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加關注
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靈機新春每日八時給您拜年
大年初八,是谷日,傳說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jié)。
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谷日”的習俗是對寫有谷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
這種習俗蘊涵著重視農業(yè)、珍惜糧食的思想。
谷日節(jié)在當今時代還有意義嗎?
靈機認為,谷日節(jié)中所蘊涵的重視農業(yè)、珍惜糧食的思想,值得繼承,民俗也是可以發(fā)展的,一成不變的民俗是不存在的。
谷日節(jié)當日,全家離開城市來到鄉(xiāng)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紹基本農業(yè)知識,全家觀看各種越冬作物的長勢,讓小孩和大人一起親近農業(yè),幫助孩子樹立尊重農業(yè)、農民、愛惜糧食的意識。在體驗的過程中,同時啟發(fā)小孩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觀念。
在大春節(jié)期間,來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種很好的休息遠足活動。
城市生活節(jié)奏很快,人們難得親近一次自然,建議谷日節(jié),全家赴花卉市場選購一些觀賞作物(市場有售,如“觀賞谷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養(yǎng)護這種“作物”。
在這個我們早已疏離了大自然、對農作物極其陌生的年代,重過谷日節(jié),感受農業(yè)的重要、糧食的意義,對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當代人來說,特別是對孩子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
正月初八也被稱為“順星節(jié)”,是一個可以預知一年運氣的節(jié)日。
漢族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候、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
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
因此,人們有的到白云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
但不論是否去廟里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后,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
二張前后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
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后,以北斗為目標祭祀。
祭祀后,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正月初八還是“敬八仙節(jié)”喔!
漢族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jié)。
八仙即漢族民間傳說中的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
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漢族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
這一天,漢族民間習慣備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
一些地方漢族民間還有習俗,正月初八這一天出遠門,俗稱“游八仙”
正月初八還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里養(yǎng)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
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shù)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wǎng)罟筍餌所希至?!?/p>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xiàn)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
初八的習俗大家都懂了嗎?那就點擊閱讀原文開始挑戰(zhàn)隨堂測驗了喔!
靈機妙算微信號:lingjimiaosuan
↓點擊閱讀原文,開始挑戰(zhàn)隨堂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