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實驗錄》
張志明,住五洲大藥房
初診十月十八日
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諸藥乏效,遇寒則增劇,此為心下有水氣,小青龍湯主之。
凈麻黃錢半 川桂枝錢半 大白芍二錢 生甘草一錢
北細(xì)辛錢半 五味子錢半 干姜錢半 姜半夏三錢
按:張君志明為余之好友,嘗患疔毒。自以西藥治之,增劇,因就余以中藥治愈,乃嘆中藥之神。自后恙無大小,每必垂詢,顧余以事冗,居恒外出,致常相左。某晨,君又賁臨,曰:咳嗽小恙耳,何中醫(yī)久治不差?并出方相示,則清水豆卷、冬桑葉、前胡、杏仁、赤苓、枳殼、桔梗、竹茹、牛蒡,貝母、瓜蔞皮、冬瓜子、枇杷葉之屬。
因詢之曰:君于夏月嘗習(xí)游泳乎?曰:然。君之咳遇寒則增劇乎?曰:然。余乃慰之曰:此證甚易,一劑可愈,幸毋為慮。因書上方與之。越二日,來告日:咳瘥矣。即為書下方調(diào)理焉。
二診十月二十??纫讶?,但覺微喘耳,此為余邪,宜三拗湯輕劑,夫
藥味以稀為貴。
凈麻黃六分 光杏仁三錢 甘草八分
余屢用本方治咳,皆有奇效。顧必審其咳而屬水氣者,然后用之,非以之盡治諸咳也。水氣者何?言邪氣之屬于水者也。如本案張君因習(xí)游泳而得水氣,其一例也。又如多進果品冷飲,而得水氣,其二例也。又如遠(yuǎn)行冒雨露,因得水氣,其三例也。更如夙患痰飲,為風(fēng)寒所激,其四例也。
凡此種水氣之咳,本湯皆能優(yōu)治之。顧藥量又有輕重之分。其身熱重,頭痛惡寒甚者,當(dāng)重用麻桂。其身微熱,微惡寒者,當(dāng)減輕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黃,蘇葉代桂枝。其痰飲水氣甚者,當(dāng)重用姜辛半味,因此四者協(xié)力合作,猶一藥然,吾師用五味嘗多至三錢,切勿畏其酸收。其咳久致腹皮攣急而痛者,當(dāng)重用芍草以安之。否則,輕用或省除之,奏效如一。要之小青龍證。在里為水氣,在表為咳(咳之前喉皆常作癢)其表證之重輕,初可勿拘,其舌苔亦不必限于白膩。遑論其他或喘或渴或利或噎哉?此皆經(jīng)驗之談,不必泥于書本者也。
本年夏,友好多人皆習(xí)游泳,耽之不倦,雖雨天不已,一月前后,十九患咳,余悉以本湯加減愈之。
曹穎甫曰:予近日治丁姓婦十年痰飲,遇寒即劇,日晡所惡寒而喘,亦用此方。方用麻黃三錢,細(xì)辛二錢,乾姜三錢,白術(shù)三錢,半夏二錢,桂枝四錢。服經(jīng)二劑,咳喘略減,而無汗惡寒如故。再加麻黃二錢,合五錢,細(xì)辛加一錢,合三錢,外加杏仁四錢,炮附子四錢,效否待明日方知。然則姜生治張君,兩用輕劑而即效者,實由本年新病,不同宿疾之未易奏功也。
理解了小青龍湯方證特點是外邪里飲(太陽太陰合?。?,再看曹穎甫《經(jīng)方實驗錄》,則輕松易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