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shù):1700字】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總會提到「因果關(guān)系」。就像“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種是因,秋收是果。佛法中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今天就分享一個根據(jù)「因果關(guān)系」具象化出來的一個「思維模型」——問思行果。
1.問。
門里有口,即是問。各種行業(yè),各種知識,各種疑惑,入門的秘密就是張口問。
提出問題,是一切事情的源頭,是一切的一切的開始。很多事情,不定位成問題,也就無從去思考,甚至永遠也不會去解決。
問題有大有小。大問,大得。小問,小得??此坪唵蔚牟灰欢ㄊ切栴},例如:我是誰?看似困難的不一定是大問題,例如:如何脫離地球?
問題有好有壞。能問出好問題,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例如:如何學(xué)會學(xué)習(xí)?能問出蠢問題,最好,因為,不開口問,誰知道這個問題蠢不蠢。不過,在開口前,先通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過,試圖解答過,一般不會問出太蠢的問題。
問題有頻度。多問,多得。少問,少得。不問,不得。在做事時,經(jīng)常問自己:到底你在做什么?在閱讀時,高頻問:作者到底說了啥?在學(xué)習(xí)時,如果不問問題,就是在:假裝學(xué)習(xí),表演勤奮,原地打轉(zhuǎn),沒有進步。
問題有答案。有問,有答,才愿意再問。有問,無答,也要開心地問。很多問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多少年,總會重復(fù)遇到。先問無妨,向蒼天提出問題,也不用負責(zé),但大腦的運行機制就會日夜不停的幫你想,即便當時認知和能力不夠,他也不會忘記,有朝一日總會解決。但不問,就永遠無答。
天下不缺答案,只欠一個好問題。保持好奇心,定位問題,提出問題,不要怕問出蠢問題。提高問問題的頻度,不斷提問,就能問出大問題、好問題,即便當前回答不了的,也要先向宇宙開口問出來。例如:如何幸福?如何富有?如何愛?
2.思。
即思考。在《你確定你會「獨立思考」嗎?》一文中,我進行了拆字游戲。思 = 田 + 心??? 考試。
面對問題,在著手行動去解決前,一定要思考清楚,“謀定而后動”,謀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思考得越明白,越透徹,做起來就越?jīng)Q絕。如何才能把問題思考清楚呢?答:思。把問題在心里像劃分田地一樣劃開,再劃開,再劃開,分得越細,對問題理解就越透徹。當然,如果能從不同視角、層次、維度,去看同一個問題,可能又有不一樣的認識。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經(jīng)把問題思考清楚了呢?答:考。考分兩種,一種是自己考自己,可以邊思邊考;一種是別人考,別人提出問題考你,你來解答。思是過程,考是對「思」的驗證。如果能把問題,在充分地「思」后,給出簡潔、直接、正面的回答,考試就合格,否則,就要反觀「思」的過程。這一步往往是最難的。人類的大腦占體重的2%-3%,一旦運作起來,卻能消耗體能的20%-25%,所以,出于保護生命的需要,大腦的物理運作原理是:能不思考,盡量不思考。這也就能解釋:多數(shù)人在多數(shù)時候,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即行動。問思,是提出問題,思考清楚。但問題不會自己消失,一定要行動,要去干,才能實際解決問題。讀了多少關(guān)于運動的書,如果不去運動,也無法真正減肥。讀了多少關(guān)于致富的故事,不去實踐,也無法致富。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根本的,就是自己親自去嘗一嘗。創(chuàng)業(yè),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在無盡的問題前,你選擇了一個問題,作為開始。一旦開始,又有無窮無盡的問題在等著你。如果確實思考明白了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很多人就不會開始。之所以,很多人選擇創(chuàng)業(yè)這條路,一是無知者無畏,二是以為創(chuàng)業(yè)能賺大錢,而真正堅持下來的,還得是不斷提升認知,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人。
即結(jié)果。問思行,都是因。果,是自然而然的結(jié)果。果,不管好壞,我們接受就好。因上用力,果上坦然一點,隨緣就好。分清因果,就能少走彎路。還拿創(chuàng)業(yè)說,賺到錢,是果不是因。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關(guān)于別人的一個問題,鎖定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解決還得比別人好,效率比同行高。這需要投入極大的熱情、長時間的專注、高強度的工作,這是你想要的嗎?即便你很有能力,也很勤奮,也不保證你能賺到錢,你還開始創(chuàng)業(yè)嗎?
問,就是提出問題。多問,多得,大問,大得,不問不得。思,就是思考。把問題細分,逐個想透,考考自己,確保想透。果,就是結(jié)果。問思行是因,因上用力,果上坦然接受,隨緣就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