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文泉杰新書:像他們一樣生活 八
文泉杰新書:像他們一樣生活
水靈陽光
鐵桿會員
8
融入自然,做自然的孩子
兩千年前,人類尚且過著安靜的日子。耳邊沒有嘈雜的汽笛,沒有穿梭的車流,更沒有高樓大廈閃爍霓虹,到處都是一年四季鮮活分明的景色表征。春天嫩綠的小草,鵝黃的柳芽,夏日蒼翠的山嶺,火紅的石榴,秋天明凈的天空,涼颯的西風,冬日漫天的飛雪,綻放的梅花……
按理說,那時候的人感受不到環(huán)境危機,不必整天喊著躲避污染的城市,逃離喧囂的空間,回歸自然,親近自然。但是,卻恰恰在那個時節(jié),有個叫老子的人,諄諄地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老子是道家的鼻祖,在道家眼里,道是至高無上的,萬物運行,世事衍變,無不循道而行,從道而立。但老子卻說,道還得遵從自然的旨意??梢姡匀皇潜鹊肋€大的。
在那個沒有污染,環(huán)境宜人的年代就能提出人要法自然,難能可貴,尤其是相較于自然環(huán)境極度惡化的今天。今天,自然已然向破壞自己的人類進行了嚴厲的報復,泛濫的洪水,頻繁的地震,毀滅一切的颶風,還有泥石流,海平面上升,沙漠化……讓人類真正的感受了自然的威力,可憐的是,人類并沒有儆醒。
一個是深處極大的危機中不知儆醒,反而變本加厲,毫無顧忌地過度開采肆意破壞;一個是在天人合一的和諧中,仍有敬畏,要不講條件的服從自然。孰高孰低,哪個有遠見哪個鼠目寸光,誰是大智慧誰是小聰明,讀者心中了然。
有時候,真為古人的生存哲學深感折服。因此,現(xiàn)代的人,要克制欲望,返璞歸真,做大自然的孩子。
做大自然的孩子沒有想象得那樣簡單。孩子對于父母是依戀和倚靠的,雖然也有索取,但畢竟是父母所能承擔的,不存在枯竭或是毀滅的問題。但人之于自然,情形完全不同。人類欲壑難填,貪念難遏,依賴自然卻不懂得珍惜,對自然的摧毀和破壞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境地。
回復
212樓
2006-04-07 15:34
水靈陽光
鐵桿會員
8
做孩子,尤其是做大自然的,需要非凡的勇氣和巨大的犧牲。要曉得,在現(xiàn)實中惟獨你一人做了自然的孩子是違背潮流的,不會被大眾所接受,因為他們還要破壞,還要索取,沒有盡頭。你的力量弱小,想要阻止或是抵抗,就像是螞蟻對抗大象,結果只有一個——失敗,你畏不畏懼?
可是,即使你被貪婪的人們拋棄了,即使你被他們冷眼相看,你也不要失落和喪氣,大自然不會辜負你的犧牲和勇氣,她會補償你,撫慰你,親近你。當你疲憊的時候,她會用宜人的景色讓你輕松;當你失意的時候,她會用獨特而微妙的景觀現(xiàn)象令你鼓舞;當你老去的時候,她會默默地陪伴你讓你不至于孤寂清冷。
大山是穩(wěn)重而深沉的,像一位仁者,胸懷廣大,言寡而德厚。當你困于人生的歧途,沒有勇氣,喪失進取,浮氣盈胸,頭腦混沌的時候,若你是大自然的孩子,信仰了大自然的宗教,大自然會啟發(fā)你,要像大山一樣!把豐富的內(nèi)涵和持久的堅韌裝在心胸,不必在意山峰間的云霧繚繞,因為那些是浮動的,沒有根基,終要消散,只有自身才是沉淀的智慧,凝結的堅毅。
聽了這些,你還會浮躁嗎?只要你做了大自然的孩子,花花草草,鳥鳥燕燕,風雨雷電,陰晴明晦,四時之變,春花秋月,江河湖?!瓱o不給你生命的啟迪,讓你的生活如沐春風。
做大自然的孩子,就要把心交給她。那樣,她也會把心交給你。信仰自然就是自我的拯救。
回復
213樓
2006-04-07 15:34
水靈陽光
鐵桿會員
8
尋找詩意的棲居
中學的時候,學校旁邊有一條河。河面很寬,水流緩慢,宛如一條沉靜的玉帶。尤其是太陽落山的時候,晚霞彌漫,河水金波粼粼,美不勝收。偶爾,還可見三三兩兩的漁船,船頭傲立著水鳥,水手蕩著船槳,嘴里打著號子,時不時從水面飄來陣陣爽朗的笑聲。
河兩岸是密密的樹林,也沒有什么名貴的樹種,不過是些垂柳、楊、槐罷了。但夏秋兩季卻也美得宜人。夏天,灤河飽漲,兩岸一片蔥蘢,縱有再大的暑氣,也是涼爽得很。清風徐來,小鳥鳴囀,生機盎然。秋天,水落石出,兩岸落葉繽紛,蕭索中別有意味。金風西來,水波微漾,林葉嘩嘩。
學校里的學生一有機會便到樹林里來。他們喜歡這里的氛圍,氤氳著詩意,更喜歡長時間的獨處這里,到處都是自然的風景,不會迷亂,亦不會疲憊。岸邊,就是同學們詩意的棲居。放學后,同學們常常獨自跑到這里,從書包中掏出期待已久的唐人絕句,伴著涓涓的河水和脈脈的林風,美美地讀起來。四周除了天籟,便再沒有別的聲響。
唐人的詩句怎么讀都讀不完,總有流瀉不盡的意境。但在車馬喧豗的市野,心靈怎能和詩的意境相融?在浮金躁銀的世俗中,詩的美怎樣才能顯露?只有坐在林間,看眼前的水漲潮落,聽耳畔的鳥喧蛩鳴,心才靜得下來。
回復
214樓
2006-04-07 15:35
水靈陽光
鐵桿會員
8
李白有一首詩: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在課堂上讀,總覺得沒什么意趣,一個人不去做什么正經(jīng)事,獨對青山是什么意思?但在河畔林間再讀時,感受迥然。詩人彼時彼刻懷著怎樣的心情和感懷?山林間的鳥兒們都高高的遠飛了,沒留下一絲的跡痕,哪怕是一絲婉轉(zhuǎn)的鳴叫。抬頭只看見飄蕩的白云,悠悠來,悠悠去,閑適的俯視著人間宇宙,唯只有一朵,縱怎樣的閑適,也掩不住寂寥。詩人對于白云飛鳥,似乎有些麻木,也許是深深的落寞,孤寂,心中感慨萬千,惆悵倍然,想從前往事,一場大夢。走著,喟嘆著,抬頭看見敬亭山巍然傲立,也許只有它才最懂人的心思,要不然為什么無論怎樣的傷懷,它依然淡然于胸?詩人找到了自己的棲居之處,敬亭山,才是真正的知己,于是開始相看兩不厭,開始沉醉,開始微笑……
其實,每個人每個時刻都在尋找著屬于自己的詩意的棲居,因為只有它才可以收容我們漂泊的心靈。人或失意或惆悵或落魄,總要有歸宿,有傾訴和釋放的地方,這個地方是不尋常的,被稱作我們的詩意的棲居。
后來到了南宋的時候,有個叫辛棄疾的詞人,是志在恢復中原的愛國將領,長年不得志,自己的挽救神州陸沉的計策不被重視,終日悵然,后又被貶到江南,植籬種菊,事稼農(nóng)桑。辛棄疾曾發(fā)出過這樣痛心疾首的呼喊: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但任是怎樣的奔走呼告,終其一生,也沒人領會。于是,他失望,開始縱情山水,終于在山水間找到知音: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大概只有山水自然才是我們的棲居。
蘇東坡有闋《定風波》云: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故鄉(xiāng)。誠然,此心安處就是所謂的詩意的棲居。
如果有一個地方,能讓我們心安,能讓我們拋卻浮躁,那不是理想的棲居嗎?何必刻意地去尋?一片生機盎然的花圃,一座巍巍蔥蘢的大山,一場密密匝匝的雪花,一本泛著墨香的書卷,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詩意的棲居,都可以容納我們放逐的心靈和漂泊的意志。
詩意的棲居,須放得下繁華,耐得住寂寞。若是心戀浮華,不舍喧囂,終不得心靈的安頓。就好比一個人,汲汲于富貴,切切于名祿,怎可能出離塵世而尋幽獨?又好比一匹馬,被拴上了枷鎖車套,只有一味的賣力奔馳,哪有機會停下來思索自己的生命?
要有自己詩意的棲居,就不要受拘于外物。外物總是短暫而易腐朽的,而生命靈魂才是永恒。怎能讓短暫的腐朽妨害對于永恒的生命的思索?
其實,擁有自己的棲居是幸福的,在那里我們可以把自己審視,把自己消融,與那靜謐的空間,與那溫馨的風景。那里有深沉的思慮,有清醒的自省,生命的滋潤,也可得啟迪!
回復
215樓
2006-04-07 15:35
水靈陽光
鐵桿會員
8
時時自省,完善自我
中世紀的時候,在歐洲的一些國家,誰要是有了過錯,便跑到神甫那里去告罪,祈求神的寬容。在教堂,神甫藏在一個塔一樣的木質(zhì)屏風里,代表神聆聽告罪人的懺悔。告罪人按照某種信仰禮儀,跪在屏風的前面,把自己的罪過用懊悔的語言向神傾訴,求得寬宥。神甫會根據(jù)不同的情形,拯救不同的靈魂。告罪人得到了“神”的寬容,便會深深地感恩,開始一個新我。
解析這樣告罪和懺悔,我們領悟,那是告罪人的一種解脫和自贖。也許,他只是把心底的話在無人的地方說與自己聽,因為他并不知道屏風后面還有一位代表上帝而存在的神甫。但是,經(jīng)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他便可以卸去因罪過而產(chǎn)生的籠罩在心里的陰霾和包袱,重新做人。懺悔就是結束舊我,創(chuàng)造新我的過程。
基督教義里有一個精妙的譬喻,說人類是迷失的羔羊,而上帝是牧羊人。牧羊的人想導引迷失的羔羊,而羔羊卻不能清醒,在墮落的路上漸行漸遠。最后,教徒們都很迷惑,究竟是我們背棄了上帝,還是上帝拋棄了我們?羔羊們看見遠處豐美的草地,把生養(yǎng)它們的圈舍放棄,做了沒有歸宿的飛絮。其實,那片草地是不存在的,僅僅是虛幻的映像,一個誘惑而已。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也許在不經(jīng)意間,我們的行徑已給我們的心靈留下了愧疚的痕跡,它不會輕易的寬恕我們,或許折磨我們一輩子,但為什么不向上帝禱告以求救贖呢?在寂靜的夜里,獨處的滋味濃得讓人有些壓抑。羔羊選擇了上帝,把自己的愿望、祝福、甚至罪過,統(tǒng)統(tǒng)地告訴天父,求得庇佑和寬宥。當羔羊訴說完了一切,靜夜依然還是靜夜,只是獨處的味道消失了,身子變輕了,壓抑的氣息終于從憋悶的胸膛呼出來。羔羊的眼不再模糊不清,而是循了曾經(jīng)流浪的步伐,踏上了歸途。
回復
216樓
2006-04-07 15:35
水靈陽光
鐵桿會員
8
自省是沒有國界的,基督教義里有懺悔和救贖,儒家也有自省。孔子有個學生,叫曾參,家境貧苦,以砍柴種地為生。不過他很受孔夫子的賞識,孔子把中庸之道的精髓傳授給了他。他在儒家是一個響當當?shù)娜宋?,孟子不過是他的一個再傳弟子。曾子為人內(nèi)向,貌似遲鈍,但忠厚老實,處事謹慎,尤其是他的孝心,有口皆碑。他曾言: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慎而無咎。他還認為賢士要以弘揚仁道為己任,不要怕犧牲。就是這樣一個道德高尚,美玉無瑕的人,還要口口聲聲的諄告人們:吾日三省吾身。
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有沒有這樣那樣的過失,怎樣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怎樣豐潤自己的心靈,全無所知。麻木,墮落,低迷,衰弱,都成了你的兄弟連,可悲可嘆!我們要自省。每天都要有獨處的時間,好好地研究自己。人是最復雜的,自己就更難加以剖析,如果真能做到解剖自己,把自己認識得清清楚楚的,可謂圣人矣!
我們作不了圣人,但可以更深的認識自己。希臘有個神廟,上面寫著:人,認識你自己!可見從古至今,人類從沒有放棄過對與自己的研究,只不過,世界上不存在兩片相同的葉子,因人而異罷了。自省是自我的發(fā)覺也是自我的救贖,這和基督教的懺悔沒有什么區(qū)別。只不過,一個面對自己,一個面對上帝。但殊途同歸,一樣的道理。
懺悔也好,自省也罷,總歸是讓自己的心靈有個寄托,不至于漂泊浪蕩。每天留一點時間,或給自己或給上帝,便不會失落有所收獲。時時自省,不僅讓心靈得以寄托,還可以完善自己的人格操守,像隱士一樣,人格操守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是不注重人格的操守,隱居也便失去了任何意義。
回復
217樓
2006-04-07 15:36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何謂之中國天堂
作文必備主題:人與自然萬物有靈
人,詩意地棲居
「散文」 詩意地棲居
“寓”見莊子:萬物共生 詩意棲居
萬物緘默如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