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集團“重燃”對長園的愛火。5月29日晚,長園集團(600525.SZ)發(fā)布了一份《股東一致行動協(xié)議到期》的公告,然而,這份毫無起眼的公告,卻蘊含了大量信息。
格力集團“重燃”對長園的愛火。
5月29日晚,長園集團(600525.SZ)發(fā)布了一份《股東一致行動協(xié)議到期》的公告,然而,這份毫無起眼的公告,卻蘊含了大量信息——在堅定減持格力電器之時,格力集團竟然在悄悄買進長園集團。
公告中,長園集團發(fā)布了截至2019年5月24日的前十大股東名單。
格力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珠海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金投”)和“珠海保稅區(qū)金諾信貿(mào)易有限公司”(簡稱“金諾信”)赫然躋身長園集團前十大股東之列。
其中,格力金投持股4715.25萬股,持股比例為3.56%,金諾信持股1849.02萬股,持股比例為1.40%。格力集團合計控制了長園集團4.96%的股份,距離舉牌僅差一步之遙。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年前,格力集團也曾想要約收購長園集團,但隨后在珠海市國資委的拒絕下不了了之。
格力集團增持長園
在格力電器行將易主之際,格力集團對長園的示愛,再次引發(fā)A股市場“浮想聯(lián)翩”。
根據(jù)長園集團此前披露的2019年一季報中,截至今年3月底時,格力金投的身影并未出現(xiàn)在前十大股東之列。但5月24日,格力金投卻突然躍居長園集團第四大股東。
這也就意味著,格力集團在籌劃轉(zhuǎn)讓格力電器控股權(quán)期間(4月1日至今),其一直在增持長園集團,截至目前持股比例合計已達到4.96%,逼近舉牌線。
消息一出,市場一片嘩然。
不少投資者紛紛調(diào)侃,“格力集團莫不是想用賣格力電器的錢,去買長園集團?!?/p>
事實上,這一言論背后,也透露出格力集團、格力電器與長園集團的微妙關(guān)系。
去年5月,格力集團也曾瘋狂示愛長園,擬對后者進行要約收購。
2018年5月15日,長園集團披露了要約收購的相關(guān)情況,表示擬以19.80元/股的價格,收購長園集團20%的股份,約2.65億股,收購所需資金總額約52.46億元。
在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簽署當天,格力集團便急不可耐地將10.50億元(即不低于要約收購所需資金總額的20%)存入了登記結(jié)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指定賬戶,作為要約收購的履約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格力集團決議要約收購長園集團之前,董明珠的目光也被新能源汽車吸引,大手筆投資了珠海銀隆,但隨后珠海銀隆便被爆出“大面積減產(chǎn)”、“多地停工”、“員工出走”等負面消息。
但格力集團此舉卻并沒有得到格力電器的支持,甚至被市場質(zhì)疑存在同業(yè)競爭。
據(jù)媒體報道,彼時董明珠并沒有參與到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的談判當中,甚至有人士指出格力集團的收購“傷害了沒考慮格力電器和董明珠的感受?!?/p>
隨后,上交所展開閃電問詢,要求格力集團說明收購目的、收購資金來源、同業(yè)競爭等問題。
彼時,格力集團信誓旦旦表示,要約收購不以謀求控制權(quán)為目的,集團資金實力雄厚,格力集團母公司賬面的貨幣資金、理財產(chǎn)品、已存入的履約保證金合計38.67億元,后續(xù)資金安排擬通過并購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
同時格力集團還強調(diào)格力電器與長園集團目前從事的主營業(yè)務中不存在實質(zhì)的同業(yè)競爭。
但一個月之后,由于并于珠海市國資委不同意格力集團報送的收購方案,2018年6月,格力集團決定終止本次要約收購。
管理層“鋪路”?
在格力電器控股權(quán)即將變更之際,格力集團對長園集團的“愛慕之意”卷土重來。
近年來,長園集團股權(quán)分散,截至目前尚無實際控制人,而恰巧在格力集團增持之際,長園集團第一大股東深圳市藏金壹號投資企業(yè)(有限合伙)(簡稱藏金壹號)及其28名一致行動人宣布到期解除一致行動人關(guān)系。
到期前,藏金壹號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長園集團1.72億股,持股比例為13%。
前述一致行動人解除一致行動關(guān)系后,長園集團第一大股東變?yōu)樯綎|科興藥業(yè)有限公司,持有公司約1.034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81%。
值得注意的是,藏金壹號是由長園集團高管控制的持股平臺,此次藏金壹號與長園集團28名高管解除一直行動人關(guān)系,被不少市場人士視作為格力集團“進入”鋪路。
長園負面纏身
但此時的長園集團,卻早已陷入風雨飄搖,不僅因早期的瘋狂并購導致巨額商譽損失,其還陷入了子公司財務造假及年報數(shù)據(jù)異常的泥潭,同時2018年年報也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
有投資者大呼:“在頻繁利空中低吸,格力集團對長園是真愛了?!?/p>
2018年12月,長園集團“自曝家丑”,指出其在2016年溢價超6倍收購的子公司長園和鷹或存在業(yè)績造假,其智能工廠項目和設(shè)備業(yè)務的真實性存在重大問題。
基于該問題,2018年,長園集團計提資產(chǎn)減值準備共計12.92億元,導致2018年公司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幅度分別為1.11億元和-11.9億元。
但隨后審核年報的會計事務所,卻對這份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報告,原因主要是子公司造假尚未有最終結(jié)論等。
隨后,上交所針對造假事件及年報數(shù)據(jù)異常等事件,向長園集團下發(fā)問詢函,要求長園集團回答的問題多達23項,包括存貨賬實不符、成本核算不準確、子公司商譽減值準備不當?shù)葐栴}。
截至目前,長園集團還未就問詢函做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