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全面理解實踐的本質(zhì)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 年第 4 期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中圖分類號: B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 7621( 2008) 04- 0035- 05
全面理解實踐的本質(zhì)
□趙家祥
( 北京大學 哲學系, 北京 100871)
摘 要: 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和一些論著, 對實踐概念的界定都過于簡單, 不能全面說明實踐概念的深刻
本質(zhì)和實踐活動的豐富內(nèi)容, 自然也就無法用以說明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馬克
思主義哲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原著, 從以下三個方面論述了實踐的本質(zhì)和豐
富內(nèi)容: 第一, 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 不能把思想活動和認識活動當作實踐活動; 第二, 人是對象性存在物, 實踐
是人的對象性活動; 第三, 實踐是人的有目的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人在活動中必須服從自己的目的。
關(guān)鍵詞: 實踐; 感性活動; 對象性活動; 認識; 主觀; 客觀
實踐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概念, 科
學的實踐觀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得以產(chǎn)生的
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
本觀點。但是, 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 對實
踐概念的界定卻過于簡單, 不能全面說明實踐的
深刻本質(zhì)和實踐活動的豐富內(nèi)容, 自然也就無法
用以說明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中的重要
作用及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 到底應(yīng)該如何全面闡明馬克思主義哲
學實踐概念的深刻本質(zhì)和豐富內(nèi)容呢? 筆者認為,
應(yīng)該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原著, 從以下三
個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 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 第
二, 實踐是人的對象性活動; 第三, 實踐是人的有
目的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一、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
馬克思在《關(guān)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從前
的一切唯物主義( 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的主
要缺點是: 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 只是從客體的或者
直觀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
的活動, 當作實踐去理解, 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
解。因此, 和唯物主義相反, 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
主義抽象地發(fā)展了, 當然, 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xiàn)實
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
[1]54
“費爾巴哈不滿意抽象
的思維而喜歡直觀; 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實踐
的、人的感性的活動。”
[1]56
“直觀的唯物主義, 即不
是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至多也只能
達到對單個人和市民社會的直觀?!?br>[1]56-57
由此可
見, 馬克思認為實踐就是“人的感性活動”或“感性
的人的活動”。這就是說, 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這
一定義有兩方面含義: 第一, 實踐是人的各種活動
中的一種活動, 而不是人的一切活動; 第二, 實踐
是感性的活動, 即現(xiàn)實的、客觀的、物質(zhì)性的活動,
不是現(xiàn)實的、客觀的、物質(zhì)性的活動, 不能算是實
踐活動。
人的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大體可以分為
兩類: 一類是認識活動或思想活動; 一類是實踐活
動, 即感性的物質(zhì)活動。說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
重點在于說明認識活動或思想活動不是實踐活
動。馬克思在《1844 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充分肯
定了黑格爾的“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zhì), 看作人的自
我確證的本質(zhì)”的否定性辯證法思想, 同時又明確
指出:“黑格爾唯一知道并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
神的勞動”。
[2]163
在《關(guān)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 馬克
思肯定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體確實不同
的感性客體”的唯物主義立場, 同時又指出他“僅
僅把理論的活動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動”的缺陷。
[1]54
人的認識活動或思想活動算不算實踐活動?
這是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爭論不休
的一個問題。原民主德國曾圍繞 G.克勞斯和D.維
收稿日期: 2008- 03- 10
作者簡介: 趙家祥( 1937- ) , 男,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35—蒂希的論文《關(guān)于實踐和認識關(guān)系的若干問題》展
開了一場“實踐論爭”。這兩位作者的核心思想可
以歸結(jié)為這樣一種主張: 在承認物質(zhì)實踐活動的
同時, 也應(yīng)該把理論活動或認識活動看成是實踐
活動的一種形式。我國理論界也有不少人持這種
觀點。這種觀點把實踐活動劃分為改造活動、認識
活動、審美活動和評價活動, 實際上是把人的一切
活動都當作實踐活動了。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如果
認識活動或思想活動也算作實踐活動, 實踐和認
識的區(qū)分就失去了意義, 實踐決定認識的馬克思
主義認識論基本原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據(jù)。這
顯然有悖于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科學實踐觀的初
衷, 掩蓋或鈍化了科學實踐觀的革命的、批判的本
質(zhì), 混淆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根本區(qū)別。
二、實踐是人的對象性活動
要說明人的實踐活動是對象性活動, 首先要
說明什么是對象性存在物。對象性存在物主要有
以下幾層含義:
第一, 人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當作對象。馬克
思指出:“動物和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
物不把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qū)別開來。它就是
這種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
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
識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
動直接區(qū)別開來。正是由于這一點, 人才是類存在
物。或者說, 正是因為人是類存在物, 他才是有意
識的存在物, 也就是說, 它自己的生活對他是對
象?!?br>[2]96
正因為人能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區(qū)別開
來, 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意志和意識的對象, 所以人
是對象性的存在物; 動物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生
活區(qū)別開來, 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當作對象, 所以動
物就不是對象性存在物。
第二, 人不僅把自己的生活當作對象, 而且把
周圍環(huán)境當作對象, 人的活動是有外部對象的活
動。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說: 人
是有自我意識的存在物, 對人來說,“凡是有某種
關(guān)系存在的地方, 這種關(guān)系都是為我而存在的; 動
物不對什么東西發(fā)生‘關(guān)系’, 而且根本沒有‘關(guān)
系’; 對于動物來說, 它對他物的關(guān)系不是作為關(guān)
系而存在的”。
[1]81
這就是說, 人與動物的另一個顯
著區(qū)別在于, 人有自我意識, 能把自身與周圍環(huán)境
區(qū)別開來, 把自身當作主體, 把周圍環(huán)境當作客體
即對象, 從而發(fā)生對象性關(guān)系; 動物則沒有自我意
識, 它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是本能的、無意識的, 它
與自己周圍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不是對象性關(guān)系。
第三, 人不僅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當作對象,
不僅在自身之外有對象, 而且一個人可以作為另一
個人的對象, 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為對象。孤立的個
人既沒有對象, 也不是他人的對象, 所以就不是對
象性的存在物。非對象性的存在物實際是非存在
物, 或者只是在思想中虛構(gòu)出來的存在物, 是抽象
的存在物。這就是說, 人與外部對象的關(guān)系和人與
人之間的關(guān)系互為中介。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就不能發(fā)生人與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 人與人之間的
關(guān)系是人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guān)系的中介。同樣, 沒
有人與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 沒有外部對象的存在, 不
是為了共同改造外部對象以滿足人們的需要, 人
與人之間就不能發(fā)生關(guān)系, 或者說就沒有必要發(fā)
生關(guān)系, 人與外部對象的關(guān)系又是人與人之間的
關(guān)系的中介。
第四, 人作為對象性存在物, 既是能動的又是
受動的, 是能動與受動的統(tǒng)一。唯心主義者片面地、
抽象地夸大人的能動性的一面, 舊唯物主義則看
不到人的能動性, 片面夸大人的受動性的一面。馬
克思超越了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在人的能動性
與受動性關(guān)系上的對立, 在實踐的基礎(chǔ)上把二者
統(tǒng)一起來。
說明了什么叫對象性存在物, 就為說明什么
叫對象性活動奠定了基礎(chǔ)。如何理解實踐活動是
對象性活動呢? 所謂實踐是人的對象性活動, 是說
實踐是以人為主體, 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感性的、
現(xiàn)實的、物質(zhì)性的活動。實踐把人的目的、理想、知
識、能力等本質(zhì)力量對象化為客觀實在, 創(chuàng)造出一
個屬人的對象世界。這個對象既是勞動的物化和
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外在表現(xiàn), 又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
確證?!皠趧拥漠a(chǎn)品就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物化
為對象的勞動, 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實現(xiàn)就
是勞動的對象化?!?br>[2]91
與人的對象性活動密切相關(guān)的是世界的二重
化問題。作為對象性活動的實踐所導致的世界的
二重化, 表現(xiàn)在兩個相互聯(lián)系的方面: 一方面是世
界分化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另一方面是世界
分化為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
我們先簡要說明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分
化。所謂主觀世界, 是指人的意識、觀念世界, 是人
的頭腦能動地反映、把握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精神活
動的總和, 既包括意識活動的過程, 又包括意識活
動的成果, 即意識活動所形成的意識、觀念, 是知、
情、意的統(tǒng)一??陀^世界是指可以感知的物質(zhì)世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 年第 4 期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36—界, 它具有客觀實在性, 包括人的意識活動之外的
一切物質(zhì)及其運動, 是這些物質(zhì)及其運動的總和。
客觀世界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 即自然存在和社
會存在。自然存在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活動而獨立
存在, 既包括人身外的自然, 又包括人自身的自
然。社會存在雖然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中, 但卻同
自然存在一樣具有客觀實在性, 而并非是意識、觀
念的存在, 并非是感覺和觀念的集合體。主觀世界
和客觀世界的區(qū)分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中。這就
是說, 主觀世界既不是客觀世界自動分化的產(chǎn)物,
也不是對客觀世界消極被動的“直觀”的結(jié)果, 更
不是由各種“先天范疇”綜合感性直觀材料而形成
的。正是在實踐活動中, 物質(zhì)世界反映在人的頭腦
中, 從而內(nèi)化為主觀世界。
在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分化與統(tǒng)一的過程
中, 又形成了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tǒng)一。
自在世界又稱天然自然, 這一概念包括兩層含義:
第一, 自在世界是人類世界產(chǎn)生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
的自然界, 即人類產(chǎn)生之前的先在世界; 第二, 在
人類產(chǎn)生以后, 自在世界則是指人的實踐活動尚
未達到的自然界, 即未經(jīng)人的實踐活動改變過、未
打上人的實踐活動印記的自然界。人類世界又稱
為屬人世界、人化自然, 是指在人類實踐活動基礎(chǔ)
上形成的自然界, 即經(jīng)過的人的實踐活動改變過、
打上人的實踐活動印記的自然界。
人類世界和自在世界一樣, 也具有客觀實在
性。人們并不是在自在世界之外無中生有地創(chuàng)造
人類世界的, 而是在實踐活動中把自在世界的某
些部分改造為人類世界的。人的實踐活動, 只能改
變自在世界即天然自然的外部形態(tài)、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乃
至規(guī)律起作用的方式, 但不可能消滅天然自然的
客觀實在性。人類世界雖然是人的實踐活動對象
化的產(chǎn)物, 體現(xiàn)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質(zhì)力
量, 具有社會歷史性, 但是人類世界、人化自然的
自然屬性一點兒也沒有減少, 它的客觀實在性一
點兒也沒有減少, 它對人類實踐活動的制約性一
點兒也沒有降低。不僅如此, 前人改造過的自然
界, 對于后人也仍然具有先在性。
人類世界和自在世界是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的。
這種聯(lián)系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 自在世界是
人類世界產(chǎn)生、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人們的實踐活
動把自在自然同化于人自身, 轉(zhuǎn)化為人的本質(zhì)力
量, 同時又把這種本質(zhì)力量對象化于人類世界。第
二, 人類世界形成之后又反過來制約自在世界, 極
大地影響自在世界的發(fā)展變化。第三, 人類世界和
自在世界的劃分不是絕對的, 人通過實踐活動不
斷將自在世界轉(zhuǎn)化為人類世界。隨著人的認識和
實踐活動所及的范圍和程度不斷擴大和加深, 自
在世界的越來越多的部分將被人類所認識和利
用, 從而成為人類世界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 離
開人的對象性的實踐活動, 僅僅從自在自然的角
度是無法全面理解人類產(chǎn)生以來的自然界的。馬
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離開人的實踐活動純自然主
義地談?wù)撊伺c自然的關(guān)系時說:“他沒有看到, 他
周圍的感性世界決不是某種開天辟地以來就直接
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 而是工業(yè)和社會狀況的
產(chǎn)物, 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jié)果?!比说膶嵺`活動“正
是整個現(xiàn)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chǔ), 它哪怕只中斷一
年, 費爾巴哈就會看到, 不僅在自然界將發(fā)生巨大
的變化, 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觀能
力, 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會很快就沒有了”
[1]77-78
。
我國理論界有些同志自覺或不自覺地割裂人
類世界和自在世界的有機聯(lián)系。在這些同志看來,
只有人類世界或人化自然才是現(xiàn)實存在和真實存
在的, 自在世界或天然自然完全是虛無, 或者是對
人類沒有意義的。他們引證馬克思在《1844 年經(jīng)濟
學哲學手稿》中講的“被抽象地孤立地、被固定化
為與人類分離的自然界, 對人說來也是無”
[2]178

句話作為論據(jù)。他們把馬克思講的這句話作為馬
克思自己的思想, 這完全是誤解。只要我們把馬克
思的論述前后連貫起來加以深入思考, 就可以看
出, 這句話是馬克思對黑格爾唯心主義自然觀的
批判, 而不是從正面表述自己的自然觀。在黑格爾
那里,“揚棄了的存在是本質(zhì), 揚棄了的本質(zhì)是概
念, 揚棄了的概念是……絕對觀念”。如果絕對觀
念不愿再去從頭經(jīng)歷全部抽象活動并滿足于充當
種種抽象的總體,“它就必須放棄自身即抽象, 從
而達到了恰恰是它的對立面的本質(zhì), 達到了自然
界”
[2]177
。黑格爾所說的自然界, 不過是作為思想隱
藏在抽象的思想之中并從抽象的思想自身“釋放”
出去的, 這個從抽象的思想自身“釋放出去的只是
這個抽象的自然界, 只是自然界的思想物”
[2]179
。這
個自然界是抽象地孤立地存在的自然界, 是與人
相分離的自然界, 對人說來當然是“無”、是沒有任
何意義的。
把自在自然或天然自然說成是“無”、是對人
無意義的, 表面看來似乎是強調(diào)人類世界或人化
自然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的。但實際上卻是
否定和弱化了人的實踐活動的能動作用和創(chuàng)造作
用。馬克思認為, 在人類歷史的早期,“人的生產(chǎn)能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 年第 4 期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37—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nèi)和孤立的地點上發(fā)展著”
[3]
,
正是由于人的實踐活動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增
強, 才使自在世界或天然自然不斷地轉(zhuǎn)化為人類
世界或人化自然, 才為人類開辟了更廣闊的活動
領(lǐng)域, 使人類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大, 而且把不同的
空間連接起來?,F(xiàn)在人類活動的領(lǐng)域已由陸地擴
展到太空和海洋, 而且已經(jīng)登上月球, 今后還可能
登上太陽系的其他星球。在全球化時代, 不同國
家、不同民族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整個世界已經(jīng)成了
一個“地球村”。如果不承認自在自然或天然自然
的客觀存在及其對人類的意義, 恐怕現(xiàn)在的人類
和歷史早期的人類一樣, 仍然“在狹窄的范圍內(nèi)和
孤立的地點上”存在著、活動著, 這不是畫地為牢、
作繭自縛、固步自封、不求進取又是什么呢?
三、實踐是人的有目的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說:“一切事情是
要人做的”,“做就必須先有人根據(jù)客觀事實, 引出
思想、道理、意見, 提出計劃、方針、政策、戰(zhàn)略、戰(zhàn)
術(shù), 才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 做或行
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 都是人類特殊的能
動性。這種能動性, 我們名之曰‘自覺的能動性’,
是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動物的特點”。
[4]
這里所說的
“做”或“行動”, 就是實踐。這說明, 實踐是在主觀
目的指導下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 或者說, 實踐
是人們的有目的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到:“最蹩腳的建筑師
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是他在用
蜂蠟建筑蜂房以前, 已經(jīng)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
成了。勞動過程結(jié)束時得到的結(jié)果, 在這個過程開
始時就已經(jīng)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 即已經(jīng)觀
念地存在著。它不僅使自然物發(fā)生形式變化, 同時
還在自然物中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 這個目的是他所
知道的, 是作為規(guī)律決定著他的活動方式和方法
的, 他必須使他的意志服從這個目的?!?br>[5]
這就是
說, 人的實踐活動是有目的的, 目的性把人的實踐
活動和動物的本能活動區(qū)別開來。
目的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
位, 它不僅是實踐運行的初始環(huán)節(jié), 而且是實踐運
行的內(nèi)控因素, 它貫穿于整個實踐過程之中, 并體
現(xiàn)在實踐的結(jié)果之中。人們提出實踐目的, 說明對
自身需要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 也意味著對客觀
事物的性質(zhì)、結(jié)構(gòu)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可以說, 確立實踐目的的過程, 就是在觀念中預(yù)先
規(guī)定實踐活動的結(jié)果, 形成關(guān)于理想存在的觀念
模型的過程。
實踐決定認識, 認識指導實踐。人們對客觀世
界的認識形成兩種觀念, 一是理論觀念, 一是實踐
觀念。理論觀念是指認識客觀世界形成的知識理
論體系; 實踐觀念則是介于理論觀念和實踐活動
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是連接理論觀念與實踐活動的
橋梁。目的就屬于實踐觀念, 是實踐觀念的重要內(nèi)
容。具體說來, 實踐觀念以方針、政策、路線、綱領(lǐng)、
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計劃方案、設(shè)計藍圖、模擬圖形等形式
出現(xiàn), 它以改造客觀世界和創(chuàng)造出客觀世界所沒
有的嶄新的客體對象為直接目的, 是直接支配人
的實踐活動的觀念, 是人在實際的改造客觀世界
的實踐活動之前在觀念中對實踐活動的預(yù)演。
實踐觀念和理論觀念雖然都是對客觀世界的
觀念掌握, 但二者有明顯的不同。實踐觀念不僅追
求真實準確地再現(xiàn)對象客體, 而且追求在觀念上
創(chuàng)造出在現(xiàn)實中既不現(xiàn)成存在、也不會自然而然
形成的、具有符合人的需要的形式和規(guī)定性的客
體。理論觀念屬于“實然觀念”, 它追求對象“本來
如此”; 實踐觀念則屬于的“應(yīng)然觀念”, 它追求對
象“應(yīng)當如此”。理論觀念的目標是認識真理, 實踐
觀念的目標是直接指導實踐。因此, 實踐觀念比理
論觀念更豐富, 它既把理論觀念融匯于自身, 又包
括反映人們需要的目的、愿望等。實踐觀念超出理
論觀念的第一個優(yōu)點, 就是它高于對客體對象的
真理性認識, 為這一認識增添了目的、愿望、情感、
意志等理想的成分。實踐觀念既是客觀的東西向
主觀的東西運動的最高點, 又是主觀的東西向客
觀的東西運動的起始點, 超過這一最高點和起始
點, 實踐觀念便進入實踐活動的過程, 開始了人對
客觀對象的實踐改造, 并由此創(chuàng)造出新的客體對
象。實踐觀念超出理論觀念的第二個優(yōu)點, 就是它
高于對客體對象的普遍性的認識, 為這一認識增
添了直接現(xiàn)實性的趨向, 即可以促使這種認識直
接向現(xiàn)實轉(zhuǎn)化。這就是說, 僅僅停留在理論觀念階
段, 還不能直接指導實踐, 只有從理論觀念進到實
踐觀念才能直接指導實踐, 主觀才能見之于客觀。
下面談?wù)剬α袑幍摹墩軐W筆記》中兩段相關(guān)論
述的理解。黑格爾在《邏輯學》一書的“觀念論”中,
用很大篇幅論述“理論觀念”和“實踐觀念”及二者
的相互關(guān)系, 列寧讀該書時作了一些旁批并提出
了自己的相應(yīng)觀點。其中有兩句話是人們經(jīng)常引
用的。但由于人們往往離開“理論觀念”和“實踐觀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 年第 4 期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38—念”的相互關(guān)系理解列寧的論述, 所以無論是前蘇
聯(lián)理論界還是中國理論界, 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大
都是不正確的、不符合列寧本意的。
列寧的第一句話是:“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
世界, 而且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br>[6]182
一般認為列寧這里
講的是意識的能動性。列寧這段話雖然包含著意
識能動性的思想, 但把它籠統(tǒng)地歸結(jié)為是講意識
的能動性, 則是不正確的。因為, 人的意識創(chuàng)造客
觀世界, 這是典型的哲學唯心主義觀點, 列寧作為
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是不會贊成這種觀點的, 也不
會把這種觀點作為意識能動性的表現(xiàn)。如果把這
句話與關(guān)于理論觀念和實踐觀念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起來
加以理解, 其含義應(yīng)該是十分清楚的。這里的“意
識”既包括理論觀念, 又包括實踐觀念。理論觀念
反映客觀世界, 實踐觀念則在觀念中創(chuàng)造出在現(xiàn)
實中尚不存在的理想化的客體, 這就是列寧所說
的意識“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的意思。這與馬克思在《資
本論》中所說的建筑師“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
經(jīng)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jié)束時
得到的結(jié)果, 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jīng)在勞動者
的表象中存在著, 即已經(jīng)觀念地存在著”的意思是
一致的。列寧所說的“意識”創(chuàng)造的“客觀世界”, 指
的就是人的“表象中”存在著的“客觀世界”, 即“觀
念地”存在著的“客觀世界”。
列寧的第二句話是:“實踐高于 ( 理論的) 認
識, 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而且還具有直
接現(xiàn)實性的品格?!?br>[6]183
列寧的這句話是對黑格爾
下面一段話所做的旁批。黑格爾的這句話是:“這
種觀念( 即實踐觀念———引者注) 高于前面所考察
的認識觀念( 即理論觀念———引者注) , 因為這種
觀念不僅具有普遍的東西的品格, 而且具有單純
現(xiàn)實東西的品格?!?br>[6]183
把列寧的旁批與黑格爾的
原話加以比較, 就不難看出, 列寧這句話中的“實
踐”, 不是指已經(jīng)在現(xiàn)實中付諸行動的實踐活動,
而是指仍然存在于頭腦中的“實踐觀念”。所謂“實
踐觀念”“高于( 理論的) 認識”, 就是指我們前面所
說的, 實踐觀念高于對外部世界的普遍性認識, 為
這一認識增添了直接現(xiàn)實性的趨向, 即可以促使
其直接向現(xiàn)實轉(zhuǎn)化。從理論是實踐的基礎(chǔ)、實踐對
理論具有至上權(quán)力這個角度, 當然可以說實踐高
于理論。但是, 就發(fā)展水平的高低來看, 不同的事
物之間是無法進行比較的。我們既不能說實踐的
水平高于理論的水平, 也不能說理論的水平高于
實踐的水平。而實踐觀念和理論觀念都是觀念, 屬
于同類, 可以比個高低上下。附帶說一句, 所謂實
踐“具有普遍性的品格”的命題, 是很難理解的。過
去對它的解釋, 也大都十分牽強。如果把這里的“實
踐”理解為“實踐觀念”, 說實踐觀念和理論觀念一
樣, 也“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 卷( 上冊) [M]. 北京:人民出版
社, 1980:104.
[4] 毛澤東選集: 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477.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202.
[6] 列寧全集: 第 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
( 責任編輯 袁吉富 童 萍)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 年第 4 期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Abstract In China’s textbooks and works about Marxist philosophy,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has been too simple
to reveal the deep nature of practice and to cover the profound content of practice activity. Thus, they can’t explain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actice in forming Marxist philosophy and in the system of Marxist philosophy.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words of Marxism
classic writ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practice from the fowling three aspects: firstly, the practice is a kind
of perceptual activity of human being instead of being a kind of thought activity and cognitive activity; secondly, while human being
is an objective existence, practice is objective activity of human being; thirdly, practice is an objective activity which the
subjectivity of human being is presented and in which human being is supposed to obey their own end.
Key words practice; perceptual activity; objective activity; cognition; subjectivity; objectivity
— 3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闡釋教科書式“實踐”概念及其特征
李?。鹤屗囆g(shù)品說話,這是唯一可靠的邊界 | 西東合集
王南湜 |“自然辯證法”的再理解
王南湜 | “自然辯證法”的再理解
認識客體
羅騫 | 作為哲學性質(zhì)和路向的實踐哲學概念——兼論歷史唯物主義在西方哲學實踐轉(zhuǎn)向中的地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