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一個性格非常復雜的人,喜歡他的人對他的評價十分的高。不喜歡他的人,索性就把它定位了為流氓。就連寫《史記》的司馬遷,對劉邦的評價也存在著矛盾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劉邦確實后來做了皇上。
也許昔日有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劉邦會做上皇上。這個時候,劉邦就對之前那些看不起他的人,要么嘲諷,要么挖苦,要么干脆封他一個讓人恥笑的封號,比如劉邦做皇帝后,封同姓王,特意將此人的封號封的特難聽,讓后人恥笑。
劉邦原來是一個村莊的小混混,雖然他擔任著亭長,但是亭長是比“芝麻”還小的一個職務。他整日帶著一群狐朋狗友,去人家酒店白吃白喝,而且還在街上經(jīng)常鬧事,和人打架斗毆。那個時候,劉邦已經(jīng)三四十歲的人了,還是一個沒有老婆,整天的晃晃當當,家里人都跟著發(fā)愁。
他的老爹,她的哥哥,她的嫂嫂都特別煩他。劉邦整日和這些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也不勞作,所以家里面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多余的人。有一次,劉邦帶著他的朋友去家里,正趕上飯點兒,劉邦說要請他們吃飯。
但是,走到家里卻看見他的大嫂故意擺出刷鍋的姿態(tài)。眾人一看,這鍋里明明有飯,為什么擺出刷鍋的姿態(tài)呢?跟著劉邦的人都明白了,原來這是在攆客??傊?,他的大嫂不喜歡他,總感覺他是一個好吃懶做,不務正業(yè)的人。
但不得不說,劉邦這個人確實有大志,而且他很具有號召力,很有膽略,做事還挺仗義。要不然,蕭何也不會和他的關系這么好。后來,劉邦押送囚犯前往驪山,不想,延誤了期限,在中途徹底造反了,帶領著這幫兄弟占據(jù)了沛縣。
劉邦做上皇帝之后,總結為什么會成功,就說有一幫好兄弟幫著他,尤其是漢初三杰。做上皇帝之后,劉邦開始封同姓王了。這是劉邦立下的規(guī)矩,只有劉姓才可以封王,非劉不封王。可是,有一個人,劉邦卻不愿意封,那就是他大嫂的兒子,由于劉太公的面子,劉邦還是封了他一個候,叫做羹頡侯。
這個封號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刷鍋底的候,這樣的封號讓世人啼笑皆非。劉邦比他的妻子大很多歲,劉邦死后,呂雉當政,開始打破了劉邦立下的規(guī)矩:非劉姓不能封王。那樣的話,呂雉家族的人很多都被封了王。但是不得不說,漢朝確實是中華民族最燦爛的朝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