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江西贛州興國縣15歲的失聯(lián)少年被發(fā)現(xiàn)在水庫溺水身亡。他在作業(yè)本上留下一封遺書,字跡稚嫩,卻字字血淚:
老爸老媽,我死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成績差的太多了,不可能考上高中的,我也不想再給你們增加負擔了。你們兩人撫養(yǎng)我們?nèi)齻€一定很難,老哥和老菜成績都好,老哥快畢業(yè)了,老菜也高中了。我也曾經(jīng)努力學習過,可是,無論如何我都無法集中精力在學習上,我最后放棄了。如果我還聽得進課的話,我會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的,可是我不行。我不愿意做啃老的人,也不愿做一個社會上的敗類,所以我選擇死。
其實,我從留級的那一年就開始想死了??墒?,我舍不得你們,所以我拖了這么久,今天,我想明白了。再以這種情況拖下去,還不如死了,起碼可以自由的睡一覺。我知道,你們會說我沒用,沒錯,我是很沒用!但是所有的苦,我都放在心里,不愿意在你們面前表露出來,我只以一個樂觀的樣子面對你們。但實際上,我的內(nèi)心一直在告訴我“你是個沒用的人,這么膽小,永遠成不了大器?!逼鋵崳易约菏裁炊几易龅?,只不過我有理智。今天,我要讓它滾開,不要再約束我了。
如果要找我的尸首,就去水庫吧。 我想了很多方式,就這個最好,我的尸體火化吧。骨灰要么隨風而散,要么埋在山頂,讓我可以天天看風景。
從15歲少年的遺書看教育之殤,我們發(fā)現(xiàn)——悲劇總是埋伏已久:
“老爸老媽,我死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成績差的太多了,不可能考上高中的,我也不想再給你們增加負擔了?!?/strong>
“成績差太多了”,這是橫亙在少年面前的無法攀越的大山,既然無法攀越,只好撒手墜落。成績帶給一個窮孩子的苦惱,比天大比命大,誰之過?
另一句“我再也不想給你們增加負擔了”,更加令人心疼。為什么我說,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窮!因為,窮孩子骨子里的自尊和體貼,是一種不可承受之重??!
誰也不敢鼓動孩子跳出應試教育的圈,但我們必須讓他們明白——考試也許是人生捷徑,但絕不是唯一出路!
“你們兩人撫養(yǎng)我們?nèi)齻€一定很難,老哥和老菜成績都好,老哥快畢業(yè)了,老菜也高中了,我也曾經(jīng)努力學習過。”
“我也曾經(jīng)努力學習過”,說明少年之死,不是一言不合就自殺,而是萬般努力之后的結(jié)果。而這種“成則活,敗則亡”的殉道精神,很傻很天真!
所以,許多父母應該和孩子聊聊了:學習如春耕夏種,不是所有的耕耘都能旱澇保收!努力過就是榮耀,千萬千萬,放自己一馬吧!
“可是,無論如何我都無法集中精力在學習上,我最后放棄了?!?/p>
“無論如何我都無法集中精力在學習上”,這就是少年舍生赴死的根本原因吧!我們甚至可以聽見一個小小靈魂的最后掙扎和呻吟,只不過,父母在外,無人細嗅孩子的內(nèi)心。
孩子只有四個外援:一是父母、二是老師、三是同伴、四是自己。當他遇到人生困惑,父母不在,老師很忙,同伴不懂,自己不覺,就只剩絕路一條了!
陪伴,更深層的意義,就是你能感應、傾聽和撫慰他的內(nèi)心。每個父母都應該早早地告訴孩子——他對于你們來說有多重要,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你都能夠幫他渡過難關。
“如果我還聽得進課的話,我會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的,可是我不行。”
這是少年第二次提到“聽不進課”,我痛心于一個15歲的少年,至死都在為課業(yè)苦苦求索。可見,一個留守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孤立無援!
“我不愿意做啃老的人,也不愿做一個社會上的敗類,所以我選擇死。”
少年人生邏輯是——成績不好就會淪為社會敗類,可怕的“成王敗寇”論!由此可見,他對“一考定終生”是多么的深信不疑,這就是殘酷現(xiàn)實種下的毒,且解藥難尋。
梁啟超先生說:“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 而輕生少年呢?學習讓他惑,生活讓他憂,未來讓他懼!
教育,越來越需要育心。父母絕不是管他一日三餐,老師絕不是教人讀書寫字,好的教育要讓孩子內(nèi)心澄澈:不論考好考壞,人生都還有戲!
“其實,我從留級的那一年就開始想死了?!?/p>
不寒而栗!誰也不知道,一個向來溫順的孩子,他的心底竟然一直住著死神!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小抽屜,鎖著他的羨慕嫉妒恨,而你,只差一把鑰匙。
網(wǎng)上流傳著一篇特級教師黃侃的教育反思錄,她痛苦地回憶,留學[微博]海外的女兒曾在遺書中坦言自己受強迫癥之擾已長達8年。她說:“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她上初中后一度變得沉默寡言,我還以為她是變文靜了,沒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時光,竟是在異鄉(xiāng)孤獨地度過……”
父母要小心啦!哭鬧的孩子尚有出口,若一個孩子突然變得異常溫順沉默了,你得停下來蹲下去,看看孩子的世界是否有繞不過的坎兒。
“可是,我舍不得你們,所以我拖了這么久,今天,我想明白了。再以這種情況拖下去,還不如死了,起碼可以自由地睡一覺。”
“我舍不得你們,所以拖了這么久”,透著對親情的深深眷念,淚奔??!一個“拖”字,飽含了少年曠日持久的煎熬。也許,只要親情及時來叩門,只要有一次促膝談心,就可以將孩子內(nèi)心的堅冰融化,但是沒有!
“起碼可以自由地睡一覺”,這就是少年內(nèi)心所渴望的美好吧!對于一個心生倦意的孩子,他的靈魂要么歸家要么流浪……而對于忙碌奔波的父母們,他安放身心的歸宿,你能給嗎?
“我知道,你們會說我沒用,沒錯,我是很沒用。”
這里的沒用論,折射了少年的絕望。是什么,讓他妄自菲薄而后自暴自棄?也許是父母曾經(jīng)有口無心的責罵!
不論如何,請莫要用“無用”來羞辱你的孩子,因為一個自尊心極強又自以為無用的孩子,會覺得生無可戀。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時候,都要學著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這就是他們的星星之火,一旦熄滅,無法重生!
“但是所有的苦,我都放在心里,不愿意在你們面前表露出來,我只以一個樂觀的樣子面對你們?!?/p>
“但是所有的苦,我都放在心里”,這就是少年的孤獨,無人察覺所以郁積已久,總有一天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發(fā)!
其實,每個靈魂的隕落總有蛛絲馬跡,只是你忙于偉大工作,以為他歡喜以為他樂觀,從來未曾明察秋毫。
所以,父母大人們,我們不能只會那句每日一問:作業(yè)寫完沒有?讓孩子向你交心,比交作業(yè)更重要??!工整的作業(yè)背后,也許有一顆潦草的心呢?
“但實際上,我的內(nèi)心一直在告訴我:你是個沒用的人,這么膽小,永遠成不了大器。其實,我自己什么都敢做的,只不過我有理智,今天,我要讓它滾開,不要再約束我了。”
“這么膽小,永遠成不了大器”,少年認為,不自殺便是膽小無用,他竟以生命來逞強!
“我要讓它滾開,不要再約束我”,這是少年最后的宣誓了,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我受夠了!
少年以命來逞強以死換解脫,這是誰之錯?只因我們的生命教育課缺課已久,而第一課的內(nèi)容就應該是——生命只有一次!
“我的尸體火化吧,骨灰要么隨風而散,要么埋在山頂,讓我可以天天看風景?!?/p>
終于可以隨風而散,終于可以天天看風景了,這是少年對另一個世界的憧憬,如釋重負。雖然,誰也不知道天堂到底是否風景如畫……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周國平說,把生命照看好,便是幸福最好的狀態(tài)。請將這句話轉(zhuǎn)告給孩子,順便告訴他——無論發(fā)生什么,家,永遠是他停泊的港灣!
?。暶鳎罕疚膬H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wǎng)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