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鑒定也是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發(fā)展歷史其實不長,也就幾十年而已。我們不知道古代有沒有專門研究瓷器鑒定的專家,但對于現(xiàn)代考古學,現(xiàn)代瓷器來講,瓷器鑒定還是比較新的。
瓷器鑒定的意義,我想很多人其實都很了解,不僅在于判斷真假,偽劣,時代,真正的意義應(yīng)該是對瓷器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推動作用,如若不然,一般意義上的真假判 斷其實是很無聊的。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下瓷器的造型,款識,紋飾,胎釉,燒紙方法,來看看它們對現(xiàn)代瓷器是否有著獨特的啟發(fā)意義。
當然,研究瓷器鑒定這門獨立的學科是要非常嚴謹?shù)?,我們這里也不太可能長篇大論,篇幅有限,也只能以寥寥數(shù)百字簡要概括下了。
我們常說,瓷器的造型與紋飾是非常重要的,看一件瓷器是否精美,很簡要直觀的就是憑借眼睛看造型和紋飾。如果造型紋飾都很普通的話,那么這件瓷器就比較一 般了,就沒有收藏的必要性了。學界有這樣的說法,造型和紋飾占瓷器鑒定的85%以上,如果說把握好了這兩種,判斷和鑒定瓷器就比較準確了。
唐代青花
唐代青花瓷器的主要紋飾為三種類型:
1.花草流云紋
有寶相花、團花、蓮花、芍藥、三角形花葉、如意形卷云紋,這類紋飾取材于唐代的金銀器、銅器和絲織品。
2.動物昆蟲圖案
蝴蝶、蜜蜂、魚紋圖案在唐代長沙窯釉下彩瓷器中比較常見。
3.幾何形圖案
主要是菱形和雙重菱形圖案,這與唐代鞏縣窯絞胎陶枕和三彩陶罐上的圖案非常近似。唐代青花紋飾采用單線描繪,布局疏密相間,寫意、寫實兼具。
宋代青花
宋代青花瓷器以折枝花卉紋為主。繪畫風格比較寫意,布局疏朗。與明代洪武民窯風格相類。主要紋飾有雞冠花、山菊花以及抽象的圓形花朵。
元代青花
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題材豐富多樣,繪畫也非常精細。圖案層次較多,可分為主題紋飾和輔助紋飾(邊飾)二種:瓶、罐、碗的腹部,盤、碟的內(nèi)心為主題紋飾,其余部位繪輔助紋飾。常見的主題圖案有二類:
1.植物紋
松竹梅、纏枝牡丹、蓮花、番蓮、菊花、牽?;ā沤?、靈芝、山茶、海棠、瓜果、葡萄。 2.動物紋
龍、鳳、鶴、鹿、鴛鴦、鷺鷥、麒麟、獅子、海馬、魚藻。
3.人物紋
蕭和月下追韓信、蒙恬將軍、三顧茅廬、尉遲恭單鞭救主、昭君出塞等。
輔助紋飾有卷草紋、錦地紋、回紋、錢紋、海水江芽紋、蕉葉紋、蓮瓣紋、如意云紋、雜寶紋等。
元青花瓷器繪畫風格寫實,布局繁密。
明代青花
明代青花瓷器紋飾受當時繪畫流派的影響。以寫意畫為主,既無工筆畫之呆板,又無圖案畫之拘謹。以豪放、瀟灑,筆意酣暢純熟的繪畫風格為主流。紋飾題材有植物花卉、山水人物、動物瑞獸、神仙道佛、詩詞文句、吉祥圖案等多種類型。
清代青花
清代青花瓷器紋飾,同樣受到當時繪畫藝術(shù)的影響。官窯瓷器紋飾趨向圖案化,規(guī)矩而刻板,用筆非常細致,構(gòu)圖過于嚴謹、繁密。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采用披麻皴法,中期以后則改用斧劈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