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小店
歲月靜好、安度余生
這樣的小夢想很多人都有過吧?
有一對德國夫婦在長沙開了一家面包店
但他們的店卻與文藝、小資通通都沒有關系
Uwe Brutzer來自德國西南部的斯圖加特
他原來在德國一家制藥廠工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
在報紙上看到關于湖南殘疾人的報道:
一些“聾兒”因為未及時治療變成了“聾啞人”
當時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決定去幫助他們
2002年
Uwe Brutzer辭去了德國制藥廠的工作
和妻子一起到國際救助項目當義工
第一站就是湖南長沙
幫助聾啞兒童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并入鄉(xiāng)隨俗取了中文名:
吳正榮、杜雪慧
沒想到的是
吳正榮夫婦在長沙一住就是16年
最開始
他們在湖南省殘聯(lián)給聾啞兒在做康復訓練
手把手教孩子們說話
他們輾轉于湖南的各個特殊教育學校和康復中心
足記遍布長沙、株洲、湘潭、吉首、郴州
幫助了超過500名聽力障礙兒童
這些孩子經過康復訓練后
大多數(shù)都能開口說話
少部分甚至能像正常人一樣交流
但他們發(fā)現(xiàn)
很多聾啞兒童長大后
因為溝通存在障礙很難找到工作
只有自食其力才能贏得尊嚴
吳正榮夫婦決定開一家面包店
讓聾啞人有機會工作并學習就業(yè)技能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選地段、找門面、裝修、招人等等一大堆雜事
夫婦倆手頭的資金也很有限
但下了決心的事無論如何也要辦到
因為負擔不起鬧市區(qū)昂貴的租金
他們就在老城區(qū)湘春巷開起了這家吧赫西點
雖然地段有點偏僻
但吳正榮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為了做出好吃的面包
他聯(lián)系了一位有20多年經驗的糕點師Elke
從德國過來主理兼做培訓
到2014年Elke回德國時
吳正榮已經是一個優(yōu)秀的面包師傅了
現(xiàn)在吳正榮的面包店里
面包師、服務員、收銀員都是聽障人士
學徒也不收學費
每個月還發(fā)800元左右的生活費
迄今為止
已經有數(shù)十位聾啞人在這里學成出師
擁有了謀生的技能
吳正榮教員工手藝
也和他們一起工作
因為烤箱需要聽鬧鐘
吳正榮就自己負責烘烤的部分
吳正榮現(xiàn)在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規(guī)律:
早上4點半起床
6點到店里開始工作
8點整第一批熱氣騰騰的面包就出爐了
吳正榮在面包店忙碌的同時
妻子杜雪慧仍在聾啞學校和康復中心做義工
她成立了一個聾啞兒童圖書館
并不斷尋找德國的愛心人士來資助貧困聾啞兒童
平時只要一有空
她就會來面包店
和員工一起吃飯、聊天
夫婦倆只要有點錢就拿來資助聾啞兒童
兩個人的生活再簡單不過了
吳正榮說:
我們雖然沒有自己的孩子
但還是很開心
他們幫助過的孩子
有的已經考上了大學
有的已經結婚生子
每次聽到這些消息夫婦倆都由衷地高興
一年多以前
有媒體報道了吳正榮夫婦的事跡
稱他們?yōu)椤把罄卒h”
接受采訪時吳正榮很不好意思:
我們做的事不大、也沒有什么特別
能做好事就應該要做
不管是大還是小
有愛的面包店、有愛的老板夫婦
你是否也有關于美食的感動記憶呢?
[責任編輯:孫祎 PQ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