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才清
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中餐主廚。擁有超過27年中餐烹飪經驗,曾任北京順義賓館廚師長、上海阿毛餐飲連鎖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兼行政總廚。2009年加入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擔任新大陸-中國廚房廚師長,于2016年擔任中國飯店協(xié)會星級酒店委員會華東區(qū)常務副主席。他對上海菜、淮揚菜、粵菜、川菜都有深厚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擅長在傳承傳統(tǒng)菜肴精髓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的餐飲理念加以改良與創(chuàng)新。
采訪|蔣暉
圖片提供|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
他 說
關于菜
做菜肯定是跟一個師傅的經歷、閱歷、磨練、眼界、見識相關的,包括一個階段到一個階段的升華。這個升華不只是廚藝上的,還有人生的感悟,是整體的,從一個階段進入另外一個階段。
關于進步
我現(xiàn)在翻開以前的菜單,看5年前的菜,覺得不過如此,用現(xiàn)在的審美看,那個時候不太好,其實這是一種進步,如果你現(xiàn)在看過去的菜覺得還可以,很可能是沒有進步或者進步不大。
......
READ MORE
1975年的廚師界,群星璀璨。
1975年,Jean-Georges Vongerichten進入廚師行業(yè)已經有一年,他在母親的熏陶下,愛上廚藝,這個被稱為烹飪天才的男人后來以一道雞蛋魚子醬天下聞名;1975年2月25號,保羅·博古斯在愛麗舍宮為總統(tǒng)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端上他的成名作——黑松露酥皮湯,湯盛放在雙耳湯盅里,斜蓋在瓷碗上的酥皮形如軟呢扁帽,這道菜后來成為法餐經典;1975年,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正在壽司店里忙碌,這一年他50歲,開始從心里認為自己成為了專業(yè)的壽司師傅,但是卻從沒想過要停止制作壽司,只想怎樣才能做到更好。
1975年,杜才清出生于淮安一戶普通家庭,這個男孩在他18歲那年離開家鄉(xiāng),21歲當上年輕的廚師長,30歲的他成為上海廚師界的少壯派。人生的過山車駛過鑲著亮鉆的屋頂,滿天繁星,風呼啦啦地吹過臉龐,笑聲如鴿群一樣飛向天空,36歲,他忽然遠離霓虹閃爍的社交圈,江湖不見其人,只有傳說。
選擇幸福
18歲的杜才清在上海錦江集團下的一家公司打工,公司自帶食堂。每天中午,主廚開飯,油面筋塞肉、蔥烤大排、醬鴨……家常味道輪番上桌,醬香、蔥香、肉香和微甜的醬油味、料酒味糅在一起,主廚家人一樣招呼,年輕人擠進廚房,水汽蒙在玻璃上,形成薄薄的磨砂感,這個場景很多年以后杜才清都記得:“美食的幸福感,我就是因為這個決定學廚?!?/strong>
在錦江集團下屬的美食技校學習了半年后,杜才清又到上海靜安區(qū)的一個美食進修學院學習了半年不到,由當時上海最老的一批老法師傳授蘇錫幫、川菜、淮揚菜、蘇菜、粵菜,理論結合實踐,杜才清在這里打下了烹飪的基本功。端著鍋子翻黃沙,切肉絲切姜絲,學習菜系,了解食材,明確要求,琢磨烹飪手法,一張白紙開始畫下最初幾筆。
杜才清是個有天分的人,從學校出來后,兩年內他幾乎把廚房所有的崗位——從配菜、粗加工、打荷到爐灶、冷菜統(tǒng)統(tǒng)轉了一圈,他靠著直覺,輕而易舉就做得像模像樣,那些語言和規(guī)則好像天生就在他的腦海中,他不過是喚醒它們,先是一個詞一句話,后來形成了一段、一整片,星星點燈,最終所有的都亮了。他一學就會,師傅們都說這小子很聰明,21歲的他獲得了第一份廚師長工作。
老天賞飯,職場的路順得好像開了掛,可是哪里有真的靠天吃飯的一路上揚,誰的奮斗路上不是披荊斬棘?學東西不睡覺,住在酒店,上班工作下班練習,別人不想做的員工餐,他做得興致盎然,一道番茄炒蛋他也比別人炒得好吃。
天分和勤奮雙加持,聚光燈落在身上,舞臺拉開大幕,一秒入戲,杜才清迎來了他的“傳奇時代”。
傳奇時代
從1996年到2009年,時間高密度、光速前行,杜才清開始了第一份廚師長工作,他失去了第一份廚師長工作,被背叛,失去朋友,沉悶,思考,釋懷,重新開始,學習,競爭,再學習,思考,一直思考,設計菜單,成功,榮譽,很多榮譽,掌聲響起,整整14年,擠去水分,余下的是廚房和菜單。
杜才清的菜越來越精致,細節(jié)講究。一道紅燒肉紅遍上海,上海最熱的美食欄目一報再報,他做的紅燒肉味正色靚,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當時市場上的紅燒肉都是先改刀,煎好再燒,肉質縮水,失去形,杜才清想到先蒸定型后改刀再燒,他在阿毛餐館的時候就是這么做的。
上海本幫菜的源頭來自18、19世紀上海風行的徽菜,徽菜流落民間后,與淮揚菜、寧波菜和蘇州菜等成為上海菜的基礎,醬油與糖紅得發(fā)亮,咸甜交錯。當時餐館的上海菜多以家常菜定位,色重味濃,杜才清從細節(jié)入手,該濃的濃,該淡的淡,調整主輔料的大小厚薄,提高裝盤技巧,更換器皿,從前練習操練的技術全部用上,吸收新的做菜思路,打破家常菜的概念,他用三個月時間做出一張全新的2.0版上海菜菜單,之后每天早9晚9盯菜單的執(zhí)行。
這個率直的城市立刻擁抱了這個聰明的年輕人,他妥帖穩(wěn)當,連細節(jié)都照顧得那么好,這是這個城市一貫的風格。它喜歡他,食客們都喜歡他,一夜之間杜才清的名字和那間小餐廳的名字風一樣傳得到處都是,人們一個接一個,急著要來嘗他的菜。食客排隊,同行學藝,報道鋪天蓋地。他把一家小本幫館擴成有四家分店的精品菜館,手下兩百多人,滿城都是他的傳說。他的朋友圈一鍵擴容,聚會一場連一場,把酒言歡,今日你做東,明日來我店,少年意氣,日日循環(huán)。
時光像一枚辣椒糖葫蘆,嘣甜的外殼里裹著新鮮的爽辣,入口甜蜜回口刺激,在喧嘩與騷動中,高潮和低潮都身不由己。
擱淺
2009年,朋友邀請杜才清到上海外灘茂悅中餐廳新大陸,他答應了。“我骨子里是不安定不服輸?shù)?,我不安于現(xiàn)狀,我問自己,五星級酒店我能不能做好?”
杜才清只帶一個人空降到新大陸,單刀赴會,所有的人都說他做不長,“五星級酒店和社會餐廳不一樣”,“已經接連走了兩任”。他花一個月時間在廚房看流程,看操作,看菜的出品,看技術標準,然后提交一份調整方案。一年不到,生意起來了,每日的營業(yè)額從30000元做到40000元,客人慕名而來,國際名廚Alain Ducasse、知名美食評論家Mr.Stefano Bonilli被他的菜折服。
他說所有的菜品都有生命,熱菜要以最快的速度呈現(xiàn)在食客面前,即使離得最遠的一桌,最多不過30秒菜品就要上桌,這樣食物呈現(xiàn)在客人面前時依舊能保證90分以上的狀態(tài)。他推出紹興酒冰激凌、酒釀冰霜,以紹興酒、米酒代替?zhèn)鹘y(tǒng)做法中的朗姆酒、威士忌,他上任后的第一年秋天就推出上海第一份季節(jié)菜單,并迅速走紅,引領了上海星級酒店做季節(jié)菜單的風潮。
他的故事里綿延不絕地流動著蟹粉、料酒、紅燒肉、草頭的香味,獅子頭在鍋里咕嘟著,爐火跳動,他笑容清亮。但是上天最擅長做節(jié)外生枝的事。到新大陸的第二年,杜才清身體健康狀況出現(xiàn)問題。生命是什么呢?煙火散去,沒人想直視生活的素顏。他沉寂,甚至不接家里人電話,遠離人群。他成了那條擱淺的魚,獨自思考為什么和是什么,還有我要什么和未來的方向。
戰(zhàn)場還是那個戰(zhàn)場,不同的是,他選擇退出社交圈,從摩天輪的高處離開。
“這樣決定會失去很多,這意味著我在風頭上把人脈、平臺都舍棄,可是人真正的快樂來自健康,沒有身體,名利都是虛妄。我希望人們在江湖聽到我,是因為我做過的的餐廳和菜,而不是我在江湖浪跡喝下的一杯杯酒?!?/strong>
我們常常守在命運的門外等待新鮮事,等待好運,命運的輪盤隨機停下,點開的剎那,失望和希望,所有的答案都模棱兩可,幸與不幸不是選擇而是處理方式。
他放棄,重新開始。
做廚師不只是做菜,而是菜與人合一,廚師的提升不只是廚藝的提升,而是人的提升。杜師傅說,做菜是廚師對生活的思考,對世界的理解,菜就是人,人就是菜。所謂到了一定的境界,指的是包括個人的思想、理念想法都有一定的深度,只有這樣才能信手得來,自由發(fā)揮,不刻意,不是模仿,不是山寨。
9年,他出了36張季節(jié)菜單。一季的食材在紙上依次登臺,他看著它們,口感、香味在腦中閃回,誰和誰,兩種、三種,甚至四重風味,油鹽醬醋、瓜果時蔬、生鮮葷腥,最基礎的元素煉成閃閃發(fā)光的佳肴,透著溫和純凈的光澤,他享受這樣的過程,他享受把普通自然的食材做成意料之外的驚喜,就像挖掘出素人的閃光點,讓他們成為明星。好的食材誰不會做?把普通食材做成有質感的美食才能體現(xiàn)廚師的技術和審美。
他用清淡的夜開花配蟶子,蟶子小小的鮮味提點夜開花的淡,沉迷在魚湯里,潤而清,清而鮮;他在上海小菜咸菜豆瓣酥里加煙熏帶子,用麻油、胡椒炒雪菜,有種鄰家妹妹化妝打扮赴約的小隆重,好看了,鮮明了。
后人以壽司之名記住小野二郎;因為保羅·博古斯,法餐的食譜上多了一道黑松露酥皮湯;因為Jean-Georges,有了蛋黃魚子醬。如果有一天能在中餐的菜單上留下一道菜,可以傳遞可以提供參考,那就是杜才清最快樂的事情。
Q&A
Q:請介紹一下你的季節(jié)菜單。
A: 我從2009年推出第一張季節(jié)菜單,當時推的蟹粉秋季菜單,通常季節(jié)菜單上包括冷菜4道~6道;湯1道;熱菜6道~8道,包括海鮮、肉類、素菜、豆制品,這樣搭配比較全面;點心2道,一甜一咸,一濕一干。做了9年,越來越有挑戰(zhàn)性,我一般先構思,再試做,直到做出符合我要求的菜品來。
「
杜才清作品選」
菜品、圖片提供/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新大陸中國廚房
采訪/蔣暉
制作/杜才清
外婆梅菜紅燒肉
原料
五花肉300克,梅干菜100克,白蘿卜、綠燈籠椒各適量,冰糖10克,白糖15克,老抽10克,麥芽糖6克,排骨醬12克,蔥、姜各10克,八角、桂皮、香葉各少許,黃酒400克,花雕酒適量。
制法
將白蘿卜去皮、切絲,梅干菜洗凈、切末,燈籠椒洗凈、切絲,沖水,使辣椒絲自然彎曲,備用;
將五花肉洗凈,整塊入蒸箱蒸30分鐘,取出,待稍涼,改刀成約4厘米寬的長方體備用;
鍋入油燒熱,下蔥、姜、八角、桂皮炒香,入五花肉塊炒香,入梅干菜末,加冰糖、白糖、老抽、麥芽糖、排骨醬翻炒上色,烹花雕酒、黃酒,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燒至成熟上色,揀出蔥、姜、香料;
挑出8塊大小一致的五花肉和適量湯汁,放入小鍋中燒至收汁,使醬汁、梅干菜末均勻地包裹在紅燒肉上,出鍋裝盤,點綴白蘿卜絲、綠燈籠椒絲即可。
點評
細節(jié)講究,汁濃味厚,搭配白蘿卜絲,解膩清口。
蟹粉獅子頭
原料
五花肉280克,蟹粉50克,青菜心3個,魔芋結4個,白菜葉1片,味粉、鹽、雞粉、胡椒粉、黃酒、蔥姜水、蔥、姜、姜末、蟹油各適量。
制法
將五花肉洗凈,切成0.3厘米大小的粒,加味粉、鹽、雞粉、胡椒粉、姜末、黃酒、蔥姜水打至上勁,放入冰箱腌制30分鐘,取出,加入蟹粉拌勻;
鍋入清水燒開,入蔥、姜,將打好的五花肉揉成圓球,放入沸水中(沒過肉球),燒開后轉小火慢煨,將白菜葉蓋在獅子頭上吸油保色,小火慢燉2小時;
將燉好的獅子頭撈出,放入燒熱的單柄砂鍋中,放入青菜心、魔芋結,倒入原湯調味,上籠蒸制10分鐘,淋蟹油即可。
點評
味濃而色淡,清雅鮮美,無油膩感。
茉莉花熏魚
原料
青魚1條(約2500克),細葉芹1棵,茉莉花茶5包~6包,蔥,姜,八角,冰糖,鹽,花雕,八角,桂皮,香葉水,雞飯老抽。
制法
將青魚治凈去骨,改刀成6厘米長、2.2厘米厚的段,加蔥、姜、八角、鹽腌至出黏液,洗凈備用;
將茉莉花茶加冰糖、鹽、花雕、八角、桂皮、香葉水、雞飯老抽熬制4小時至汁液濃稠,備用;
將腌熏魚挑出6塊,入七八成熱油中炸至外酥內嫩,撈出瀝油,放入熬好的醬汁中均勻地粘裹,馬上撈出擺盤,點綴細葉芹即可。
點評
傳統(tǒng)熏魚的創(chuàng)意版本,魚塊酥脆,透出淡淡的茉莉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