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在彝陵之戰(zhàn)中劉備被陸遜打敗,蜀國國力大減,結(jié)果劉備病逝于白帝城,諸葛亮受托孤重任輔助后主劉禪,等到蜀國國力恢復(fù)以后,諸葛亮便和吳、漢重新聯(lián)盟。
公元225年,諸葛亮收服南蠻各族,準備北伐所需要的物質(zhì);公元226年,諸葛亮在漢中操練三軍;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感覺北伐的時機成熟了,便上書《出師表》給劉禪,在劉禪同意以后,諸葛亮在漢中拉開了北伐的序幕。諸葛亮北伐的動機有三點。
第一點: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完成光復(fù)漢室的遺愿
諸葛亮北伐主要是報答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幫助劉備完成光復(fù)漢室的遺愿。這一點主要依據(jù)在諸葛亮的《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第二點:不攻曹魏,蜀漢必亡
曹睿當皇帝之后,便開始對蜀國采取據(jù)守要塞。從而恢復(fù)魏國的國力,諸葛亮已經(jīng)清晰地看到,如果讓魏國發(fā)展國力,蜀國和魏國的差距就非常大。一旦魏國變得強大,蜀國有可能被滅亡。如果出兵,占領(lǐng)雍州、涼州發(fā)動大規(guī)模作戰(zhàn),可以大大削弱魏國的軍事勢力。
第三點:北伐中原,轉(zhuǎn)移矛盾
劉備掌管的蜀漢,主要依靠諸葛亮為首的文臣武將,也就是荊州集團。第二就是依靠以李嚴為代表的,之前劉璋帶領(lǐng)的文臣武將,第三以譙周為代表的本土勢力。在蜀漢掌權(quán)的是荊州集團,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的本土集團。
剛建立蜀漢的時候,三方勢力并不矛盾,但是從關(guān)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后。荊州集團的關(guān)羽、張飛、黃忠、馬良都亡,所以諸葛亮必須聯(lián)合東州集團,所以在劉備托孤的時候,讓諸葛亮為托孤大臣,還任命李嚴為托孤大臣。
主要是讓雙發(fā)互相監(jiān)督,還可以拉攏東州集團。諸葛亮發(fā)動北伐,可以將蜀漢的內(nèi)部矛盾轉(zhuǎn)移到魏國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涼州,蜀國內(nèi)部的矛盾就會大大縮減,蜀漢就有了問鼎中原的機會。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就敗得極為慘烈,也損失了很多人才。
第一次北伐
公元228年春天,北伐的兵馬、糧草全部都準備好了。這個時候魏延就提出:“可以率精兵五千,帶著糧食,從褒中出發(fā),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能到達長安,鎮(zhèn)守長安的夏侯楙沒有謀略,肯定會乘船逃走,長安唾手可得,諸葛亮可率大軍從斜谷來,可以一舉平定長安以西?!保?div id="fu8ihs5fyo3" class='imgcenter'>
然而諸葛亮覺得這個計策行不通,諸葛亮選擇了“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諸葛亮讓趙云、鄧芝率領(lǐng)一直軍隊作為疑兵,進攻郿城,曹真率軍來抵御趙云,諸葛亮便親率主力軍向祁山發(fā)起進攻。
諸葛亮率軍殺來,魏國并沒有防備,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無力抵抗,便投降諸葛亮,諸葛亮收了姜維、梁緒、尹賞等一些將領(lǐng)。正當諸葛亮一路向隴右攻城的時候,曹睿便親自長安坐鎮(zhèn),派張郃前往抵抗諸葛亮。
諸葛亮明白,張郃是來取漢軍的咽喉之地街亭,正當諸葛亮想派將鎮(zhèn)守街亭時,馬謖愿意把守街亭,諸葛亮再三告訴馬謖,街亭對漢軍的重要性,并要求馬謖到了街亭以后,把街亭的山川地圖描繪出來,還讓王平當馬謖的副將。
諸葛亮還是不放心,讓高翔帶領(lǐng)人馬駐守在臨渭以北、街亭以左的柳城城接應(yīng)馬謖。張郃果然率軍來取街亭,馬謖不遵循諸葛亮的部署,也不顧王平的勸阻,將大軍屯于孤山上,馬謖的大軍被張郃包圍在山上。
張郃派人切斷漢軍水源,馬謖的軍隊因為缺水陷入內(nèi)亂,馬謖棄軍逃亡,張郃乘勢追擊,漢軍大財,街亭失守。張郃又來伏擊漢軍,高翔的軍隊也被郭淮攻破。魏延的軍隊也被堵在山谷中,于是各自退軍。
街亭失守以后,諸葛亮的軍隊喪失了有利地形,第一次北伐就此失敗。馬謖雖然是諸葛亮的人,但是為了嚴肅法度,便斬殺了馬謖、張休、李盛。第一次北伐蜀國失去了11位英雄。
諸葛亮的《后出師表》記載:“中間期年耳,然喪趙云、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余人,突將、無前、蜜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余人”?!比舨皇侵T葛亮冒進,蜀國也不會損失那么多的將領(lǐng)。
【免責(zé)聲明】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