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孩子“熊”,就怕家長不教育。如果家長教育對了,就是天性再頑劣的孩子,也會慢慢被父母矯正過來。
昨天搭乘公交車,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很是感慨。
下班時間高峰期,公交車上人滿為患,到一個站的時候,司機(jī)開門瞬間夾到了一個老大爺?shù)哪_,老大爺很是憤懣,一直念叨說“你夾我腳了你不知道,我腳疼,你要帶我去醫(yī)院?!?div style="height:15px;">
司機(jī)始終一言不發(fā),大爺就一直念叨,一個年輕人看不下去了回懟道:能不能不要再念叨了,下班高峰期,明知道人多,你為什么不躲一躲,司機(jī)看得到嗎?
大圖模式 結(jié)果老爺子不干了,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杠起來,全程很文明,沒有出現(xiàn)人體器官。最終年輕人勝了,老爺子終于閉口了。
當(dāng)車?yán)镞吇謴?fù)了安靜以后,突然一個尖銳的聲音,是一個小男孩吶喊的聲音,小男孩坐在座位上,媽媽站在一邊護(hù)著。許是堵車耽擱的時間太長,許是兩個人的吵架讓他感到煩躁了,反正小男孩看起來就很煩躁。
媽媽當(dāng)時就反問男孩:誰準(zhǔn)許你在公共場合吶喊了?你不知道這很不禮貌嗎?
小男孩看起來大約6歲的樣子,媽媽說完,男孩安靜了幾分鐘,又喊了一聲。
媽媽皺起了眉頭,她抱起兒子然后坐下去,捂住了孩子的嘴說:你如果再這么沒有禮貌,媽媽就不原諒你了。
男孩子果然安靜下來。
其實(shí)這就是一件小事,但是很多家長在發(fā)生這種事情的時候都會覺得孩子太悶了,選擇置之不理,長久以往孩子就沒有了“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的意識,發(fā)展下去也許就變成了熊孩子。
其實(sh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對孩子來說是管用的,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日前通過同車廂其他乘客的相機(jī),看到一對母子有趣的互動。
大圖模式 這個男孩看起來大約5歲的樣子,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就趴在地鐵上鬧騰了起來,媽媽看到這一幕深情淡然,情緒上沒有一點(diǎn)起伏。
孩子見媽媽沒有反應(yīng),哭聲更大了,媽媽視線都轉(zhuǎn)移到其他地方了。
過了 一會孩子也覺得沒有意思就自己站起身,此時媽媽才開口說話:你覺得你這種行為的意義是什么?你這樣很不禮貌,媽媽有跟你說過嗎?
男孩撅著嘴巴點(diǎn)頭說了一句:誰讓你不答應(yīng)我的要求。
媽媽說:你這樣我不可能答應(yīng)你的要求,想買新玩具可以,你要給我一個理由。媽媽說了到你過生日就給你買,你為什么等不及呢?
男孩子不說話了,媽媽又說:你應(yīng)該為你剛剛的行為道歉,否則因?yàn)槟愕倪^失,生日禮物取消。
男孩子乖乖朝著同車廂乘客說了一聲對不起,剛剛我錯了。媽媽才罷休。
大圖模式 之前還有一位地鐵保安意外走紅,一個男孩子躺地打滾,媽媽都拿他沒辦法,男孩鬧騰了好一陣,媽媽各種恐嚇都不管用,一位保安上前趴到地上視線跟男孩子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跟他溝通,神奇的是男孩子竟然停止哭鬧。
其實(sh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父母要根據(jù)孩子的性格特點(diǎn)來引導(dǎo),只要能夠有助于糾正孩子錯誤,把孩子引到正確的道路上,幫孩子建立健全的三觀,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