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0月10日)7點,瑞典文學院將頒布2018年和2019年兩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即有兩位作家將會摘得桂冠,這也被媒體調(diào)侃為“雙黃蛋”。在英國博彩機構NicerOdds公布的賠率榜單上,我們能看到不少熟悉的名字,如“陪跑專業(yè)戶”村上春樹;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作家,如中國小說家殘雪、加拿大詩人安妮·卡森等。
近日,很多媒體及文學評論家預測,鑒于去年瑞典文學院性丑聞的惡劣影響,這次諾貝爾文學獎的兩位得主有可能會從女性、非英語、少數(shù)族裔作家中誕生,因此對于中國讀者來說,候選人面孔陌生在所難免?!半p黃蛋”究竟會落到哪兩位作家手中?搜狐文化在這里為你介紹九位可能折桂的作家及其作品,不過預測得獎這種事無非圖個熱鬧,希望你能借此打開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學之路,走下去,走到這些作家的內(nèi)心深處,聽一聽這個世界不同的聲音。
1、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加拿大
“加拿大文學皇后”
被譽為“加拿大文學女王”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20世紀加拿大文壇為數(shù)不多享有國際聲譽的詩人。她獲得過除諾貝爾文學獎之外的大多數(shù)重量級國際文學獎,作品《使女的故事》《貓眼》與《別名格雷斯》曾獲得加拿大的吉勒爾獎與意大利的雷米歐·蒙德羅獎;《盲刺客》曾獲2000年英國布克小說獎。
阿特伍德的文學底蘊深厚,對生活觀察敏銳,具備詩人的氣質(zhì)、調(diào)侃的智慧與反思的理性。她的詩具有感傷色彩;她的小說展現(xiàn)了當代加拿大人生活的畫卷,反映了工業(yè)文明給人帶來的暴力、壓抑、疑慮和恐懼;她的評論筆鋒犀利,對文壇和社會存在的種種不良現(xiàn)象進行有力的批判。
2017年,她的作品《使女的故事》被美國改編成電視劇,這本反映多種現(xiàn)實問題的“未來小說”隨即在中國也引發(fā)了一波閱讀熱。
2、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俄羅斯
“如果說托爾斯泰是上帝,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魔鬼,那么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就是女巫?!?/strong>
俄羅斯戲劇家、作家,被認為是俄羅斯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擅長將戲劇、寓言等體裁融進小說,塑造當代俄羅斯的眾生相,其作品多次刊登在《紐約客》等著名雜志。1992年,小說《夜深時分》獲得普希金獎,同時入圍俄語布克獎短名單,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當代的契訶夫”。
《迷宮》是彼得魯舍夫斯卡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短篇小說集,其黑色幽默的風格在此書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對于日常細節(jié)的把握,使小說具有了生活本身致密和繁瑣的特點,那些事無巨細的鋪陳和殘酷的故事走向,以及文本意義的懸置,令讀者時而困頓,時而驚喜,而生活本身正是具有這種蠱惑人心的本領。
3、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
波蘭
“神秘深邃的文學旅者”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生于1962年。是當代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1987年憑借詩集《鏡子里的城市》在波蘭文壇展露頭角,之后接連出版長篇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2018年憑借小說《奔》榮膺國際布克獎,再次引發(fā)全球關注。托卡爾丘克飲譽波蘭文學界多年,曾兩度榮獲波蘭最高文學獎項“尼刻”文學獎。
托卡爾丘克的創(chuàng)作充滿了對神秘和未知的探索,善于在作品中構筑神秘世界,通過神話、傳說和想象描寫各種鬼怪神靈,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自己的神話?!短藕推渌臅r間》是托卡爾丘克神秘主題作品的代表作,被譽為“波蘭當今神秘主義小說的巔峰之作”。
4、喬伊斯卡·羅爾·奧茨
Joyce Carol Oates
美國
“1960年代以來最重要的美國小說家之一”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出生于紐約州的洛克波特,父母皆是勞動階層。1960年畢業(yè)于錫拉丘茲大學,次年在威斯康星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68年至1978年在加拿大的溫索爾大學教授英美文學,后回到美國,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文學創(chuàng)作。
自處女作短篇小說集《北門畔》問世以來,迄今已出版100余部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詩集、劇本和文學評論等。代表作有《人間樂園》《他們》《奇境》《黑水》《我們是馬爾瓦尼一家》《大瀑布》等。她獲獎無數(shù),其中較重要的獎項有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筆會馬拉默德獎和數(shù)次歐·亨利短篇小說獎。過去的近30年,歐茨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安妮·卡森
Anne Carson
加拿大
“詩人言簡意賅,幽默諷喻,筆法獨特,常錯用標點符號,給人以想象?!?/strong>
安妮·卡森,詩人,現(xiàn)住加拿大蒙特利爾。曾就讀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并相繼在該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代表作有《厄洛斯與甜蜜的痛苦》《玻璃、諷刺和神》《短獨白》《純凈水》《紅色自傳:詩體小說》《下班的男人》等,并于1997獲普什卡特詩歌獎、1998年獲古根海姆獎、2000年獲麥克阿瑟天才獎、2001年獲格雷芬杰出詩歌獎。2001年,安妮憑借詩集《丈夫的美》榮獲T.S.艾略特詩歌獎。
她不僅寫詩,著文,還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翻譯家;她的本職工作是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和教學,還兼職當編輯。作為翻譯家,她已出版了幾本名篇譯著,如《薩福殘篇》和索??死账沟摹兑寥R克特拉》等。
艾略特詩歌獎評獎委員會主席海倫.鄧莫爾對安妮·卡森獲獎作品《丈夫的美》評論說:“安妮·卡森才華橫溢地通過辛辣尖酸,性感抒情,直言不諱和感情強烈的措辭在詩中描繪了婚姻的死亡?!?/p>
安妮·埃爾諾
Annie Ernaux
法國
“她獨創(chuàng)了居于‘文學、社會學和歷史學之間’的社會自傳體裁,以平白中性的筆調(diào)書寫個人的經(jīng)歷與社會的變遷。”
安妮·埃爾諾,當代法國文壇上有影響的女作家之一。1940年生于法國濱海塞納省的利勒博納。代表作有《空衣櫥》《位置》《一個女人》《單純的激情》等。長篇小說《悠悠歲月》獲人民文學出版社21世紀2009年度最佳外國小說獎。自傳體小說《位置》和《一個女人》分別創(chuàng)造了五十萬和四十五萬冊的銷量,引起了法國文學界的關注。其中,《位置》榮獲了1984年雷諾多文學獎。
在她的社會自傳作品中雜糅了上流社會與下層社會、公共與私人、外在與內(nèi)心等多重對立空間。本文以敘事學理論為依托,從空間的角度入手,剖析其社會自傳中的敘事空間,以此揭露作者的內(nèi)心流亡及無法消弭隔閡實現(xiàn)融合的社會現(xiàn)實。
殘雪
Can Xue
中國
“殘雪小說的故事,充滿了荒誕感,離奇古怪,而且是極其獨特的,這種獨特貫穿了殘雪幾乎所有的作品?!?/strong>
殘雪本名鄧小華,1953年生于長沙。1985年殘雪首次發(fā)表小說,至今已有六百萬字作品,被美國和日本文學界認為是 20 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文學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赤腳醫(yī)生》《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云》《五香街》等。
湖南文藝出版社編輯陳小真評價道:殘雪的想象是天馬行空的,夢囈一樣的,誰也無法預料讀她的小說接下來會有什么情節(jié)出現(xiàn),任何情節(jié)都是情理之中卻又是無法理解的。殘雪讓她的主人公做各種莫名其妙的事情,而且一直都是莫名其妙地做下去。殘雪小說的故事,充滿了荒誕感,離奇古怪,而且是極其獨特的,這種獨特貫穿了殘雪幾乎所有的作品。
恩古齊·瓦·提安哥
Ngugi Wa Thiong’O
肯尼亞
“子彈是征服物質(zhì)的武器,語言則是征服精神的武器?!?/strong>
恩古齊·瓦·提安哥,1938年出生于肯尼亞的卡米里蘇。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一粒麥種》、《界河》、《血的花瓣》,劇作《黑色隱士》,評論集《返家:走向民族文化》等。著作已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對于中國讀者來說,提安哥并非一個陌生的新名字。早在1982年,他的《大河之間》《一粒麥種》和《孩子你別哭》就曾譯介到中國。提安哥中文譯者之一、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吳文忠教授這樣評價他的作品:“(中國出版的)這幾本書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版的,總體上,我覺得他更像英國十九世紀的風格,文學素養(yǎng)太好,情節(jié)跌宕起伏,懸念叢生,景色、風土人情以及性愛描寫都獨樹一幟,寫在40年前的書現(xiàn)在讀仍然很有魅力?!?/p>
塞薩爾·艾拉
La liebre
阿根廷
“在艾拉的妙筆之下,含混積蓄為秩序,謎團得以澄清,每個看似離題的敘述最終都自有其目的?!?/strong>
塞薩爾·艾拉,阿根廷小說家、翻譯家,20世紀末阿根廷文學的領軍人物,多年來始終被文壇盛贊為“博爾赫斯的嫡系傳人”。1975年出版首部小說,其作品風格被認為包含了超現(xiàn)實主義、達達主義,但也有回歸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與非虛構作品。2015年,塞薩爾·艾拉入圍國際布克獎名單。
同博爾赫斯一樣,艾拉也是智力游戲天才,他認為寫作就是一分為二的游戲,完全享受創(chuàng)作的過程,這種“一路飛奔式寫作”意味著他從不修改,絕不反悔,因為故事對他而言不重要,他要突顯的就是這世界的空洞無物。羅貝托·波拉尼奧曾如此稱贊他:“他是當代極少數(shù)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家之一。一旦你開始閱讀他的作品,便不會想停下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