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書閣|鄧旺林
近日在“中華詩詞論壇”看到孫逐明先生《全唐詩中“犯孤平”的近體詩例證》一帖 [1]。該帖分類列舉了唐詩中二百余首詩中的“孤平”句。具有一定的資料性,但也存在一些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瑕疵。
一、統(tǒng)計失誤
孫先生說他對于作龍等六位先生搜集的近體詩犯孤平的例證“進行了整理,刪去了重復(fù)的例詩和平仄錯判的例詩,為了減少爭論,把疑似古絕的五七言絕句和仄韻例詩也刪除了?!币驗椤澳恰弊钟衅截苾勺x,便將含 有“那”字的“孤平句”也“暫時排除”在外,于是得出“結(jié)論”:全唐詩至少有230句犯孤平。”其中五絕18句,七絕26句,五律86句,七律7句,排律77句。”這里所開出的數(shù)字之和是214句,與230句對不上。而在后面具體開列實例時,“七絕犯孤平17首”,每首一個“孤平句”,共有17句,不是26句。
這是孫先生在修改自己的文章時,顧此失彼,沒有注意到的。純屬粗心之失。
二、歸類失當(dāng)
在“五言排律犯孤平33句”之后,共列出69首詩的詩題,77個詩聯(lián)(因為有8首詩詩題下面都列了2聯(lián)詩句。詳見附錄一)。
孫先生前面說“排律77句”,看來孫先生確是將這部分的詩都視為排律了。那么我們不妨就將孫先生編排的這一部分稱為“排律部分”。
“排律”部分69首、77聯(lián)中,屬于排律及形似排律(即只是詩聯(lián)超過4聯(lián),而平仄、對仗等有不符合排律要求的)只有51首、55聯(lián)(因有2首詩各有2聯(lián)),而有18首22聯(lián)屬于普通律詩(每首8句),其中七律1首1聯(lián),五律17首21聯(lián)(參見附錄一、附錄二)。
三、諸多重復(fù)
1、七律部分的第7首與第6首重復(fù),都是白居易的五律《春題湖上》。
2、在“排律部分”共有14首詩(都屬五律)、19個詩聯(lián)屬重出。(參見附錄一、附錄二)
四、編排錯亂
“排律”部分,有多處出現(xiàn)錯亂。
例如,在第44例,即錢起的《陪郭常侍令公東亭宴集》一首詩題之下列出兩聯(lián):“盛業(yè)山河列,重名劍履榮。(下句孤平)”和“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上句孤平)”。讓人以為是錢起的這首詩中有2個“孤平句”。其實只有前一聯(lián)是出自錢起的這首五言排律,而后聯(lián)實是出自杜甫的五律《玩月呈漢中王》之中,并已在前面五律詩部分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在第45例、第46例、第48例、第63例、第69例都有出現(xiàn)。(詳見附錄一)
以上四個方面的問題都算不了什么,因為我們更關(guān)心的是,這些詩歌、詩聯(lián)真的都是犯了“孤平”嗎?
在“排律”部分,有6個詩聯(lián)雖出自五律,但不屬前面五律部分的詩例。這6個詩聯(lián)所在的五律可算是新增加的(詳見附錄三)。我們把重復(fù)的詩例剔除,又將新增加的計入后,孫先生此文中列出的所謂“犯孤平”的詩例和所謂“孤平”句可重新統(tǒng)計如下:五絕18首,7絕17首,五律94首,七律7首,“排律”(包括形似 排律的)51首。總共187首,189句(因張九齡的《使還都湘東作》和李白的《秋夜獨坐懷故山》,各有2個例句)。
這187首詩、189個例句中有不少是否“犯孤平”,是值得商榷的。經(jīng)簡單的“甄別”,我們發(fā)現(xiàn),有可能真是“犯孤平”的,最多只有131首(133句),其中五絕7首(7句),七絕15首(15句),五律74首(74句),七律5首(5句),排律30首(32句)。下面我們按詩歌的體裁分類來看一下。
一、五絕部分
18首五絕中,至少有11首可以排除出去(詳見附錄四),也就是說,真正犯孤平的最多只有7首、7句。
二、七絕部分
17首七絕中至少有2首應(yīng)當(dāng)除去(詳見附錄五),犯孤平的最多只有15首、15句。
三、五律部分
五律實有92首(原五律部分86首,加“排律”部分涉及的新增6首),至少有18首應(yīng)除去,另有1首屬存疑(詳見附錄六)。即使算上存疑的那一首,犯孤平的最多也就是74首、74句。
四、七律部分
七律共7首(減去原七律部分重復(fù)的1首,加上誤列在“排律”部分的1首.參見附錄二),至少有2首可排除出去(詳見附錄七);犯孤平的不過5首、5句。
五、“排律”部分
“排律”部分共51首,其中至少有17首只是形似排律,不屬近體詩范疇,無所謂“犯孤平”;另有4例并沒有犯孤平,其中1例為非B式句,與犯孤平無關(guān);因版本不同,用字有別而作存疑處理的4例(詳見附錄八)。因此真正屬于排律并可能犯孤平的最多只有26首,28句(其中2首各有2句),就是算上作存疑處理的,也只有30首,32句。
【附注】
1.該文于2021-4-17 18:40:15發(fā)表在“中華詩詞論壇”的“詩藝創(chuàng)研”欄目中,2021-4-22 06:24修改。作者為該版主之一。本文網(wǎng)址:
http://www.zhsc.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6883&extra=page%3D2
2021.06.26晚
【附錄一】
1、例1(張九齡《使還都湘東作》)
(1) 倉庚昨歸候,陽鳥今去時。(下句孤平)
(2) 牽役而無悔,坐愁只自怡。(下句孤平)
2、例17(李白《秋夜獨坐懷故山》)
(1) 小隱慕安石,遠游學(xué)屈平。(下句孤平)
(2) 入侍瑤池宴,出陪玉輦行。(下句孤平)
3、例44(錢起《陪郭常侍令公東亭宴集》)
(1)盛業(yè)山河列,重名劍履榮。(下句孤平)
(2)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上句孤平)【杜甫《玩月呈漢中王》首聯(lián)。見五律中第48例】
4、例45(戴叔倫\五律《送友人東歸》)
(1)萬里楊柳色,出關(guān)送故人。(下句孤平)【見五律中第22例】
(2)鄉(xiāng)淚正堪落,與君又解攜。(下句孤平)【戎昱《江上柳送人》第三聯(lián)。見五律中第27例】
5、例46(盧綸《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十二韻寄贈江南徐薛二侍郎》)
(1)滄海風(fēng)濤廣,黝山瘴雨偏。(下句孤平)
(2)春草連天積,五陵遠客歸。(下句孤平【劉長卿《送友人西上》次聯(lián)。見五律中第12例】
6、例48(棲蟾\五律《牧童》)
(1)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下句孤平)【見五律中第64例】
(2)獨鶴千松下,萬航一水中。(下句孤平)【林藻\五律《為樵》第三聯(lián)】
7、例63(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
(1)椎髻拋巾幗,镩刀代轆轤。(下句孤平)
(2)風(fēng)宿驪山下,月斜灞水流。(下句孤平)【賈島《送李溟謁宥州李權(quán)使君》次聯(lián)。見五律中第30例】
8、例69(吳融\五律《早發(fā)(一作登)潼關(guān)》)
(1)關(guān)樹蒼蒼曉,玉階澹澹寒。(下句孤平)【見五律中第18例】
(2)日影才添線,鬢根已半絲。(下句孤平)【裴說《冬日后作》第三聯(lián),見五律中第17例】
【說明】1、原文無編號。是本人為便于闡述而按原編列順序加上去的。2、原文中有些詩題不完整,如“陪郭常侍令公亭宴集”、《送友人歸》,已補足。3、原文中用的繁體漢字改為簡化漢字。此3點,以下同。
【附錄二】
一、屬七律的1首。即例9(杜甫《為王監(jiān)兵馬吏賦白黑二鷹》)。杜甫此詩是七律。共有二首。其一用“尤”韻,其二用“灰”韻。所舉例句“百中爭能恥下鞲”屬第一首。
杜甫《為王監(jiān)兵馬吏賦白黑二鷹》
【其一】雪(一作云)飛玉立盡清秋,不惜奇毛恣遠游。在野只教心力(一作膽)破,千(一作干,一作于)人何事網(wǎng)羅求。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韝。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一作經(jīng),一作營)三穴(一作窟)莫深憂。
【其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正翮摶風(fēng)超紫塞,立(一作玄)冬幾夜宿陽臺。虞羅自各虛施巧,春雁同歸必見猜。萬里寒空祗一日,金眸玉爪不(一作未)凡才。
二、屬五律的17首
1、第45例(戴叔倫《送友人東歸》)【與五律中第22例重復(fù)】
2、第47例(朱可名《應(yīng)舉日寄兄弟》)【與五律中第7例重復(fù)】
3、第48例(棲蟾《牧童》)【與五律中第64例重復(fù)】
4、第49例(陳光《送人游交趾》
5、第51例(崔仲容《贈所思》)【與五律中第19例重復(fù)】
6、第52例(于武陵《寄北客》)【與五律中第15例重復(fù)】
7、第53例(于武陵《過洛陽城》【與五律中第10例重復(fù)(五律部分記作者為于鄴)】
8、第55例(張籍《古樹》)
9、第56例(張籍《早春閑游》)【與五律中第5例重復(fù)】
10、第59例(姚合《送進士田卓入華山》)【與五律中第29例重復(fù)】
11、第60例(姚合《送朱慶余及第后歸越》)【與五律中第52例重復(fù)】
12、第61例(姚合《寄元緒上人》)【與五律中第54例重復(fù)】
13、第62例(姚合《霽后登樓》)
14、第65例(呂巖《五言其八》)【與五律中第65例重復(fù)(五律 部分詩題為“五言” 】
15、第66例(李群玉《廣江驛餞筵留別》)【與五律中第20例重復(fù)】
16、第68例(李洞《上昭國水部從叔郎中》)【與五律中第4例重復(fù)】
17、第69例(吳融《早發(fā)潼關(guān)》)【與五律中第18例重復(fù)】
【按:除4(第49例)、8(第55例)、13(第62例)3例外,其余14例均屬重出】
【附錄三】
1、戎昱《江上柳送人》(一本題上有“賦得”二字)
江柳斷腸色,黃絲垂未齊。人看幾重恨,鳥入一枝低。
鄉(xiāng)淚正堪落,與君又解攜。相思萬里道,春去夕陽西。
詩中“鄉(xiāng)淚正堪落,與君又解攜”誤列為第45例(戴叔倫《送友人東歸》)中的第二個詩聯(lián)
2、朱可名《應(yīng)舉日寄兄弟》
廢刈鏡湖田,上書紫閣前。愁人久委地,詩道未聞天。
不是燒金手,徒拋釣月船。多慚兄弟意,不敢問林泉。
此詩列為第47例,“孤平”例句為“上書紫閣前”
3、林藻《為樵》
致政慚輕舉,為樵亦易窮。文章還古道,禮數(shù)逐秋風(fēng)。
獨鶴千松下,萬航一水中。最憐當(dāng)路草,衰敗與人同。
詩中“獨鶴千松下,萬航一水中”誤列為第48例(棲蟾《牧童》)中的第二個詩聯(lián)
4、陳光《送人游交趾》
掛席天涯去,想君萬里心。人間無別業(yè),海外訪知音。
浪歇龍涎聚,沙虛象跡深。往來應(yīng)隔闊,須自惜光陰。
此詩列為第49例,“孤平”例句為“想君萬里心”
5、張籍《古樹》
古樹枝柯少,枯來復(fù)幾春。露根堪系馬,空腹定(一作恐)藏人。
蠹節(jié)莓苔老,燒痕霹靂新。若當(dāng)江浦上,行客祭為神。
此詩列為第55例,“孤平”例句為“燒痕霹靂新”
6、姚合《霽后登樓》
高樓初霽后,遠望思無窮。雨洗青山凈,春蒸大野融。
碧池舒煖景,若柳亸和風(fēng)。為有登臨興,獨吟落照中。
此詩列為第62例,“孤平”例句為“獨吟落照中”。
【附錄四】
一、屬于古絕的:
1、第4首(春臺仙《游春臺詩》)——第二、四句均“三平尾”( “此乃真人居”,“邪省猶難除”)。
2、第6首(滕傳胤《贈人》——首聯(lián)(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馀)“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與次聯(lián)(自嘆無大故,君子莫相疏)“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均失對。第三句(自嘆無大故)非律句。
3、第7首(岑參《寄韓樽》)——末句“三平尾”(“體內(nèi)今何如”)。其首句“夫子素多疾”為“平仄仄平仄”,對句只有兩平(“別來未得書”,孤平句)。趙執(zhí)信《聲調(diào)譜》說:“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調(diào),但下句必須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br>4、第9首(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四))——首句“兩鬢入秋浦”為“仄仄仄平仄”,對句只有兩平(“一朝颯已衰”,孤平句)。不合律。(見前趙執(zhí)信所言)。由詩題看,此首也是歌行體。
5、第12首(李白《襄陽曲四首》其四)末句“三平尾”(“笑殺襄陽兒”)
6、第13首(李白《口號》)首句“食出野田美”為“仄仄仄平仄”,對句只有兩平(“酒臨遠水傾”,孤平句)。問題同第七首。
7、第14首(李白《越女詞五首》其四)首聯(lián)失對[“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舸”平仄兩讀]。
8、第17首(邵謁《瞽者嘆》)“我心豈不平,我目自不明。徒云備雙足,天下何由行”平仄為“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贝耸椎诙渑c末句均非律句,連拗律句也算不上。末句“三平尾”(“天下何由行”)如果說“不”字讀平聲,則首句平仄為“仄平仄平平”,不是B式句,也就不存在犯孤平的問題。
9、第18首(晁采《子夜歌十八首》其十三)首聯(lián)失對(“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贈郎”。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二、其他問題
1、第1首(徐鉉《離歌辭》)——“但知盡意看”:“但”可平讀?!犊滴踝值洹酚洠海ǖ坝忠翥I。 (魚韻)”鉏:《唐韻》士魚切《集韻》《韻會》牀魚切,并同鋤。 (魚韻)。搜韻網(wǎng)上,陸龜蒙五言排律《奉和襲美新秋言懷三十韻次韻》在“莫把榮枯異,但和大小包?!钡摹暗弊趾缶屠ㄗⅰ捌铰暋倍?。此似是陸龜蒙自注。亦可證明“但”在唐代確是可讀平聲。
2、第10首(李商隱《柳枝五首》其五)首句非律句(“畫屏繡步障”。仄平仄仄仄),不存在“孤平”的問題。據(jù)《康熙字典》記述,“障”:“《唐韻》《集韻》《韻會》并之亮切,音嶂。 (漾韻)”。 “障”雖有平仄兩讀,但“《廣韻》步障也”,是放在“障”作“漾韻”之下的。
【附錄五】
17首七絕中至少有2首應(yīng)當(dāng)除去。
1、第10首(杜甫《釣磯花》)末句“可忍醒時雨打稀”,因“醒”可讀為平聲(“青”韻),故此句不屬孤平。杜甫就有幾首詩以“醒”為平韻。如:“尋常絕醉困,臥此片時醒?!保ㄎ迓伞陡唛纺┞?lián))“日兼春有暮,愁與醉無醒?!保ㄎ迓伞栋臀黧A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二首》其二第二聯(lián))“多病馬卿無日起,窮途阮籍幾時醒?!保ㄆ呗伞都词隆罚ㄒ蛔魈炫希┑谌?lián))
2、第14首(杜甫《夔州歌十絕句》其二)末句“霸主并吞在物情?!薄安ⅰ薄短祈崱分凶x“府盈切”,《集韻》讀“??盈切”,屬平聲“庚”韻,義為“兼也。同也。”故此句不屬孤平。“并吞”作平平讀例:
“諸豪衰季此并吞,形勢當(dāng)時苦未論?!保ㄋ巍げ陶豛七律《登城見古陵墓》首聯(lián))
“昔年吳越事并吞,留得青山只斷魂?!保ㄔゑR臻\七律《浙江晚眺》首聯(lián))
“尚有浮槎棲古木,可憐萬壑勢并吞?!保ㄋ巍ぺw蕃\七絕《往時》末聯(lián))
“三山屢漂蕩,百谷互并吞。”(宋·劉敞\五言排律《聞德州河決》第5聯(lián)。共6聯(lián))
【附錄六】
一、屬古體五律或拗律的
1、第36首(徐彥伯《采蓮曲》)次聯(lián)(既覓同心侶,復(fù)采同心蓮)失對,“同心蓮”屬“三平尾”。
2、第44首(韋應(yīng)物《社日寄崔都水及諸弟群屬》)第三聯(lián)(春風(fēng)動高柳,芳園掩夕扉)失對。
3、第45首(韋應(yīng)物《郡中西齋》)第二、三聯(lián)(寒花獨經(jīng)雨,山禽時到州。清觴養(yǎng)真氣,玉書示道流)均失對,末句(幸已棲心幽)“三平尾”
4、第58首(趙叔達《星回節(jié)避風(fēng)臺驃信命賦》)第二聯(lián)(河潤冰難合,地暖梅先開)失對,“梅先開”屬“三平尾”。
5、第62首(寒山《詩三百三首》)首聯(lián)(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次聯(lián)(用之若失所,一缺復(fù)一虧。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均非律聯(lián),也不是拗律聯(lián)。
6、第63首(拾得《詩》)末聯(lián)(不許雇人替,自作自身當(dāng))失對
7、第66首(白居易《詠興五首之四》)第二聯(lián)(請客稍深酌,愿見朱顏酡)失對,“朱顏酡“為”三平尾“。
8、第67首(孟郊《雜曲歌辭羽林行》)第6句(錦臂飛蒼鷹)、末句(走出黃河凌)均“三平尾” 。第二、第三聯(lián)“胡中射雕者,此日猶不能。翩翩羽林兒,錦臂飛蒼鷹)均無對仗。
9、第69首(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六》)首聯(lián)(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失對,“甘泉云”為“三平尾”
10、第73首(韋應(yīng)物《效陶彭澤》)第一、二聯(lián)(霜露悴百草,時菊獨妍華。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均失對
11、第74首(韋應(yīng)物《始夏南園思舊里》)第二聯(lián)(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掃園)、末聯(lián)(對此殘芳月,憶在漢陵原)均失對
12、第75首(岑參《林臥》)第四句(落日搖川光)、第6句(袖里淮南方)、末句(獨游無何鄉(xiāng))均“三平尾”
13、第76首(杜甫寄贈王十將軍承俊》)首聯(lián)(將軍膽氣雄,臂懸兩角弓)、次聯(lián)(纏結(jié)青驄馬,出入錦城中)均失對。
14、第79首(竇群《冬日曉思寄楊二十七煉師》)次聯(lián)(鶴警晨光上,步出南軒時)失對,“南軒時”為“三平尾”。
15、第81首(白居易《閑居》)末聯(lián)(幽獨已云極,何必山中居)失對,“山中居”為“三平尾”
16、第82首(白居易《食飽》)首聯(lián)(食飽拂枕臥,睡足起閑吟)、第三聯(lián)(既可暢情性,亦足傲光陰)均失對,末句(無復(fù)長安心)“三平尾”
17、第85首(拾得《詩》)首聯(lián)(故林又斬新,剡源溪上人)失對
18、第86首(歐陽詢《嘲蕭瑀射》)次聯(lián)(欲高翻復(fù)下,應(yīng)西還更東)失對
二、可作存疑處理的1首
第22首(戴叔倫《送友人東歸》)“萬里楊柳色,出關(guān)送故人?!蚕戮涔缕健场?strong>按:此詩詩題一作“逢許評事”(又,一作方干詩,而詩題為“送盧評事東歸”)“出關(guān)送故人”的“送”一作“逢”。若是“出關(guān)逢故人”則不犯孤平(對孤平作了拗救)。故此詩可作存疑處理。
【附錄七】
1、第6首(白居易《春題湖上》)末聯(lián)(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的“句”可讀平聲。故此句不犯孤平?!熬淞簟倍肿x作平聲的詩例不少。例如 :
“偶逢賢令尹,約共小句留?!保ㄇ濉ず榱良猏五律《阮大令升基約游陽羨山水先寄一首》次聯(lián))
“西頭阿姊慣句留,小極扶梯不上樓。”(清·洪亮吉\七絕《南樓憶舊詩四十首》其十二,首聯(lián))
“三日湖山爛漫游,汀花沙鳥為句留?!保ㄇ濉桖榎七絕《寒食湖上冶春絕句七首》其一,首聯(lián))
“棲霞勝處易句留,記否前番韻屢酬?!保ㄇ濉ひ^善\七律《壬午七月石庵學(xué)使重過西園話舊仍用不系舟小集韻》其二,首聯(lián))
“不堪聞畫角,日暮又句留?!保ㄇ濉ば煸玕五律《漢川道中》,末聯(lián))
“賴有酒杯相料理,未應(yīng)湖水尚句留?!保ㄇ濉ち杼┓鈂七律《思歸》,第三聯(lián))
2、杜甫《為王監(jiān)兵馬吏賦白黑二鷹》(其一)【誤作“排律”例9】第三聯(lián)“一生自獵知無敵,百中爭能恥下韝”的“爭”可讀平聲,此句不犯孤平。
【附錄八】
一、形似排律而實非排律,即不屬近體詩的17例
1、例2(王丘《詠史》),共8聯(lián)。(1)有2句為古體詩句:A、“高潔非養(yǎng)正”,平仄平仄仄。是趙執(zhí)信《聲調(diào)譜》中說的“古詩句”之一。B、“縱誕無憂患”是“三平尾”(此處“患”讀平聲,刪韻)。(2)第二聯(lián)“偉哉謝安石,攜妓入東山”無對仗。
2、例4(李邕《銅雀妓》),共8聯(lián)。(1)第4聯(lián)“擾擾多俗情,投跡互相師”與第7聯(lián)“頌聲何寥寥,唯聞銅雀詩”均無對仗。且兩聯(lián)均失對。(2)第6聯(lián)(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出句末字用平聲字。
3、例5(陶翰《出蕭關(guān)懷古》,共10聯(lián)。(1)1聯(lián)失對(驅(qū)馬擊長劍,行役至蕭關(guān))。(2)1 句三平尾(永眺關(guān)河前)。(3)4聯(lián)無對仗:第2聯(lián)(北虜三十萬,此中??叵遥?、第3聯(lián)(北虜三十萬,此中常控弦)、第5聯(lián)(刁斗鳴不息,羽書日夜傳)、第7聯(lián)(大漠橫萬里,蕭條絕人煙)
4、例6(李縝《奉和郎中游仙巖四瀑布寄包秘監(jiān)李吏部趙婺州中…十四韻》),共14聯(lián)。 (1)僅“三平尾”句就至少有6句:“忽爾登天壇”“瑞氣生芝蘭”“雨雪霏林端”“潛穴知龍盤”“靈藥馀仙飧”“還得依門欄”(“中外同官”句,因“貽”可讀為仄聲,否則也是“三平尾”)。(2)第5聯(lián)“中有四瀑水,奔流狀千般”和第13聯(lián)“末調(diào)亦何為,輒陪高唱難”均無對仗。
5、例12(包融《酬忠公林亭》,共10聯(lián)。(1)第5聯(lián)“為道豈廬霍,會靜由吾心”與第7聯(lián)“持我興來趣,采菊行相尋”,其平仄為“(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本Γā俺治遗d來趣”的“興”若讀平聲,則該聯(lián)失對)。(2)此兩聯(lián)對句(“由吾心”“ 行相尋”)均“三平尾”。(3)第6聯(lián)“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蕭森”無對仗。
6、例15(儲光羲《哥舒大夫頌德》),共22聯(lián)。(1)至少有10句“三平尾”(“復(fù)有蒼龍精”“落落山西名”“我有軒轅兵”“石堡高崢嶸”“孰云非神明”“驟勝由師貞”“牧馬昆崙平”“ 鳴玉飄華纓”“粲粲皆詞英”“莫能翔青冥”?!败U躅思長鳴”是否“三平尾”待考。)(2)至少有6聯(lián)無對仗:第6聯(lián)(戎人昧正朔,我有軒轅兵)、第11聯(lián)(攻伐若振槁,孰云非神明)、第16 聯(lián)(來朝芙蓉闕,鳴玉飄華纓)、第18聯(lián)(抗書報知己,松柏亦以榮)、第20聯(lián)(在車持簡墨,粲粲皆詞英)、第21聯(lián)(顧我搶榆者,莫能翔青冥)。
7、例18(韋應(yīng)物《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共8聯(lián)。第三聯(lián)(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子”一作“玄”)失對。
8、例20(錢起《酬陶六辭秩歸舊居見柬》)8聯(lián)。第5聯(lián)(淵明醉乘興,閑門秪掩扉)失對。
9、例21(劉昚虛《寄閻防(防時在終南豐德寺讀書)》),8聯(lián)。除“亦惟立此身(仄平仄仄平,即近體詩之孤平句)外,至少還有2個古詩句:“青冥南山口”(平平平平仄),“煙月資清真(“三平尾”)。
10、例22(柳宗元《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8聯(lián)。(1)3句“三平尾”:“棄捐湘之湄”(尾四平),“寂歷窮秋時”“窈眇弦吾詩”。(2)第4聯(lián)出句末字用平聲(“朔云吐風(fēng)寒,寂歷窮秋時”)。(3)第2聯(lián)“陽光競四溟,敲石安所施”和第3聯(lián)“鎩羽集枯干,低昂互鳴悲”均無對仗。
11、例23(孟郊《羅氏花下奉招陳侍御》8聯(lián)。首聯(lián)(眼在(一作見)枝上春,落地成埃塵)失對,“成埃塵”屬“三平尾”。
12、例24(孟郊《藍溪元居士草堂》)8聯(lián)。2句“三平尾”(“招我棲蒙籠”、“ 修竹徘徊風(fēng)”。末句“寒蛩鳴蕙叢”一作“寒鹿鳴荒叢”?!傍Q荒叢”為“三平尾”。
13、例25(孟郊《投贈張端公(一作贈裴樞端公)》6聯(lián)。2句“三平尾”:“問俗春辭柔”、為?!靶わL(fēng)飆秋”。“月杯夜(一作宵)景幽”之“夜”一作“宵”,如是則不犯孤平。
14、例28(白居易《烹葵》),9聯(lián)。 (1)首聯(lián)(昨臥不夕食,今起乃朝饑)、第六聯(lián)(今亦不凍餒,昔亦無余資)、第七聯(lián)(口既不減食,身又不減衣)共3聯(lián)均失對。(2)有2句“三平尾”(“炊稻烹秋葵”“昔亦無馀資”)。(3)第二聯(lián)“貧廚何所有,炊稻烹秋葵”和第八聯(lián)“撫心私自問,何者是榮衰”均無對仗。
15、例36(李縝《奉和郎中游仙巖四瀑布寄包秘監(jiān)李吏部趙婺州中丞齊處州諫議十四韻》)14聯(lián)。有6句“三平尾”(“忽爾登天壇”“瑞氣生芝蘭”“ 雨雪霏林端”“潛穴知龍盤”“靈藥余仙飧”“還得依門欄”),“貽”平仄兩讀,若讀平聲,則“中外貽同官”也是“三平尾”。第5聯(lián)(中有四瀑水,奔流狀千般)和第13聯(lián)(末調(diào)亦何為,輒陪高唱難)無對仗。
16、例38(白居易《首夏》)10聯(lián)。4聯(lián)失對(“林靜蚊未生,池靜蛙未鳴”“食飽慚伯夷,酒足愧淵明”“壽倍顏氏子,富百黔婁生”“所以私自慰,雖老有心情”),“夏木新陰成”屬“三平尾”。
17、例41(岑參《早上五盤嶺》共6聯(lián)。至少有5個古詩句:除2句“三平尾”(“日隱群峰攢”“花密藏回灘”)外,還有“平旦驅(qū)駟馬”(平仄平仄仄),“曠然出五盤”(仄平仄仄平),“不覺蜀道難”(仄仄仄仄平)等3個非律句。
二、不屬犯孤平者4例
1、例8(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16聯(lián)?!八ヮ伕掁即沧?,緩步仍須竹杖扶?!蚕戮涔缕健场?strong>按:“緩步仍須竹杖扶”的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何來犯孤平?
2、例34(陸龜蒙《奉和襲美新秋言懷三十韻次韻》:“莫把榮枯異,但和大小包。〔下句孤平〕”按:一本在“但”字后注“平聲”二字(見“搜韻網(wǎng)”)。如是則不犯孤平。
3、例37(白居易《留題天竺、靈隱兩寺》)“宿因月桂落,醉為海榴開?!蚕戮涔缕健场?strong>按:此“為”讀去聲,“榴“讀平聲(屬“尤”韻)。 “醉為海榴開”句平仄為“仄仄仄平平”。非B式句。
4、例57(白居易《草詞畢遇芍藥初開因詠小謝紅藥當(dāng)階翻詩以為一句未盡其狀偶成十六韻》,“句漏丹砂里,僬僥火燄旗。(下句孤平)”。按:“僬”讀平聲?!犊滴踝值洹罚骸百眨骸稄V韻》卽消切《集韻》慈焦切《韻會》《正韻》茲消切,??音焦。 (蕭韻)\ 僬僬,明察貌。《荀子·不茍篇》誰能以己之僬僬,受人之棫棫。\ 又僬僥氏,長三尺?!俄f昭》曰西南夷別名?!?br>三、可存疑者4例
1、例14(儲光羲《昭圣觀》)“數(shù)日朝青閣,彩云獨在門?!蚕戮涔缕健场?strong>按:“彩云獨在門”一作“彩云猶在門”(從詩意上看,似以“猶在門”為好)。若作“猶”則不犯孤平。
2、例19(杜甫《奉漢中王手札》“峽險通舟過,水長注海奔?!蚕戮涔缕健场?strong>按:“水”一作“江”)。若作“江”則不犯孤平。
3、例32(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豈意觀文物,保勞琢碔砆?!蚕戮涔缕健场?strong>按:“保”一作“何”,如是則不犯孤平。
4、例64(沈亞之《汴州船行賦岸傍所見》)“亂穗搖鼯尾,出根掛鳳腸。(下句孤平)”按:“掛”一作“垂”。作“垂”則不犯孤平。
【2021.06.27上午發(fā)表至“中華詩詞論壇”之“詩社展臺? 詩藝創(chuàng)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