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面積8萬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qū)內(nèi),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筑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之精華。中山陵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當年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平面圖,形似自由鐘

博愛坊
博愛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處,牌坊高11米,寬17.3米,三間四柱沖天式。牌坊的頂端,蓋有藍色琉璃瓦。在牌坊中門的橫楣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二字,因此,這座牌坊被稱為博愛坊。

陵門

寬24米,進深8.8米,高16.5米,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木結(jié)構(gòu)形式,但全部用花崗石建成。陵門的屋頂為單檐歇山式,上覆藍色琉璃瓦。陵門有三個拱門,南面三扇門都有梅花空格仿紫銅雙扉,北面三扇門,則僅有門洞而無門扉,南面正門的上方,刻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

碑亭

中山陵碑亭建在陵門后面,以花崗石建造,重檐歇山頂,上覆藍色琉璃瓦,為仿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木結(jié)構(gòu)形式,高17米,寬12.2米,平面近似方形。墓碑為,高9米,重達幾十噸,是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雕琢而成。在這塊大石碑的正面自右至左豎刻三行鎏金碑文:“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

石階

從博愛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92級,象征當時全中國的3億9千200萬人。臺階全部用蘇州金山花崗石砌成。
祭堂
祭堂長28米,寬22.5米,高26米,堂的外部全用香港花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門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權(quán)”字樣,由張靜江書寫六個鎏金篆字,在中門上嵌總理手書“天地正氣”四個鎏金大字。祭堂中央供奉孫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朗特斯基在法國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像,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

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孫中山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總理遺囑》,穹頂上繪有巨幅國民黨黨徽。
墓室
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孫中山漢白玉臥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遺體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著孫中山的遺體。用一具美國制造的銅棺盛殮。墓穴直徑4米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

陵園其他建筑
音樂臺

流徽榭

藏經(jīng)樓又名孫中山紀念館

美齡宮

中山陵平面圖
鳥瞰中山陵
文革中的破壞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博愛坊匾額上的“博愛”兩字和墓碑上的國民黨黨徽被紅衛(wèi)兵認為是“四舊”,被迫鏨掉,祭堂和墓室屋頂鑲嵌的中華民國國旗圖案也被鑿除,改用水泥粉刷。祭堂北墻上的蔣介石手書《總理遺訓》、胡漢民手書《總理遺囑》、譚延闿手書《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被磨平。
1981年6月至9月,為準備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中山陵管委會開始著手修復在文革中受到破壞的部份。恢復了“博愛”匾額石刻,修復了祭堂和墓室的國民黨黨徽與中華民國國旗圖案,并對刻字重新貼金。墓碑上的國民黨黨徽原為陽刻,恢復時只能改為陰刻。


孫中山與中山陵的故事
早在民國元年(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曾幾次到過紫金山。1912年3月10日,孫中山先生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之后,與胡漢民等人到紫金山打獵。他看到這里背負青山,前臨平川,氣勢十分雄偉,笑對左右說:'待我他日辭世后,愿向國民乞此一抷土,以安置軀殼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導游詞】中山陵(完整版)
行走丨南京中山陵
一、中山陵(口試)
《游學金陵》之六:重謁中山陵
中山陵
來南京,大家都會去的地方——中山陵,不為觀景,只為瞻仰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