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羊脂白玉 ―蝕變透閃石巖457
羊脂玉中透閃石礦物含量99%。羊脂白玉“仔玉”細密、溫潤、光澤如脂。有的“仔玉”肌里內(nèi)含“飯滲”,呈欲化未化的白飯狀,粒度均一。這是水產(chǎn)白玉的肌理特征之一;還有的因長期浸泡在水沙中帶有各色的皮子。此種“仔玉”優(yōu)于山料,極為珍罕。
山料,純白如脂肪者少。羊脂玉必然賦存于圍巖蝕變最完美的地段。
羊脂白玉,顧名思義就是“白如截肪”, 即好似剛剛割開的肥羊肉脂肪。給人一種剛中見柔的感覺,而光澤正如凝煉的油脂,這是白玉中的極品。羊脂白不是純白,而是帶有油脂光澤的白,其顏色呈脂白色或比較白,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淺灰色調(diào)、稍泛淡青色、乳黃色等,質(zhì)地細膩滋潤,看似柔軟,內(nèi)質(zhì)剛強堅韌,質(zhì)地致密,油脂性好,化學(xué)性質(zhì)極其穩(wěn)定。入土數(shù)千年,也不會全沁染??捎猩倭渴ǖ入s質(zhì)(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
羊脂玉體積小,價值高,便于攜帶和收藏,也是羊脂玉價值高的一個因素。大量的貨幣價值高度集中在一件小小的玉器上,方便了收藏者可以親自、隨時、秘密地保存和轉(zhuǎn)移大量的資產(chǎn),又可以長期保值,自古以來金銀財寶基本上都帶有上述作用。
2、白玉―蝕變透閃石巖154
白玉含透閃石95%以上,白色形成主要系透閃石礦物顏色為無色、白色,透閃石中二價鐵含量甚微尚未分解,顏色勻和,亦有深淺變化。
3、青玉―蝕變陽起石透閃石巖197
青玉含大約90%的透閃石,質(zhì)地次于白玉,玉材中數(shù)量最大。其中濃綠色具透明感,質(zhì)地細膩的青玉是和田玉中的上品。
青玉顏色為淡綠色,淺綠色或青綠色,淡青色至深青色。青色在我國有“蘭色”、“黑色”不同概念,而這里的青則是比較含糊的顏色,非灰,非青又非綠,實際上是不明鮮的淡綠色。青玉從白玉中略帶天青色,色彩漸深,直到灰色中略帶灑墨斑點,均稱為青玉。其色彩層次極為復(fù)雜.
4、青白玉―蝕變陽起石透閃石119
青白玉含透閃石約90%,青白玉顏色為灰白色,以白色為基調(diào),傳統(tǒng)的形象描述為青白、綠白。說白又青,說青又白,即為青玉,介于青玉和白玉之間者,則稱青白玉。青白玉與白玉和青玉之間也沒有標(biāo)準(zhǔn)的界限難以劃分,都憑肉眼感覺所定。
5、黃玉―微鐵染蝕變透閃石巖447
黃玉含透閃石99%以上,黃皮籽玉含透閃石95%以上,黃玉是典型的白玉分解為穩(wěn)定的黃色三氧化二鐵,長期浸潤所致。
和田黃玉的顏色是原生的黃色,還有一種微微帶有黃綠色的嫩黃色。顏色淺了不能稱為黃玉,顏色偏綠叫“黃口料”(黃綠色的青玉),偏褐色又顯色氣不正。
黃玉 玉材中最名貴的一種,極稀少,經(jīng)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由淡黃至黃,色澤不盡相同。黃玉顏色傳統(tǒng)的形象描述為蜜臘黃、栗色黃、秋葵黃、秋菊黃、雞蛋黃、米色黃、黃花黃、黃揚黃等,尤以栗色黃、蜜臘黃為上極罕見。
在我國古代,黃色代表王者之色,被佛教和帝王們視為神圣的顏色。有崇高、華貴、威嚴(yán)、神秘之感。黃色被認(rèn)為是陽光和大地之色。象征著能使萬物生長的陽光和土地,受到人們的崇尚。黃色與黃金同色,又讓我們想到“古來金玉系良緣”之說,其光芒內(nèi)斂之性更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深厚內(nèi)涵。使其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更深的文化底蘊。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闐玉黃玉是玉匠心目中最為理想的玉雕之材。
據(jù)佛、道之說,黃顏色能避邪護身,代表莊嚴(yán)、華貴、興旺、幸福、吉祥。
6、墨玉石―墨化蝕變陽起石透閃石巖412
墨玉的化學(xué)成份類似青玉,質(zhì)純透閃石的含量90%以上,石墨成質(zhì)點狀分布于透閃石―陽起石間含量5―20%。和闐墨玉體重因含有較輕的石墨鱗片而體重較小。
墨玉顏色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強弱不同,深淺分布不均,常見于與青玉、白玉過渡,多為云霧狀條帶狀。當(dāng)玉石中夾有部分墨玉時俗稱為“青花玉”。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均勻,有云狀或純墨狀,形態(tài)有烏云片、淡墨光、金貂鬟、美人發(fā)、純黑等。全墨的即“黑如純漆”者比較珍貴,乃是上品,十分少見。價格不次于白玉。墨色與白玉、青白玉呈現(xiàn)的俏色運用好,則有價值,價格也高,多數(shù)價值不高。但宜形成畫面豐富,非常好的和闐玉觀賞石,其價值大大提升。
新疆墨玉--石墨入侵進白玉所成.燈打進去可看到白玉地子上,呈顯星星點點的黑點.但邊緣也要透光.因為是白玉地子,也極油潤.總之,玉要多少透光,否則是石頭。
7、碧玉483
碧玉是指玉器的色地為綠色或暗綠色,
比較容易區(qū)別,呈色青綠、暗綠、墨綠
色、綠黑色的軟玉。以色鮮明質(zhì)地純者
為上品。其珍品易與翡翠相混,在燈光
的照射下,若有黑點,則為碧玉。某些
碧玉與青玉不易區(qū)分,一般顏色偏深綠
色的定為碧玉,偏青灰色的定為青玉。
分為兩種。
A.和田碧玉--中―酸性巖漿巖與白云石大理巖接觸變質(zhì)巖
其一種是產(chǎn)于產(chǎn)地新疆阿爾金山中―酸性巖漿巖與白云石大理巖接觸變質(zhì)產(chǎn)物。
碧玉含透閃石90%以上。玉質(zhì)較純凈細膩。常見兩種,其一種純凈均勻細膩;另一種雜質(zhì)多、不均勻,常含有黑色礦物包體。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強光下仍是深綠色。
B.瑪納斯碧玉--超基性巖體與白云石大理巖接觸變質(zhì)巖
另一種產(chǎn)于新疆天山瑪納斯縣超基性巖體。稱瑪納斯碧玉,雜質(zhì)多,常含有黑色礦物包體。
瑪納斯碧玉透閃石含量85—95%。其有部分顆粒稍大的針柱狀透閃石礦物,占5—15%,無定向分布于纖維狀透閃石之間,造成一些玉石的“花”。 呈灰綠、深綠、墨綠色,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zhì)量稍差。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碧玉顏色濃重,色相莊嚴(yán),適合雕刻大件山水?dāng)[件或厚重古樸的器皿,故宮的收藏中有不少優(yōu)秀的瑪納斯碧玉精品。
8、糖玉―強鐵染蝕變透閃石巖283
糖玉透閃石含量99%以上,糖玉與白玉、青玉、青白玉形成過渡。 紅褐色的形成主要系外來的三氧化二鐵,長期浸潤所致,透閃石―陽起石中二價鐵分解也是因素之一,顏色局部勻和,亦有深淺變化。受氧化鐵、錳質(zhì)浸染形成的紅褐色、褐色、褐黃色、黑褐色等色調(diào),糖玉顏色似紅糖而得名,正紅色者較罕見,習(xí)慣上稱為糖色。糖色是軟玉的重要特征之一,當(dāng)糖色部分>85%時可以稱為糖玉。描述糖色時以估算糖色在樣品中的體積百分比為依據(jù),分為:
糖××玉:糖色占比例約為35—85%之間。
糖 玉:糖色占比例>85%時可以稱為糖玉,但如果仍可以清楚的觀察到原來的玉種,也可以按原玉種名定名可以稱:糖××玉。
9、花玉―蝕變陽起石透閃石巖86
陽起石―透閃石交織分布互相過渡,形成青玉色、白玉色、糖玉色、黃玉色的混雜體,是巖石蝕變中的一種不均勻現(xiàn)象。
花玉顏色傳統(tǒng)的形象描述為花斑、虎皮、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