩9300余首。數(shù)量和乾隆不好比,但質(zhì)量在乾隆詩之上,而且都是原創(chuàng),不像乾隆,有紀曉嵐補作之嫌。就是因為陸游的詩寫得太多了,詞總是被人忽略。說到寫詞,陸游還沒辛棄疾的一半有名。
辛詞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前文說過,辛棄疾繼承了蘇軾詞風的影響,并發(fā)揚光大,影響了更多的詞人。那些辛派詞人的詞也大都豪放悲壯、慷慨激昂,但都不如辛詞。辛棄疾雖然不是豪放詞開山者,卻是最好的繼承者。
陸游與辛棄疾,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邊的兩個人,卻有著諸多相同點:生活在同一時代,都以抗金復國為己任,都無路請纓,屢遭排擠、貶謫,壯志難酬。所以,這看似不搭邊的兩個人,詞作中,思想主題常有驚人的一致。
陸游與辛棄疾“夢沙場”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曾有詩云:“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隴頭水》),這首《訴衷情》也很好地表現(xiàn)了這個主題。作這首詞時,陸游已年近七十,回憶當年的軍旅生活,暮年壯心,風骨凜然。但壯志難酬,“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只能將一腔熱血傾灑在字里行間,抒發(fā)年華空逝的感慨,蕩氣回腸。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記夢寄師伯渾”,顧名思義,記夢。陸游記夢的作品不少,“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便是一首。而且,他的“夢”大都與沙場有關。
這首詞上闕都是“記夢”。那時,“王師”尚未“北定中原”(《示兒》),所以夜有所夢。下闕是醒來后回歸現(xiàn)實,抒發(fā)“鬢雖殘,心未死”的感慨。這與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之》的結(jié)構(gòu),有八分相似。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醉里”二字,引出下文。醉著的時候,與陸游的夢境相仿,只有不清醒時,才仿佛置身沙場,清醒時,就都回歸了現(xiàn)實——“可憐白發(fā)生”。
辛棄疾和陳亮(字同輔)都是不得志的人物。辛棄疾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之》上闋主要追憶當年參加抗金義軍的軍旅生活,不論“挑燈看劍”,還是“吹角連營”,都極富戰(zhàn)爭氛圍和豪情壯志?!榜R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是交戰(zhàn)場面,“了卻”兩句,直述心中所愿,不諱言個人功名欲的驅(qū)使,但仍然格局龐大、境界高遠,因其主要思想還是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尊嚴。
陸游與辛棄疾“登樓”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自古,文人登樓,易出名篇?!扒Ч排d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王粲登樓,千古傳誦;杜甫登高,七絕壓卷;李煜登樓,離恨如一江春水;崔顥登樓,害得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文人一旦登樓,就要“搞事情”了。
辛棄疾,一個壯志難酬的才子,當然也不肯罷休?!奥淙諛穷^,斷鴻聲里”,看著自己寶刀未老,卻無施展余地,叫他“識盡愁滋味”(《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百感交集。
陸游也有一首《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抒發(fā)登高望遠憂國之懷,但較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而言,《秋波媚》更偏于“壯”,而《水龍吟》更偏于“悲”。
細分起來就太細了,不是本科考點,不贅述。
陸游與辛棄疾“高潔品性”
卜算子·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跟辛棄疾,不光是在抒發(fā)報國壯志的時候像,寫別的題材有時也有幾分神似。
這首《卜算子》,開頭第一句便是“驛外斷橋”,點明梅花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驛外斷橋邊,梅花孤處一隅,仍不屈地開著,“戰(zhàn)斗的性格”可見一斑。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更進一步,寫梅花除了生長環(huán)境荒涼外,還要經(jīng)受苦寒和風雨。到了下闕,“無意”、“一任”,字字彰顯梅花之高潔。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幽香也會如故,那種堅忍不拔、至死不渝的精神品格,正是它的本性。
相比之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最后那句,也頗有這個味道。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是辛詞之中較少見的婉約詞。當豪放派詞人玩起了婉約,多少婉約派詞人都要自嘆不如。這首詞描寫元夕滿城燈火之景,形象生動。但“詞眼”卻在最后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詞意境朦朧,燈火闌珊處的那人,是他自己的寫照。他就像陸游筆下那朵“無意苦爭春”的梅花,“一任蛾眉妒”(《摸魚兒》“蛾眉曾有人妒”),即便被排擠,也不肯與“群芳”同流合污。
所以,王國維《人間詞話》將此詞煞拍擬之為“古今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必經(jīng)三種境界”中的第三種境界,不是沒有道理的。這首詞本身的考點還不如王國維“三境界”的考點多。
陸游與辛棄疾“田園村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誰也攔不住豪放派詞人玩“跨界”。從《青玉案》里面,我們見識到了辛棄疾的婉約功力,從《西江月》里,我們又見識到了他的“田園功力”。這首詞寫的是夏夜行道所見所感,以“夜行”二字為線索,寫了夏天午夜、變化和流動中的景致。由黃沙嶺上—嶺下—溪流—林邊—茅店的行走路線變化,移步換景,寫出了路線變化所帶來的景物變化和心情變化。
陸游的《游山西村》(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也是緊扣一個“游”字,從村中景物到村中風情,再到心中所想,構(gòu)成了統(tǒng)一的畫面和恬淡的格調(diào)。
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游山西村》和《西江月》都是用的白描手法,不用辭藻涂抹,自然成趣,立意新巧。
辛棄疾對田園生活的描寫,暗寓著一個落魄士大夫的情懷。與此相似的還有《清平樂·村居》。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亡,通:無)
這首詞為稼軒閑居帶湖時的作品,是一幅農(nóng)家生活即景的小照,在和諧寧靜的畫面中,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情趣。
陸游與辛棄疾“北望中原”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雖然“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是名句,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才是更關鍵之處。整個兩句翻譯過來就是:
向西北眺望長安,可惜只看得到綿延的大山。但青山怎能把浩浩蕩蕩的江水擋住?江水總會沖破重重障礙向東流去。
顯然,后面那句化抑為揚,才是重點。
這首詞作于辛棄疾途徑造口時。他在造口懷古,北望中原,視線被重山阻礙,象征著仍未收復。那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化抑為揚,暗喻了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比興手法運用得當,筆筆言山水,處處有興寄。
陸游的“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也作于金兵占領中原之秋,也是“南望王師”,也是“河東入?!保c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有異曲同工之妙。
陸游與辛棄疾“湖的情結(jié)”
水調(diào)歌頭·盟鷗辛棄疾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辛棄疾由于主張抗金,所以受到主和派排斥,此詞寫于辛棄疾被主和派彈劾落職閑居帶湖之時,四十二歲的他便開始了漫長的歸田生活。上下片皆以寫景為主,描寫了擺脫官場羈絆后盟歐偕鶴的歸隱樂趣?!懊塌t”典故,出自《列子·黃帝》,后人以與鷗鳥盟誓表示無利祿之心或歸隱。
同樣,陸游也是因為堅持抗金,受到主和派排斥,屢屢罷官,早早便閑居湖畔,只不過換了個湖——辛棄疾是“帶湖”,陸游是“鏡湖”,鏡湖就是陸游家鄉(xiāng)山陰(紹興)的一個湖。陸游的“結(jié)茅所幸得佳處,石帆天鏡無纖塵?!瓕ど毞喝粢拢瑪y友共采湘湖蓴”(《病後往來湖山間戲書》),也跟辛棄疾的“帶湖吾甚愛”描寫的內(nèi)容類似,只不過辛棄疾這首“帶湖吾甚愛”通篇都表達的是歸隱之心,而陸游那首《病後往來湖山間戲書》中的“今秋危病輒不死,余業(yè)自笑堅頑身”,已經(jīng)奠定了全文自嘲的基調(diào),不是通篇表達歸隱之心。
說太細了,這不是本科考點。論文可借鑒。
丙
小結(jié)
辛棄疾的詞比陸游多,所以考宋詞研究必然是辛棄疾考點更多。不光是名句默寫還是論述分析,辛棄疾都是宋詞的重中之重。鄙人是“辛粉”,不過也不得不說,辛棄疾用典過多,有“掉書袋”之嫌,晦澀生硬之弊。
陸游這方面要好點,而且他有較多反應民生疾苦、揭露時弊的詩作,是辛棄疾比較欠缺的。辛棄疾又有更多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這也是被罷官過早的陸游所欠缺的。在學習這兩人作品的同時,多了解兩人生平經(jīng)歷,更有助于理解詩詞。
文末賦詩一首,總結(jié)這兩個“抗金派”的思想,并串聯(lián)主要“辛派詞人”。
中原北望
九地黃流萬里膻
兩河蕭瑟火明川
衰年病骨安高臥?
落日樓頭獨愴然
(平水韻下平一先)
注釋:
九地黃流:形容中原國破家亡,人民流離失所。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萬里膻:形容中原金兵入侵。陳亮《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
兩河蕭瑟:黃河兩岸一片蕭瑟凄涼之景。劉克莊《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兩河蕭瑟惟狐兔”。
火明川:金兵的火光照亮了平原。川指平原。張孝祥《六州歌頭》“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原文是指夜間出獵,此處作白天講。
衰年病骨:陸游晚年多病。陸游《宿天慶道院》“衰病厭多事”,《病起書懷》“病骨支離紗帽寬”。
高臥:形容隱居自適的生活。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
落日樓頭: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不解釋。
獨愴然: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不解釋。
譯:
中原淪陷,山河破碎,萬里腥膻,兩河狐兔,眼看著金兵的火把照亮平川,國家深陷危機,我這把老骨頭怎能高枕無憂?落日樓頭,獨愴然而涕下。
總結(jié)“抗金派”詞人思想,串聯(lián)成這二十八個字,化用的詩詞處處是考點,須謹記。
附南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