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解道·悟道·求道:讀《聽老子講道》

據(jù)《史記》載,老子原住周地,后見周衰敗,從《山海經》與《穆天子傳》得到靈感,離周西去,行至大散關,在關令尹喜的懇求下,著《道德經》(即《老子》一書)。至于老子的貌相、性情如何,則是語焉不詳,無以考據(jù),只能從文字的背后想像出一個智者神仙的樣子。但這并不妨礙鄒牧侖以“小說”筆法寫《聽老子講道》,形式上已是先居其妙。

說實話,我至今對老子其人其經,都還是不“可道”而“無名”的。若“可道”而“有名”,或許“道”亦是“無道”了。在我真正懵懂地閱讀《老子》之前,我接受的是那個一貫被譽為是帶了宗教色彩的“修道德”、“自隱無名”避世隱士的道家祖師爺,而非范文瀾所說的中國古代“杰出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哲學家。”

我想,老子的受眾群不外乎四大類:進道觀拜他老人家的信徒,《道德經》是求正果的神仙書,雖然也未見得就真能讀懂;缺乏古文修養(yǎng)和哲學知識的俗眾,非白話寫就的5000字堂奧無窮的文言,毋寧天書一般;像拙如我者,知“道”個似是而非就敢憑興趣胡亂猜度的“士”人,那是一個難解的文學的思想文本;再有就是深得“道”里,又出于“道”外,并“道”出個“理論”來的學者作家。

鄒牧侖自然當屬后者,他以一人之力,連著三書《聽老子講道》、《〈道德經〉旁說》、《伴孔子周游》,且都充滿了真知灼見和思想智慧的光芒,學問之“道”,令人感佩。他是在以今人之口,敘說著老子難解的“可道”之“道”,幫著讀者領悟老子的“可名”之“道”,來尋求“道”之何以為“道”?!暗馈痹诶献幼炖?,是深奧難懂的,經鄒牧侖一說,就變得淺顯直白。

《道德經》一書是以“道”為中心所展開的生命哲理書?!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钡兰吹缆?,“是萬物所萌生的途徑,”“是自然存在的道路”。因此,宇宙間天地萬物人世,“道法自然”,各有其道,各守其道,各循其道。“透過一切生物的表面意義而直透生命之本質,透過所有事物的表層現(xiàn)象而深入事物之本原,是一切大道的根本法所在。”“人類的終生辛苦勞碌和努力奮斗,甚至由人類經驗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智慧、知識以及進步和繁榮,都純屬徒勞無益之舉,它們除了制造出一些令人頭暈目眩的現(xiàn)象之外而于生命本體之提高無絲毫幫助?!薄坝窃谌藗冄劬χ谐錆M奧秘、秘密、神秘和神奇的事物之中,則愈是與人類生活脫離甚遠,而至高和至真的道理卻往往蘊藏在最普通的事物之中?!?

老子的思想,若脫離了《道德經》里現(xiàn)成詞語的述說,似乎會顯得剝離,諸如“絕圣棄智”、“絕仁棄義”、“致虛”、“守靜”、“觀復”,“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狈路饹]有其他更有說服力的詞語可以替代。但如果總是以“道”本身來論“道”,又顯得太虛而玄妙。

鄒牧侖機巧靈慧地將老子其人其經“小說”化了,《聽老子講道·引言·老子西行》起首一段“老子微閉著眼睛蜷曲在老青牛的寬闊脊背上,獨自行進在關西綿延起伏的山路上。在夕陽的余輝下……長長的白發(fā)沒有束冠亦沒有扎起,在晚風中飄灑出來,好像一團迎風飛舞的柳絮。”這自然是道家風骨的鼻祖了。在荒蕪的西行路上,鄒牧侖替老子揣度,覺得自己比佛陀和上帝高明,因為他們的思想都還需要他老人家的親自指導,才能走上正軌。還有一層高明處或許在,他只是一位思想奇特的高明智者,而沒有去創(chuàng)造“一個遙遠而渺不可知的天堂或若存若亡、撲朔迷離的極樂世界?!?

鄒牧侖以老子受崇拜者尹喜懇留在大散關開講座授課說道的形式,將《道德經》逐節(jié)解析,道家經典竟然一下子故事化、情節(jié)化、趣味化了。像第一講《眾妙之門》,講座主持人尹喜恭身、敬禮、問安、致辭之后,老子開篇就嚴厲批評起了中原的“道”之不存:“讀書人熱衷于尋求功名利祿,亟亟若饑犬撲食;百姓追逐于淫欲飽暖,惶惶若餓虎下山。功名事業(yè)、知識智慧、奇技淫巧、仁義道德、君子小人,各種理論學說充斥于天下。”這哪里是兩千多年前的智慧絕響,而分明是對新世紀的思想警示在耳畔縈繞。

我想,老子思想一定有它的無常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并非純粹“無為”的消極遁世,還有著“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強烈進取精神,而且具有現(xiàn)代感。拿“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照今天的話說,意思就是最高境界的“爭”,是“以不爭為爭”。這甚至會被視為狡黠的人生謀略,叫智慧好聽點,或者索性換成“厚黑”?那一個個由“道德經”提煉出的小標題,什么“急流勇退是天道”,“凡事不可強出頭”,“輕舉妄動是禍根”,“柔弱是求生正途”等,大概均算此類。諸如“心里無私天地寬”,“憂患來于自身”,“真理出乎于平淡”,“物極必反”,“防微杜漸”,“哀兵必勝”,則屬世道哲語至理名言一族。所花功夫不在話下。

實際上,人生就是“道”的一種形態(tài),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就是他解道、悟道和求道的過程。人生無處不有道,道亦無處不有生。究竟一個人能成什么樣的“道”,全在自己的選擇。(作者系現(xiàn)代文學館研究員)

《聽老子講道》 鄒牧侖著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書報刊博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悟道 #道德經 #道家思想
可讀之篇《道德經部分》
傅佩榮:推崇老子,卻一上來就把老子寫死了,莊子和老子究竟啥關系?
《道德經》《老子》 | 道家|道家思想
怎樣理解《道德經》?
深度剖析莊子與老子的關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