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煦《蒿庵詞話》稱晏殊為“北宋倚聲家初祖”意即宋詞真正的發(fā)端是從晏殊開始的。但是喜讀詩詞的人都知道,宋代詞壇上著名的詞家可不止晏殊一人。
一向年光有限身
今天我們翻開任何一部宋詞選本,都會看到錢惟演、潘閬、林逋、寇準(zhǔn)這些名字排在晏殊之前,而范仲淹、張先都是晏殊的同時代人,其實很難嚴(yán)格分出先后。但馮煦自有他的道理,畢竟錢惟演、范仲淹那些人只是偶爾填一填詞,詞于他們而言既是可有可無的事物,他們那寥寥可數(shù)的詞作也不曾對時人與后人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只有張先,詞作較晏殊為多,年紀(jì)也長后者一歲,但張先長久以來都是晏殊的僚屬,甚至有幾分清客的意味,所以總給人以一種附屬物的印象,何況他職位太低交游太窄,遠(yuǎn)及不上晏殊的影響力。而晏殊的《珠玉詞》更是宋人流傳后世的第一部詞集。
晏殊對詞壇的貢獻(xiàn),不僅僅要歸因于他的才情,更要歸因于他那超然的政治地位。晏殊在仁宗朝做了多年的太平宰相,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宰相喜愛填詞,天下自然會興起填詞的風(fēng)氣,即便存心禁止都禁止不來。
滿目山河空念遠(yuǎn),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
讀晏殊的詞,總給人一種美好安然的感覺,他的詞透著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閑情中透著典雅,婉約中透著闊達(dá)。他的詞是感性的,卻不是無病呻吟,故作愁態(tài);他的詞是理性的,卻不是冰冷無情,直白強(qiáng)硬。
這些都跟他性格有關(guān)。他喜安靜也喜熱鬧,尤其是當(dāng)他的生活不再困頓后,他更喜在家中宴請賓客,并且他的許多詩篇都是在宴樂中所作。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yuǎn),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將人生哲理蘊藏于風(fēng)景描寫之中,是晏殊常用的寫作手法之一。這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運用的就是這種寫作手法。詞中既有悲傷和無奈,又透著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生命有限,相聚的時光亦是短暫的,每次離別都會讓人傷懷。頻頻聚會,把酒言歡,為的是不讓生命留下遺憾。登高望遠(yuǎn),滿目山河,不禁又想起了遠(yuǎn)方的親友。春鳳春雨中,繁花易落,令春色也增添了些許憂傷。既然時光流逝的如此之快,為何不好好憐惜眼前的人呢?
不如憐取眼前人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從詞的表面上看,表達(dá)的是作者傷春惜時的感情,實際是作者對人生的深思。
站在舊日的亭臺中,聽新曲飲美酒,天氣仿佛與去年相同,卻有些不同。物是人非,夕陽正落,無人阻止夕陽落下,正如無人制止時間的流逝一樣。
美好的事物都會過去,縱使希望和留戀,也不可能重現(xiàn),一切都回不到原來的樣子。這是多么的無可奈何呀!
常見的景象,在晏殊的眼中,卻多出許多生活哲理,他將人生的感悟?qū)懺谶@首詞中,傷情中帶有哲思。他用清新自然的詞風(fēng)向人們展示了時間在不斷流逝,沒有什么可以永恒的自然規(guī)律,用含蓄的表達(dá)給人以藝術(shù)和美的享受。
不懼時光匆匆流逝,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便是晏殊豁達(dá)的人生觀。
一霎好風(fēng)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
晏殊少時入宮,之后為官多年,對官場權(quán)位卻淡然隨心。在他眼中,浮華名利不過是過眼云煙。好友失官離去時,他作了一首《喜遷鶯》:
花不盡,柳無窮,應(yīng)與我情同。
斛船一棹百分空,何處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yīng)老。
勸君看取名利場,今古夢茫茫。
與友分別,雖萬般不舍,卻還是勸慰好友,同時也安慰自己,這是一次暫時的分別,以后二人還會相逢的。
為官多年,晏殊早已看清官場險惡,圍觀者大多都是為了自身利益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離開官場,在許多人看來是悲傷和不幸之事,在晏殊看來,卻是一種解脫。遠(yuǎn)離官場紛爭,過平淡自在的生活,雖不能大富大貴,至少安心坦然。
這首詞同楊表現(xiàn)了晏殊的人生態(tài)度。他為官,卻不為名利,只求安心。為官,對他而言,不是獲得名利的途徑,他只想盡其責(zé),盡其心。
曲闌干影入涼波
相比柳永、姜夔等詞作家,晏殊一生可算富貴,所作之詞往往透露著一種獨特的華貴閑漫之氣。
《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fēng)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一首詞富貴閑愁之氣撲面而來。一位富貴之人坐在閣中,看到重重的門簾外面有簾子飛過,昨夜花落,紅色花瓣在亭子里鋪了一地。他走到彎曲的欄桿邊,望著池中的倒影,一陣風(fēng)令他感到一絲寒涼。隨著風(fēng)吹來的方向看去,他看到碧綠的簾幕,還有敲打在荷葉上的雨滴。
“小閣”“重簾”“晚花”“涼波”“翠幕”“疏雨”“圓荷”,室外冷冷清清,室內(nèi)孤孤單單。酒醒人散,一絲愁緒涌上心頭。
晏殊的詞總是如此清麗,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在他筆下都有了生命般充滿生機(jī),又富有感情。
勸君看取名利場,今古夢茫茫
晏殊一生雖無大波折,仕途也算順暢,但他晚年并不安閑,六十歲時仍任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永興軍節(jié)度使。后來,他因病暫離官場,病好后,他請求再次回朝,宋仁宗見他年事以高,不忍他太過操勞,便將他留在宮中,每五天入朝一次,為自己講經(jīng)釋義,所受待遇與宰相相同。次年,晏殊病重,得知皇帝想要去探望他,于是寫信婉拒。不久后,晏殊病故,皇帝悲傷不已,不但親自去哀悼他,還賜他謚號“元獻(xiàn)”,并親自在他的碑上寫下了“舊學(xué)之碑”四個字。
一生無愧于心,一生無悔于世,晏殊為世人留下的,是數(shù)篇清麗淡雅又充滿人生哲理的詞作,是他豁達(dá)的心境,是他真摯的情感。他開創(chuàng)了北宋的婉約派詞風(fēng),讓人們在冰冷的世界里得到了一些安慰和寄托。
酒醒人散得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