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雜志
作者/張會辰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qū)婦幼保健院
白某某,女,52歲
2016年8月4日初診。
咳嗽已一周余,陣發(fā)性,不分日夜,嚴重影響睡眠,咳時震動胸部不適,伴有頭痛。近日飲食少,二便正常,既往有風心病史。
舌:舌淡,中部黃膩苔,舌面水濕。
脈:左關弱、尺沉;右關、尺弦。
血壓:119/69mmHg,心率不齊。
用方:小青龍湯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
茯苓25g 甘草 8g 五味子 10g 干姜 15g
細辛2g 清半夏12g 桂枝 5g 麻黃 2g
白芍 8g 杏仁 2g。三劑水煎服。
患者8月7日復診,訴:咳嗽明顯減輕,發(fā)作時間減少,現(xiàn)睡眠時已能平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因其既往有心臟病史,囑其到省級大醫(yī)院心內科進一步檢查治療心臟。
臨證思辨:在問診時,有一細節(jié),患者述說“總感覺口中唾沫多”,其舌水濕,當時心中頓時想到“心下有水氣”、“里有水飲”等詞匯,那就用小青龍湯吧!效果滿意。此種證候的咳嗽,在西醫(yī)用藥上,個人認為,輸注抗生素之類的藥物是不會有效的。
趙某某,男,47歲
2016年11月4日初診
咳嗽一月余,頭稍暈,不定時發(fā)作??葹楦煽?,咳甚震動頭痛,心下部憋脹不適多年。飲食可,二便正常。
舌:舌淡,薄白苔。
脈:左弦、長;右關弦、尺沉。
用方:大、小柴胡湯原方
柴胡24g 黃芩 15g 白芍15 g 枳實15 g
枳殼 10g 大黃 5g 清半夏 15g 炙甘草 10g
黨參 10g 生姜 15g 大棗 20g。顆粒劑 5劑。
患者為外地人,通過熟人來看病,因嫌熬中藥麻煩,遂去別家醫(yī)院按上方拿了中藥顆粒劑,后未再復診。一周后,通過微信詢問,得知服后已然痊愈,不勝感激。
臨證思辨:通過問診了解到該患頭暈、心下憋脹不舒,再細問還有“往來寒熱”,雖不是典型的往來寒熱,但有“偶爾身上覺著似怕風”。按照抓主證的原則,“目?!?、“往來寒熱”、“心下急”、“心下痞硬”、“脈弦”,結合患者身材敦實體型略胖的外表,這不就是大柴胡湯證和小柴胡湯證嗎?遂處原方,久咳得以痊愈。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去外院拿藥需要重新抄方入微機,抄方醫(yī)生一定要問是哪個醫(yī)生給開的方子,說“這是治咳嗽?我看是治膽囊炎的……”
這里要說的是,方中雖沒有治咳藥,如紫苑、貝母之屬,但能收獲佳效,完全是以證為本。因為抓住了“證”,才能立竿見影,正如明代醫(yī)家李中梓所言“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在此可謂“見咳休治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