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導讀】100多年前,史密斯寫了本書首次對中國社會進行了全景式描繪,這種描繪即使在今天也仍舊令我們羞愧難當。冒昧地把這一事件的意義夸大為:中國社會內(nèi)部的骯臟第一次全面曝光給了世界歷史。這本書給100多年前的留日中國留學生很大的震撼,其中便包括魯迅。魯迅在中年之后的寫作生涯中,孜孜不倦地批判中國人的“國民性”,很可能就與這本書的刺激有關(guān)。原書太長,這里只分享其中部分文字。但僅這部分,已足夠刺痛我們。
中國繁瑣的禮節(jié)近似于表演,目的在于維持尊卑關(guān)系,做到尊卑、長幼有序。
中國人缺乏數(shù)字上的精確性,做事馬馬虎虎。
中國人做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根本就不可信;不論讀書人還是底層人,都是天生就愛鉆空子。
中國人思路混亂,根本就沒能力直直白白地、清晰地陳述自己,所以說話拐彎抹角、充滿暗示。即便你精通漢語,你也很難聽的懂中國人想表達什么。但一旦你觸犯了他們的忌諱,他們又會擠兌你;明文規(guī)定是一回事,怎么執(zhí)行卻是另一碼事。
中國人善于陽奉陰違;小攤小販充斥大街小巷,中國人對公共資源毫不關(guān)心,把一切防范不嚴、容易搞到手的東西據(jù)為己有。
中國人忍受能力超絕,一切來自權(quán)力者、權(quán)威的打壓,他們都默默忍受,于是也就維持著故舊的體系。權(quán)力者只要給他們一丁點兒的光,他們便心滿意足,絕不敢拼命抗爭。
中國人對別人的苦難漠不關(guān)心,缺乏同情心,只要看婦女、兒童、兒媳婦在中國社會的悲慘遭遇就明白了。
中國人彼此互相猜忌,互相拆臺,制造、傳播謠言彼此中傷,以致人人自危;從小便教會孩子虛偽,在中國最難獲得的便是真相;政府的通告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但缺的便是真相。
中國人要么沒有信仰,要么對一切信仰都不會刨根問底,以至于什么神都信,但也只是為了撈好處,內(nèi)心深處缺乏莊嚴感。
中國社會就像中國的一些風景區(qū),遠看風光迷人,近看則破破爛爛,頗多可憎之處,且臭氣熏天。
中國人不缺智慧,他們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