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基層醫(yī)師公社
作者:弓意涵 龐國明 開封市中醫(yī)院
失眠,也叫不寐,是以失眠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病證。不寐的證情不一,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醒后不能再寐,嚴重者可整夜不能入寐。
現(xiàn)代醫(yī)學的神經(jīng)官能癥、更年期綜合癥及某些精神病早期見失眠諸證時,可按不寐辨證施治。
臨床診斷:明確本病主要特征為失眠或不易入寐或寐而易醒。
七種證型
1)心脾兩虛型: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
2)心腎不交型:心煩不寐,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口渴咽干,心悸盜汗,健忘夢遺,腰膝酸軟,精神萎靡。
3)心膽氣虛型:虛煩不寐,寐則多夢易驚醒,膽怯恐懼,心神不安,終日惕惕,過事易驚,處事多慮。
4)肝郁化火型:急躁易怒,不易入寐,多夢易驚,胸脅脹滿,善太息,口苦目赤,尿黃便秘。
5)痰熱擾心型:心煩不寐,惡夢紛紜,易驚易醒,脘腹痞満,口苦惡心,飲食少思,頭重目眩。
6)心火亢盛型: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尿短赤疼痛。
7)胃氣不和型:夜臥不寧,不能入寐,脘腹脹滿,甚有脹痛,時有惡心、嘔吐、噯腐吞酸、大便異臭或不暢。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shù)。
八種治法
(一)敷臍法
▼
【處方】珍珠層粉 丹參粉 硫粉冰 冰片各等(《中國灸法集萃》)
【方法】取上藥適量混勻,納人臍窩,使與臍平,膠布固定即可。5~7天換敷1次。
【主治】用于各型失眠不寐。
(二)艾灸法
▼
【處方】艾條(《中國灸法集萃》
【方法】用艾條懸灸百會穴,于每晚睡前10~15分鐘。
【主治】適用于虛證不寐。
(三)敷貼法
▼
【處方】吳茱萸9克 米醋適量(《穴敷療法聚方鏡》
【方法】吳茱萸研成細末,米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兩足涌泉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1日1次。
【主治】適用于心腎不交型不寐。
(四)熱熨法
▼
【處方】新青皮1塊(《中國民間療法》)
【方法】青皮置于柴火上烘熱,趁熱熨擦兩眼之上下眼臉。每次進行20分鐘左右,1日1次。
【主治】適用于各型不寐。
(五)穴位注射法
▼
【處方】丹參注射液4毫升(四川中醫(yī)1986:(4):42)
【方法】選取雙側(cè)足三里為主穴,心脾兩虛者配心俞、脾俞;心腎不交者配心俞、腎俞;心膽氣虛者配心俞、膽俞;痰熱擾心者配中脘、內(nèi)關(guān);脾胃虛弱,胃氣不和者配脾俞,胃俞。
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取6號注射針頭,分別于雙側(cè)足三里及配穴注入丹參注射液1毫升。操作時,先將針頭刺入穴位,小幅度提插,得氣后回抽針管,若無回血即注入藥液。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主治】用于各型失眠。
(六)藥枕法
▼
【處方】菊花1000克 川芎400克 丹皮200克 白芷200克 (中醫(yī)雜志1980(7):45)
【方法】用潔凈布縫制一枕頭,裝入上藥,睡眠時以此為枕頭。
【主治】適用于各型失眠
【注意事項】不宜于癲癇患者。
(七)洗足法
▼
【處方】熱水1盆(《中國民間療法》)
【方法】令患者睡前熱水洗足10分鐘,每日1次。
【主治】適用于各型不寐。
(八)耳穴壓豆法
▼
【處方】王不留行籽(中醫(yī)雜志1990;(10):46)
【方法】選擇耳穴神門、皮質(zhì)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腎、膽、胃(配穴)。
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貼在0.6厘米見方的膠布中間,對準穴位貼敷,并用手指按壓,每日3~5次,每次3分鐘左右,貼敷1次持續(xù)3~5天。
【主治】適用頑固性失眠,以心牌兩虛,心腎不交型效果為好。
外治法治療失眠,在臨床報道中常??梢?。據(jù)近10年的報道看,其配合內(nèi)服中藥治療之有效率達87.5%~98%,較單純內(nèi)服中藥治療有效率,痊愈率均大幅度提高。
對于頑固性失眠者,因其虛實錯雜,治療時當多法配合,內(nèi)服外治,中西醫(yī)結(jié)合,如此,方可獲效。
另外,醫(yī)者除治療外,還當囑患者起居守常,飲食有節(jié),心境清凈,堅持治療,療效才能提高。
注:以上信息僅限醫(yī)學交流,非專業(yè)人士切勿私自應用。
本文為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載請后臺回復“轉(zhuǎn)載”,未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將舉報維權(quán)。我是小編羽兮,歡迎加我微信:saibailan_ryder。企業(yè)商務(wù)合作:1381064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