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建筑師都扎堆城市,
她卻一個人鉆到農(nóng)村,
和農(nóng)民造起了土房子。
畫風跑偏的建筑師
34歲,
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博士,
單是亮出這一項履歷,
就足以在大城市立足,
拿著高薪,過上體面的日子。
事實上,
萬麗最初的人生軌跡,
也是如此規(guī)劃設計。
“我大學讀的是建筑設計,
本以為一輩子
就待在設計院畫畫圖紙?!?/span>
誰知,
研究生時參加的農(nóng)村建造的志愿者活動,
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原來,
建筑師不只能規(guī)劃摩天大樓,
還能在農(nóng)村里造橋,
改造破舊將傾的危房。
萬麗覺得這比留在大城市建高樓大廈,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每次看到農(nóng)民臉上露出的幸福笑容,成就感爆棚。
于是博士剛畢業(yè),
她就堅定志向:
“去偏遠農(nóng)村,
專門造抗震的夯土房子?!?/strong>
去的第一個村子,
是四川攀枝花附近的馬鞍橋,
2008年的時候,
這里發(fā)生過6.1級的強震,
村里的民房不少直接震塌了。
更麻煩的是,
地震把唯一過河出村的橋完全毀壞沖走,
整個村落瞬間成了一座孤島,
村民進出村得冒著極大的風險淌水過河,
重建家園想運進來磚塊和水泥,根本不可能!
政府發(fā)放的2萬元補助,
在8—10萬才能建好的小房子面前,捉襟見肘,
要想重建家園,必須到銀行貸款。
面對這樣糾結(jié)的局面,
萬麗提出:就地取材,就地改造。
“我們不是要帶著城里的技術、
城里的材料、城里的人手去替代他們,
丟給他們一堆城里面的東西;
而是要去看一下他們的歷史,
他們有什么東西,
他們現(xiàn)在擁有的好的是什么、
不好的是什么?!?/span>
于是她果斷決定:
把危房里的土坯磚打碎,
重新回收材料。
然后調(diào)整沙、石、纖維等材料的配比,
既不會太黏,也不會太沙,
讓土坯房更加抗震。
而且不加任何化學添加劑,
若干年后,房子重建或拆除,
所有的墻,都可以還原為耕地,
不對環(huán)境造成任何一點危害。
抗震嘴上說說可不行,
2015年,萬麗把房子
“搬”到昆明理工大學實驗,
結(jié)果,讓所有人震撼不已,
房子第一層可抵御9度地震,
第二層可抵御8度。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
2010年的玉樹7.1級大地震,
震中烈度即為9度。
這么強悍的防震技術,
她一點也沒保留,
原原本本傳授給了當?shù)卮迕瘢?/span>
不過三四個月的時間,
村里33處民房全部重建完畢。
村民在建好的抗震新宅前勞作
低成本,高抗震,
這樣的環(huán)保建筑項目,
不僅榮獲2016國際生土建筑大獎,
還傳到了聯(lián)合國那里,
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文物古跡保護獎。
萬事開頭難,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jīng)歷,
萬麗顧不上休息,
又馬不蹄停地跑到了云南魯?shù)楣饷鞔濉?/span>
當時地震災害過后不久,
很多人已經(jīng)迅速建好磚房,
但就在萬麗準備離開的時候,
她發(fā)現(xiàn)一對老夫妻,
沒有錢,也沒有人力,
將就著住在一個很破的小棚子里。
棚子用帆布不規(guī)則搭成,
防風、防雨不用說,
就連基本的安全也無法保證。
萬麗看得心酸,
她想給這對老夫妻
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
沒有太多的裝飾,
一切從簡,質(zhì)樸無華,
就連院子也是老兩口參與設計。
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溫暖人心就夠了。
通透采光的屋頂,
考慮到老爺爺年紀大了
視力不好,又需要在中庭做手工,
編竹籃子賣出去,
維系家庭的生存開支。
透氣通風,明凈敞亮,
爺爺看后樂不可支。
如今閑不住的萬麗,
又跑到了云南大擺衣村,
這雖然沒發(fā)生過大地震,
但卻是地震多發(fā)區(qū),
未雨綢繆的她看到農(nóng)戶的房子,
早已年久失修,磚縫都露了出來,
根本無法抵御地震。
又“多管閑事”地拔不動腿,
開始了危舊房改造重建。
“村民們開始都不愿意造夯土房子?!?/span>
但是在建造的過程中,
親眼看到房子的質(zhì)量,
看到這個認真做事曬成黑炭的姑娘,
慢慢打消了疑慮,開始信任萬麗。
不少村民湊上前來,
“我們家也要蓋一個這樣的房子,
你可以幫幫我們嗎?”
萬麗欣然答應。
就連村里領導也出面:
“我們村馬上就要做整村改造了,
可以幫我們把它設計得更好嗎?”
萬麗也應允下來。
和留在大城市的同學相比,
萬麗現(xiàn)在真可謂“灰頭土臉”,
但她卻特別心滿意足。
“我還想做工匠培訓,
讓當?shù)厝俗约赫莆占夹g,
可以借此找到工作?!?/span>
不管是造摩天大樓還是土房子,
都是為 人 服務的,
我們國家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
有超過40%的人生活在農(nóng)村,
就應該有這么多建筑師,
為農(nóng)村里的人服務。
如果你想看萬麗詳細的視頻介紹
▼
深悅會采集于騰訊視頻(一席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