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文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潮服裝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00后小美女武亦姝”,“北大才女陳更”,“外賣小哥雷海為”等選手的表現令人驚艷,然而更讓我們驚嘆的卻是主持人董卿,“沒想到她的文化底蘊如此深厚”,“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大多數觀眾對董卿的表現發(fā)出的感嘆!
當臺下專家探討李賀的詩詞,拋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時,她脫口而出:“月如無恨月長圓”;當她被時光交錯的父女情所感動,隨后便送上一首葉賽寧的詩《我記得》;當攻擂者遺憾離場,她及時送上一句陸游的詩句“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給予祝福。……
網友們看了節(jié)目紛紛被董卿的才華折服,路轉粉無數!
那么,你知道董卿為什么會有今天的高度嗎?
這跟她愛讀書有很大關系。董卿曾說:
“假如我?guī)滋觳蛔x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即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會保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她說:“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
早在中學時,董卿就開始三五天讀一本名著。每年寒暑假,母親都會給董卿開列書單,基本都是《紅樓夢》《基度山伯爵》《簡·愛》《茶花女》等國內外名著。
剛上大學的時候,董卿因為形體表演跟不上課,一直被自卑困擾著,生活里一度找不到特別鮮亮的顏色。在那段難挨的歲月里,是書籍給了她力量。
尤其是莫泊桑的一段話:
“生活永遠不可能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好,但也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糕,無論是好的時候,還是糟糕的時候,都一定要堅強。人面對堅強和脆弱的能力遠遠超乎自己的想象。”
形體課不過關,董卿想犧牲讀書的時間去練形體課??墒亲笏加蚁牒螅指约赫J真地對話,對話的結論就是,她不應該犧牲閱讀的時間去練習臺詞、形體,相反,她應該使自己的書本知識更扎實。
董卿不僅喜歡閱讀,還有摘錄的習慣。在董卿粉絲論壇里記錄著她的摘抄分享。
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中有那么多酒館,而她卻偏偏走進了我的。——選自電影《卡薩布蘭卡》
You had me at 'hello'.當你說“你好”的那一刻起就擁有我了。——選自電影《甜心先生》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摘自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她曾說,主持人是文人不是演員,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饑餓的。
“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董卿仍舊秉承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她清楚地知道,如何在這個欲望爆炸的時代,做自己;她知道她想要什么。
這是一幅廣泛出現在媒體的照片,照片上的文字寫的是什么?
原來這是董卿的手書,英國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詩歌《如果》的一段節(jié)選。
拉迪亞德·吉卜林是十九世紀末英國詩人,于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這首《如果》是拉迪亞德·吉卜林寫給即將奔赴一戰(zhàn)戰(zhàn)場兒子的勵志詩。
很多人常以此勉勵自己,激發(fā)前進動力,不妨一起來讀讀吧。
《 如 果 》
(英)拉迪亞德·吉卜林
如果周圍的人毫無理性地向你發(fā)難,
你仍能鎮(zhèn)定自若保持冷靜;
如果眾人對你心存猜忌,
你仍能自信如常并認為他們的猜忌情有可原;
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
或遭人誹謗卻不以牙還牙,
或遭人憎恨卻不以惡報惡;
既不裝腔作勢,亦不氣盛趾高;
如果你有夢想,而又不為夢主宰;
如果你有神思,而又不走火入魔;
如果你坦然面對勝利和災難,
對虛渺的勝負榮辱胸懷曠蕩;
如果你能忍受有這樣的無賴,
歪曲你的口吐真言蒙騙笨漢,
或看著心血鑄就的事業(yè)崩潰,
仍能忍辱負重腳踏實地重新攀登。
如果你敢把取得的一切勝利,
為了更崇高的目標孤注一擲,
面臨失去,
決心從頭再來 而絕口不提自己的損失;
如果人們早已離你而去,
你仍能堅守陣地奮力前驅,
身上已一無所有,唯存意志在高喊“頂住”;
如果你跟平民交談而不變謙虛之態(tài),
亦或與王侯散步而不露諂媚之顏;
如果眾人對你信賴有加卻不過分依賴;
如果敵友都無法對你造成傷害;
如果你能惜時如金利用每一分鐘不可追回的光陰;
那么,你的修為就會如天地般博大,
并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
孩子,你成為了真正頂天立地之人!
再看著舞臺上她的舉止笑談,我們才明白什么叫“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有一位選手告訴董卿,自己的父親是一位盲人,十幾年來口口相傳教他讀詩時,動情的她忍不住脫口而出:
“上帝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p>
很少有人知道,那正是阿根廷盲人作家博爾赫斯的詩作。
當聽說一位離家在外的父親為教女兒,費力把詞譜成曲子時,董卿送了他一首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我記得》:
當時的我是何等溫柔/我把花瓣灑在你的發(fā)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而這些,全部都是在現場沒有提詞器的情況下,董卿的即興發(fā)揮。
有人這樣形容她:“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br>
而這一顆玲瓏剔透的詩詞心,和這一身高貴優(yōu)雅的氣質,都是在日復一日的閱讀中修煉出來的。
董卿說:每天睡覺前一個小時的閱讀,這個幾乎是雷打不動。
有人問她:你還能堅持嗎?
她就說:這個好像無所謂堅持不堅持的,就是你習慣了。
是啊,閱讀就是如此簡單,一種習慣而已。
她的臥室里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沒有任何電子產品,安安靜靜地看會兒書,然后就睡覺。
她鐘愛俄羅斯文學,因為這個民族在經歷苦難之后能做出深刻反思,并且會在文學作品中有特別淋漓盡致的體現。
她看書、看電影,都不能接受太過平淡的東西。
欣賞極致的情感,偏愛像芥末一樣能瞬間熱淚盈眶甚至不能呼吸的文字,像《紅樓夢》《茶花女》。
還有《約翰·克里斯朵夫》,那種經歷過世間百態(tài)之后爆發(fā)出的力量也特別吸引她。
我想,她喜歡那樣的字句,天性使然,也是經歷使然。
盡管董卿有許多特別熱愛的書,但不會反復去看,時間有限,要把時間留給新鮮的東西。
董卿說這個世界上能反反復復看的,只有唐詩宋詞。因為它們短小精悍,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不同生命階段讀一首詩、一首詞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
小時候,喜歡風花雪月的東西,但大了之后就會愛蘇東坡、陸游,覺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他們都寫在詩詞里了。
小到兒女之情,大到朝代更迭,他們將萬千思緒都化進好友間的一席圍爐夜話,那是在歷史長河里的豪邁之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沒有一個字不認識的,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
但千年來只有李白寫出來了,而且它依然會流傳下去,永遠流傳下去!
這個太偉大了,字面上的極簡和它背后所包含的山川縱橫的情懷讓人贊嘆不已。這種能力現代人是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