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了大家的自我介紹,孩子或多說少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胃問題
這里再給大家引入一個基本概念,就是孩子的生理特點是: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意思是脾胃功能偏弱是孩子的一個正常生理情況,大家首先不要認為這是“疾病”的問題
但是這也意味著在喂養(yǎng)上我們需要特別注意,就像我們A課程里講的那樣,各種喂養(yǎng)坑,各種喂養(yǎng)誤區(qū),就會造成孩子的脾胃更容易受傷。
所以大家在實踐反饋式喂養(yǎng)前,先做好這心理準備:
脾胃受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基本上都有一個較長時間的日積月累的過程,且不論孩子先天體質(zhì)怎么樣,后天的這種喂養(yǎng)傷害,尤其是比較長期的傷害,需要給足脾胃修復的時間,所以我們不要指望說很快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因此
第一、反饋式喂養(yǎng)重在堅持
反饋式喂養(yǎng)等于長期吃素嗎?
不是的,有些同學比較容易走極端,覺得肉蛋奶,水果全部都不容易消化,所以干脆一刀切,全部不吃了
第二、反饋式喂養(yǎng)不是一刀切,什么是【反饋】?大家自己體會這兩個字的含義
第三,反饋式喂養(yǎng),只會做記錄,不會及時總結(jié)分析
這是很多同學出現(xiàn)的情況,也是我接下來要延展的部分
如何記錄孩子吃喝拉撒睡情志等情況
1、吃:我看見有些媽媽的記錄里品種特別豐富,幾乎一周都不重樣的,這樣反而不利于一開始的跟蹤,我們知道吃進去能消化的才是有營養(yǎng)的,所以剛開始跟蹤建議縮小吃的品類
這里我建議可以給孩子的飲食先歸類:
主食:比如米、面、粥
蔬菜:選常吃應季的幾種即可
肉蛋奶:除了記錄吃了什么,建議把吃的量也加上去,比如幾片,多大,幾個等
對于主食,面食、粥比大米更容易消化,但也要主要量,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過,除了饅頭什么也沒吃,還是積食了,問媽媽,一頓飯吃了3個饅頭,所以什么食物過量了都會有問題
對于蔬菜,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是,大便里有不消化的菜葉子,這里提醒大家,對于小寶寶,尤其是咀嚼能力還在鍛煉的孩子,可以通過細加工蔬菜幫助消化,食物的加工程度對脾胃消化能力的要求不一樣,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個點
肉蛋奶: 很多媽媽幾乎把這個作為禁區(qū)去對待,其實羊爸爸不是說不讓吃,而是什么時候吃,吃多少很考究
我看見有些家長每天都會給孩子吃這三樣,我建議可以更加細化,比如今天吃肉,蛋和奶就停掉,這樣根據(jù)吃肉的量可以更容易判斷孩子的消化情況,在這個基礎上,這點肉沒問題,那就再加一點蛋,如果發(fā)現(xiàn)異常,就說明這個程度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圍
是不是一定要這樣做,不一定,大家理解這個分析思路就好,但是實踐證實這樣做更有利于大家找到關鍵信息!
2、喝水情況:
這里有一點要提醒,如果本身水飲重的孩子,是不想喝水的,但是有些傳統(tǒng)觀念,比如孩子咳嗽了,家長會不停地喂水,這樣反而容易加重痰飲情況
所以不渴不喝是人的本能,咱們可以提醒,實在不愿意喝不勉強哦
3、大便、睡眠
這個直接能反映出吃的是否合適了
大便有不消化物,要么先不吃這個食物,要么就細加工繼續(xù)觀察
睡眠,滿床翻滾,跪著睡、磨牙、哭鬧、這些都是消化問題,首先找當天和頭一天的食物上面有沒有線索,及時去分析判斷
看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還是吃多了,還是吃的過晚,或者當天的運動量不夠沒有及時消耗
4、情志
這個是個可以深入地大方面,對于小寶寶,主要反映在對媽媽的依賴上
所以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及時地給予溫暖的回應很重要,有些媽媽過早想讓孩子獨立,但是時候沒到,孩子自身沒有準備好,不建議強求哦
一般一歲以上的寶寶就有明顯的心理需求了
5,舌苔
媽媽們不要養(yǎng)成經(jīng)??纯磳殞毶嗵Φ牧晳T,這樣會更加焦慮,每個早中晚的舌苔都會變化。只要吃喝拉撒睡正常狀態(tài)下,不用經(jīng)常盯著舌苔看。標準舌苔為:粉紅舌,薄白苔。小月齡寶寶也會出現(xiàn)有奶苔的情況,視為正常。
反饋式喂養(yǎng),重要的點在【反饋】上,家長需要及時觀察找到孩子身上的異常信號,及時結(jié)合吃的,玩得,經(jīng)歷的去反思,總結(jié)
起初減少喂養(yǎng)品類,更容易找到線索
希望大家持續(xù)努力,堅持,為了孩子的健康,媽媽們都給寶寶們量身定制一套喂養(yǎng)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