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老街位于臺州市路橋區(qū)的鬧市區(qū),傍南官河而建,北起河西街,南到石曲街,總長度在3.5 公里以上,民間稱為“十里長街”。它是省內(nèi)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江南城鎮(zhèn)、水街一體的傳統(tǒng)格局,水鄉(xiāng)風貌和文物古跡相對集中的歷史街區(qū),為浙江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
-南官河的枕水人家
這是一條令人迷醉的老街。青石堆砌的大街小巷,鱗次櫛比的店面民宅,錯落有致的白墻黑瓦,精雕細琢的飛檐灰雕,逶迤連綿的河水,隨處可見的河埠橋梁,如同一幅淡墨渲染的江南水鄉(xiāng)水墨長卷,意境悠遠,令人沉湎,讓人留戀。這就是路橋的十里長街。
路橋老街位于臺州市路橋區(qū)城區(qū)中心,一路經(jīng)過河西街、郵亭街、路北街、路南街、下里街、新路街和石曲街七個街區(qū),總長達3.5公里,民間稱之為“十里長街”。十里長街歷史悠久,起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有四條主要街道,南北走向的一條長長的直街“十里長街”,再加上郵亭橫街、三橋橫街以及石曲橫街,正好成了“王”字形。
水一邊,街一邊,這一段十里長街,一般都是前店后廠,前門沿街,后門臨河,還有過街樓。老街上,整日熱鬧繁華, 人來車往,要是遇上古歷逢三和八,集市就更是熙熙攘攘。在這里,鮮亮與沉暗、現(xiàn)代與往昔相互交融,有著不能忘卻的歲月深處流水般的滄桑,彌漫在空氣里,是喧囂、繁盛與富庶的味道。
臨水的那面,枕水人家,有石板條鋪就的河埠頭, 這些埠頭既方便家人的洗滌澆灌, 又是可裝可卸的貨運碼頭。后門的院子里,角落里長著暗綠的青苔,擺放著壇壇罐罐,種著花花草草,生機勃勃,小貓小狗,沉默而慵懶地躺在陽光里。
老街是適合懷舊的,最適合的是一個人靜靜的行走,或者三兩知己結(jié)伴而行,隨意走走停停,用心去體會。初入老街,是在石曲老街。漫步其間,那些雖經(jīng)風雨浸淋、蟻蟲蛀蝕,幸存下來的雕花臺門、木門花窗,看上去疲倦而陳舊,卻依然古樸,美麗。老街的味道,時而在街邊偶爾熱鬧的招牌上,時而在腳下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時而在刻著歲月痕跡的白墻黑瓦上,含蓄而有韻味。
不遠處就是陡門宮,門口有石獅守衛(wèi),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柱前對聯(lián)“抗倭寇功垂宇宙;四大夫永鎮(zhèn)陡門”道出了來歷,奉祀的是明嘉靖年間英勇抗倭犧牲的戚繼光手下的孔、傅、朱、章四將。陡門宮經(jīng)多次擴建,現(xiàn)有面積超過16畝,有太歲殿、玉皇殿、放生池、湖心亭以及戲臺等,規(guī)模極大。
下里橋的橋北側(cè)東西兩岸各有一株高大的古樟樹,綠蔭如蓋,莊重地守在橋頭。沿著下里街往前走幾步,印入眼簾的是路廊和快船埠頭。河邊有著長長的河埠頭,有條石橫向砌筑的五級臺階。外表簡樸的路廊里,人們閑坐著聊天,很難尋找到往昔碼頭的繁忙景象。
邊上就是郟家里民居,坐東朝西,三進四幢,四合院式組合。廊下月梁、斗拱、格子花窗保存完整,雕刻繁復的花草圖案,雕工精湛。這個院落的祖上,也曾殷實輝煌,青磚鋪就的庭院,也曾熙熙攘攘,寬敞高大的廳堂,也曾張燈結(jié)彩。如今,卻是擁擠凌亂的大雜院,格局猶存,物是人非,惆悵往事如夢。
十里長街南端入口上方有“時尚女裝一條街”的字樣。往前一點,就可以看到路上有一座微拱的石橋“新安橋”,傳說是宋高宗趙構走過的。他被金兵追趕,經(jīng)過此地,后來趙構感慨“此地的路即橋,橋即路”故賜名“路橋”。這就是“路橋”的由來。新安橋兩邊是古時最繁華的廿五間,現(xiàn)在兩邊都是密密麻麻的女裝店鋪,也是今天十里長街的熱鬧地段。
路橋除了橋多,還有“廟對廟”的老話,說的就是十里長街上的關帝廟和東岳廟。在老街上,老遠就可以看到二道卷洞轅門,上有“岱宗之岳”、“泰岳威靈”等字樣。東岳廟氣勢宏偉,香火鼎盛,廟宇建筑群由山門、過常殿、大殿、娘娘殿、后殿組成,錯落有致。東岳廟的對面就是關帝廟,門口現(xiàn)在擺放著一對旗桿石,上面刻有虎頭,兩對石獅,一新一舊。以前路橋街上小孩子過生日,都會到廟前獅子那里摸一摸,據(jù)說會有福有威,長命百歲。
關帝廟里有一個大戲臺,高大開闊、富麗堂皇,與之形成鮮明對的是在戲臺的角落里,是一處荒廢已久的破敗二層老房子。這就是建于光緒年間(1875-1908)的賓興祠。如今賓興祠的破落不堪,屋檐上的雕花上,只留下被風雨侵蝕過的斑斑痕跡,又怎能想到這里曾是路橋當?shù)匚娜司奂?,原先的文化中心?/p>
福星橋是一座外形優(yōu)美的單孔弧形石拱橋,那是老街上最有代表性的古橋。古樸的橋身靜臥在南官河的兩邊,上面爬滿了青蔓。古橋上的石獅子張著嘴巴,透著蒼茫?;野椎膲Γ嗌暮?,盤虬的樹枝,石縫里的野草,交織起說不出的寧靜和滄桑。橋東就是郵亭街,附近就是郵亭遺址和中鎮(zhèn)廟,路橋的歷史在此地可以追溯到東漢。
走過福星橋,繼續(xù)向北走,很快就到了楊家臺門,那里是楊晨故居,去十里長街,其實最應該去瞻仰一下楊晨故居。楊晨(1845-1922),字定孚,清同治四年(1865)舉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不僅僅是因為他曾是一位大權在握的高官,而是因為路橋的歷史是與楊晨分不開的。楊晨撰寫的《路橋志略》,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他更以興辦實業(yè)開創(chuàng)了臺州近代工商業(yè)的先河。只是可惜,現(xiàn)在的楊晨故居留下的只有一段臺門,這段印著斑駁歲月的殘垣斷壁成為一段記憶的遺址。
走出這條老街,在街口的橋邊,回望陪伴十里長街一路的南官河水,河水悠悠,年復一年,它是這座江南水鄉(xiāng)綿延千年的呼吸,宛如一管簫笛始終淺吟低唱,仿若時光流逝的細細耳語。
古村記轉(zhuǎn)載編輯自網(wǎng)絡,歡迎關注古村記頭條號
(更多全國縣市古村古鎮(zhèn)關注微信號,請搜微信號:gucu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