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陽科寄生草本植物鎖陽的肉質(zhì)莖。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切薄片用。
[性能]味甘,性溫。能補(bǔ)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1]
[參考]含三萜皂甙、花色甙、鞣質(zhì)。
[用途]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虛虧、陽痿、不孕、腰膝酸軟;腸燥便秘。
[用法]一日10~15克。煎湯,煎膏滋,浸酒等。
[藥膳]
1、鎖陽蓯蓉膏
鎖陽、蓯蓉各等量。二藥加水煎取濃汁,加約等量的 煉蜜,混勻,一同煎沸,收膏。每次吃1~2匙。
源于《本草求真》、《本草切要》。本方二藥同用,共奏補(bǔ)腎陽、益精血和潤腸通便之功。用于腎陽虛、精血不足,陽痿腰酸,或腸燥便秘。
2、鎖陽胡桃粥
鎖陽、胡桃仁各15克,粳米100克。鎖陽煎水取汁,胡桃仁搗爛,與粳米一同煮粥食。
本方鎖陽、胡桃仁能補(bǔ)腎陽、潤腸通便。用于腎虛陽痿,腰膝酸軟,或腸燥便秘。
3、鎖陽粥
【原料】鎖陽30克,大米適量。
【做法】大米與鎖陽共煮,粥成后揀出鎖陽。
【功效】壯陽固精,養(yǎng)血強(qiáng)筋。適用于遺精、大便燥結(jié)。
4、強(qiáng)身湯
配方:鎖陽,枸杞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取汁(或用湯包、料袋直接投入鍋內(nèi),加羊肉、雞肉等共煮,待熟時加食鹽、味精、蔥花、姜末調(diào)味煮沸即可食用。每日1劑,供2-3人)。
功效:可溫陽益精,適用于下元不足引起的遺精、陽痿及精少、精稀等癥。
5、羊腎巴戟鎖陽湯
配方用量:羊腎6只,鎖陽15克,巴戟30克,淫羊藿15克,生姜6克,精鹽、黃酒各適量。
用法:將羊腎洗凈去筋膜臊腺,巴戟天、新鮮鎖陽、淫羊藿、生姜洗凈后與羊腎一同放入沙鍋,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轉(zhuǎn)用小火燉2小時,加精鹽和黃酒調(diào)味既成。
主治:溫補(bǔ)腎陽。適用于腎陽虧虛型陽痿。
①治痿:黃柏250克(酒炒),龜板200克(酒炙),知母100克(酒炒),熟地黃、陳皮、白芍各100克,瑣陽75克,虎骨50克(炙),干姜25克。上為末,酒糊丸,或粥丸。(《丹溪心法》虎潛丸)
②治陽弱精虛,陰衰血竭,大腸燥涸,便秘不運(yùn):瑣陽三斤。清水五斗,煎濃汁二次,總和,以砂鍋內(nèi)熬膏,煉蜜八兩收成,入磁瓶內(nèi)收貯,每早、午、晚各食前服十余茶匙,熱酒化服。(《本草切要》)
③治腎虛遺精,陽萎:鎖陽、龍骨、蓯蓉、桑螵蛸、茯苓各等分。共研末,煉蜜為丸,每服15克,早晚各一次。(《寧夏中草藥手冊》)
④治陽萎,早泄:鎖陽25克,黨參、山藥各20克,覆盆子15克。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⑤治老年氣弱陰虛,大便燥結(jié):鎖陽、桑椹子各25克。水煎取濃汁加白蜂蜜50克,分兩次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⑥治泌尿系感染尿血:鎖陽、忍冬藤各25克,茅根50克。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⑦治胃潰瘍:鎖陽、珠芽蓼各15克。水煎服。
⑧治消化不良:鎖陽25克。水煎服。
⑨治白帶:鎖陽25克,沙棗樹皮15克。水煎服。(⑦方以下出《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⑩治二度子宮下垂:鎖陽25克,木通15克,車前子15克,甘草15克,五味子15克,大棗三個。水煎服。
⑾治胃痛,胃酸過多:鎖陽200克,寒水石(煅)250克,紅鹽5克,龍膽草50克,冰糖500克。共為細(xì)末,每服15克。
⑿治心臟病:鎖陽,冬季采集后用豬油(或奶油)炸后,經(jīng)常沖茶服,二十日為一療程。(⑩方以下出《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⒀腸燥便秘:鎖陽1500克,濃煎,加煉蜜熬成膏,每次l~2匙,用開水或熱酒化服,每日3次。亦有用鎖陽、肉蓯蓉各500克,蜂蜜250克,熬膏,每次1~2匙,每日2次,開水沖服,主治腎陽不足,筋骨痿軟,腸燥便秘?;蛴面i陽、桑椹各15克,煎汁濃縮,加蜜30克,分2次服,以治老人便秘。
⒁心臟病伴小便不利:鎖陽15克,枸杞子9克。水煎服,每日1劑。
1.《本草求真》:鎖陽,本與蓯蓉同為一類。凡陰氣虛損,精血衰敗,大便燥結(jié),治可用此以啖,并代蓯蓉,煮粥彌佳,則知其性雖溫,其體仍潤,未可云為命門火衰必用之藥也。故書有載大便不燥結(jié)者勿用,益知性屬陰類,即有云可補(bǔ)陽,亦不過云其陰補(bǔ)而陽自興之意,豈真性等附、桂而為燥熱之藥哉。
2.《本草衍義補(bǔ)遺》:補(bǔ)陰氣。治虛而大便燥結(jié)用。
3.《綱目》:潤燥養(yǎng)筋。治痿弱。
4.《本草原始》:補(bǔ)陰血虛火,興陽固精,強(qiáng)陰益髓。
5.《內(nèi)蒙古中草藥》:治陽萎遺精,腰腿酸軟,神經(jīng)衰弱,老年便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