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木工的都知道榫卯結(jié)構(gòu) 可是你知道這個字的解釋嗎?·
愛好木工的都知道榫卯結(jié)構(gòu) 可是你知道這個字的解釋嗎?·
新華字典,漢字: 榫
榫:讀sǔn,器物兩部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凸出的部分。
(1)
榫眼;榫頭。竹、木、石制器物或構(gòu)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如:榫卯(榫頭和卯眼)
(2)
框架結(jié)構(gòu)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的接合處
榫銷:插入榫上銷孔中的銷
榫眼:榫枘相接處為容納枘而鑿出的窟窿,即器物咬合的凹下部分
榫鑿:用來鑿切榫眼的鑿子
榫接方木
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木工分為建筑木工和精細木工兩大工種,而建筑木工又分為:古建木工、模板木工和裝修木工仨行當,精細木工又分為:家具木工和雕刻木工倆分支。
木工兩大工種,所干的活不同,因此采用的榫卯結(jié)構(gòu)也有所不同。下面把各榫卯結(jié)構(gòu)做一簡單介紹。
建筑木工(大木結(jié)構(gòu))使用的榫卯有:
1、管腳榫:用于固定柱腳。一般用單榫。
2、頂套榫:用于固定柱腳。是一種穿透柱基石的管腳榫。
3、瓜柱柱腳半榫:用于梁架上瓜柱的柱腳,一般用雙榫。
4、饅頭榫:用于梁柱的垂直相交處。
5、燕尾榫:用于構(gòu)件之間的拉接聯(lián)系。
6、箍頭榫:用于枋與柱或梁與柱的盡端和轉(zhuǎn)角處。
7、透 榫:用于大木構(gòu)件連接,一般透出部分的高度為榫高的1/2。
8、半 榫:用于大木構(gòu)件無法使用透榫處的連接。
9、大頭榫:用于梁之間順長度方向的連接。
10、螳螂頭榫:用于梁或枋之間順長度方向的連接。
11、勾頭搭掌榫:用于枋之間順長度方向的連接。
12、十字刻半榫:用于方形構(gòu)件的十字相交處。
13、十字卡腰榫:用于園形或帶有線條的構(gòu)件十字相交處。
14、裁銷榫:用于連接兩個構(gòu)件,銷子不穿透構(gòu)件。
15、穿銷榫:用于連接兩個構(gòu)件,銷子穿透構(gòu)件。
16、桁(梁)碗榫:用于桁檁與柁架、桁檁與瓜柱處的連接。
17、趴梁階梯榫:用于趴梁、扶角梁與桁檁半疊交處和短趴梁與長趴梁相交處。
18、銀錠扣(榫):用于木板的拼接。
19、穿 帶:用于較厚木板的拼接。
20、抄收帶:用于厚木板的拼接。
21、裁 口:用于木板的拼接或構(gòu)件間搭接。
22、龍風榫:用于木板的拼接。
精細木工(小木做)使用的榫卯有:
一、榫的類型
1、按榫頭和本身角度分為:直榫、斜榫和燕尾榫。
2、按榫頭橫截面形狀分為:圓形榫和矩形榫。
3、按榫槽頂面是否開口分為:開口榫、閉口榫和半閉口榫。
4、按榫頭是否貫通分為:明榫和暗榫。
5、按榫頭的多少又分為:單榫、雙榫、多榫和夾皮榫。
二、榫的用途
1、矩形料的直角連接處用榫:矩形三枚榫、暗矩形三枚榫、小根疊臺明榫、小根疊臺暗榫、平榫、對開疊榫、明燕尾三枚榫、暗燕尾三枚榫、肩胛榫、插肩明榫、雙榫、雙夾榫、破頭楔暗榫、插入式園楔榫、雙面線腳明榫、上端面斜榫、大進小出榫等等。
2、矩形料的斜角連接處用榫:對開合角榫、明合角三枚榫、暗合角三枚榫、暗合角短榫、雙肩斜角明榫、斜角插入明榫、斜角插入暗榫、斜角插入園榫、明燕尾斜角三枚榫、暗燕尾斜角三枚榫等等。
3、矩形料十字、丁字連接處用榫:對開十字榫、銳角十字榫、直角十字形榫、對開重疊丁字榫、雙肩丁字明榫、丁字明燕尾榫、丁字暗燕尾榫、三線斜棱榫等等。
4、板材的丁字連接用榫:納入榫、暗納入榫、肩胛納入榫、燕尾納入榫、暗燕尾納入榫等等。
5、板材的直角連接用榫:對開明榫、三枚榫、明燕尾榫、半蓋燕尾榫、斜角燕尾榫、平肩胛榫、斜肩胛榫等等。
6、板材平面內(nèi)連接用榫:裁口榫、企口榫、單燕尾榫、雙燕尾榫、穿條、穿帶、暗榫、暗銷等等。
還有很多很多,時間有限,不說啦。
先介紹一下夾頭榫的結(jié)構(gòu)特征:
“榫卯”在古籍中稱“枘鑿”,很多古籍都有提及榫卯。如《史記·孟茍列傳》:“持方枘欲內(nèi)圓鑿,其能人乎?” 《集韻》:“榫,剡本人竅也?!薄懊轮埔?。”《正字通》:“枘以人鑿,其象牡;鑿以受柄,其象牝,今俗猶云‘公母榫’。
夾頭榫的由來比較早,唐代壁畫上有類似結(jié)構(gòu)的高桌,這種構(gòu)造與古建筑中大木梁接柱頭處中間夾木板的結(jié)構(gòu)相似。夾頭榫是明清家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jié)構(gòu),一般是四只足腿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接,腿足的上端開口嵌夾牙條。這種結(jié)構(gòu)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變,使四足均勻地承載案面重量。
長期以來,夾頭榫經(jīng)受了實用的考驗,至今還在廣泛使用。夾頭榫是相對簡單的一種榫卯結(jié)構(gòu),是明代改良后簡潔實用的榫卯代表,它的用途也是最廣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