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家住浦東

   


 陳  晨

    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清晨。

    天還沒有亮透,一抹紅霞在云層后面若隱若現。

    我跟著父親,從海邊的老家出發(fā),坐車“到上海去”。

    老家南匯地處浦東,是上海最東面的郊縣,家鄉(xiāng)人習慣把去浦西叫做“到上海去”。在浦東方言的語境里,浦西才算是上海,他們很自覺地把浦東排除在上海之外。

    這是我第一次“到上海去”,第一次趕這么遠的路。陌生的城市讓我憧憬,臨行前好幾天,我都興奮得難以入睡。

    “到上海去”的路途極其漫長,先要步行數里,才能乘上到縣城的公交車,到了縣城換滬南線長途汽車。稀少的班次,緩慢的車速,讓出行變得疲憊不堪。在東搖西晃的行進中,我第一次知道了暈車的滋味,一路臉色煞白,昏昏沉沉,胃里翻江倒海,隨時可能嘔吐。

    終于到了終點站東昌路碼頭,下了長途汽車換輪渡。

    虛浮的腳剛剛跨上輪渡,半空傳來一聲汽笛,巨響,驚雷一般,讓人陡然一驚,不由得警惕起來。眼前是茫茫的黃浦江水,黑而濁,散發(fā)著極不友好的氣味。對岸,一排異國風情的建筑美輪美奐,這是著名的外灘,以前只在書中看到過。

    外灘的建筑儀態(tài)萬方地排列著,并沒有向人示威的意思,但那種高貴典雅的氣派,莫名地讓我感到自卑和疏遠。

    走進“上?!?,“阿拉阿拉”的話語在耳邊飄浮,我覺得自己像一條上了岸的魚,連呼吸都無法自如。這是浦西人的上海,不是浦東人的上海。我只想快快逃離“上?!?,回到我的浦東去。一回到浦東,重新看到笑吟吟的桃花,看到爛漫的油菜花,聽到讓人心領神會的浦東話,立馬就覺得如魚得水了。

    開發(fā)開放之前,浦東是一個不受人待見的地方。民間有俗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痹谏虾;鼞蚶铮⒋竽镒?、吃三黃雞的浦東人,常常貼著憨厚、落后、木訥、保守的標簽。而浦東方言,因迥異于市區(qū)的發(fā)音,常常遭到嘲笑,一句“轟杜來霞啦”(意為風很大)似乎是浦東人的標志方言,哪位浦西人想要折辱一下在場的浦東人,只要一說這句話,立馬就會引來哄然大笑,讓面前的浦東人自覺矮了三分。

    家住浦東,在當時,是一件令人自卑的事。

    好在,大部分浦東人并不覺得與“上?!庇卸嗌訇P聯。我們在桃花深處的大浦東安居樂業(yè),自得其樂。父輩們安分地守著田園,春天播下種子,秋天收獲果實,心甘情愿地把一生托付給土地。年少的我們,偶爾會憧憬繁華的都市,但“上?!碧h,似乎與我們無關。

    二

    那時的我,只知道浦西對于浦東的優(yōu)越感由來已久,浦東浦西的隔閡也由來已久,卻不知道,八十年代的上海,城市發(fā)展緩慢,居民住房極度緊張,食品供應匱乏。浦西,遠沒有想象中那樣光鮮亮麗,普通百姓的生活條件比家住浦東的我們好不了多少。

    當時的上海,正在迫切地等待著一場變革,等待一個發(fā)展的機遇。

    變革是自上而下的,但遠在市郊農村的浦東人,對決策層關于開發(fā)開放浦東的決定并不關心。對于未來,我們缺乏足夠的想象能力,雖然也有夢想,但夢想的翅膀只敢貼著地面飛行。

    一九八九年,我考入佘山腳下的一所高等學校,從上海的東部,穿過市區(qū),來到了上海的西部。從家到學校,單程就要六七個小時,多種交通工具輪番換乘,每一次往返都是在漫長的等候中考驗耐心,在一路站立中考驗體力。

    那時的我,正在以夢為馬的青春期,絲毫不以長途跋涉為苦,甚至不需要用“勞其筋骨,苦其心志”那樣的話來激勵自己,途中常有未知的偶遇,會讓路程變得興味盎然。一次次往返,從市中心穿過,漸漸熟悉了城市的斑馬線,熟悉了城市的叫賣聲,路邊小店的雞鴨血湯和生煎包輕易地籠絡了我,解除了我對城市最初的戒備和敵意。

    但我始終無法喜歡輪渡,始終無法愉快地過江。氣勢洶洶的汽笛,黑而臭的江水,碼頭上漫長的等候,蜂擁的過江人流,常常讓我與城市剛剛建立的親密關系土崩瓦解。在焦慮的等待中,我一次次期盼著越江大橋的出現。某次雨后,過江時看到天空懸掛著一道彩虹,我突發(fā)奇想:如果能夠沿著這個七彩的橋,從浦西滑到浦東,該有多好!

    盼望著,盼望著,黃浦江上真的就有了橋。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一座雙塔雙索面、迭合梁斜拉橋飛架浦江兩岸,她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南浦大橋。多少市民奔走相告,以迎接頭生子般的驕傲和喜悅,跑到董家渡仰望大橋。

    一直記得那次跟同學專程跑來看大橋的經歷。那時,上南浦大橋橋面觀光需要買票,而且票價不菲。我和幾個同學糾結了半天,終于還是咬咬牙買了票。直達電梯“倏”地一下,就將我們送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橋面。

    走出電梯仰望,大橋主塔高聳入云,塔上“南浦大橋”四個大字閃閃發(fā)亮。橋塔兩側的鋼索呈扇形分布,像一根根琴弦,接受著云和風的撥弄。站在橋上遠眺,看到黃浦江上船來船往,百舸爭流;看到長長的引橋呈螺旋形向上攀升,大橋宛如一條昂首盤旋的巨龍,橫臥在黃浦江上;看到浦西密集而陳舊的建筑群,訴說著曾經的繁華和滄桑;看到浦東大片秋收過的農田,心滿意足地袒露著,等待來年新一輪的播種。

    江風浩蕩,吹亂了我們的頭發(fā),也吹起了少年的滿腹豪情。一個男同學雙手扶著欄桿,忽然大聲吟道:“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倍旱梦覀冮_心大笑。

    站在橋上,看著大橋一手挽起了浦東,一手挽起了浦西,突然覺得兩岸間的隔閡消失了。從那天起,我心里對上海這座城市有了認同和親近,第一次意識到,上海,也是浦東人的上海。

    有了橋梁,就有了聯結的媒介,有了溝通的渠道。

    之后,黃浦江上的大橋越建越多,楊浦大橋、盧浦大橋、徐浦大橋、奉浦大橋依次排開,再加上一條條越江隧道的建造成功,兩岸之間的通行越來越便捷,浦東浦西早已連為一體,時至今日,再也無人認為家住浦東低人一等。

    三

    一九九五年一月,隨著兒子的出生,我們結束了居無定所的狀態(tài),搬到浦東張楊路居住。那里屬于陸家嘴沿江地區(qū),是最先吹響開發(fā)開放浦東號角的地方,也是浦東改革開放的春風最先眷顧的地方。

    家住浦東,我們零距離感知著浦東新區(qū)開發(fā)開放初期蓬勃的生命力,親眼目睹浦東的建設者們以膽識和氣魄譜寫著城市的傳奇,欣喜地看著兒子與嶄新的浦東新區(qū)一起成長。我們在浦東前后居住了十五年。十五年彈指一揮間,兒子從襁褓里的嬰兒,長成了翩翩少年,浦東新區(qū)從塵土飛揚的大工地,變成潔凈優(yōu)美、高度發(fā)達的現代化城區(qū)。

    一九九五年的浦東,到處是建筑工地,到處是挖開的道路,到處是機器的喧鬧。有時到了深夜,還會有打樁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劃破夜的寧靜。

    初為人母的我,手忙腳亂地應付著新生的兒子,無暇關心那些轟隆作響、日夜施工的工地到底在建造什么。常常會在不經意間驀然發(fā)現,很多建筑工地,前一天還被臨時圍墻包得嚴嚴實實,第二天突然就拆除了圍墻,一幢擺滿鮮花的新大樓俏生生地聳立在眼前。浦東的激情、浦東的速度,催促著一幢幢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處處生機勃勃,處處欣欣向榮。沒有幾年工夫,陸家嘴地區(qū)就建起了一個全世界矚目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很多世界知名的大財團紛紛來此落戶,數以億萬計的財富在此匯集,撬動著浦東開發(fā)飛速發(fā)展的車輪。

    一九九五年六月,兒子六個月大的時候,我?guī)е鴥鹤尤タ磫⒂貌痪玫臇|方明珠電視塔。指著那大大小小的圓球,我一遍遍地告訴兒子“這是東方明珠”。兒子瞪著漆黑的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看著這個新奇的建筑,興奮又好奇。此后,東方明珠作為上海新一代的地標,頻繁地出現在報刊上。對東方明珠的辨識成了兒子牙牙學語時的重要科目,每見“明珠”,兒子都會眼睛一亮,小手一指,奶聲奶氣地念“東方明珠”。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離我家不到一百米的地方,中日合資的上海八佰伴開張營業(yè)。開業(yè)第一天,八佰伴人山人海,以一百零七萬的當日客流量創(chuàng)造了世界紀錄。極度的喧囂過后,八佰伴漸漸安靜下來,寬敞明亮的店堂,時尚現代的布置,品質不凡的商品,讓逛商場成為有別于以往“買東西”的休閑享受。

    兒子那時剛滿十一個月,正在蹣跚學步,還不會獨立行走,但小小的人兒主意很大,喜歡攥著大人的手指頭,拉著大人走到東走到西。去過一次八佰伴后,他就愛上了那個地方,隔三岔五就要指揮著大人帶他前去。八佰伴開闊的店堂、光滑如鏡的地磚,常常會激發(fā)他獨立行走的興致。他會突然甩開大人的手,要自己一個人走,常常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一個趔趄摔倒在地。突然倒地后,他不哭不鬧,只是扁扁小嘴,好像對自己為何摔倒略有些納悶兒,然后爬起來繼續(xù)走。八佰伴七樓的超市門口有個兒童樂園,專門給購物的家長“寄放”孩子。兒子喜歡在這里玩,一玩就是小半天。后來,很多綜合性大商場也都開設了兒童樂園,但八佰伴是浦東第一個自帶兒童樂園的商場。

    一九九九年,兒子四歲時,中國大陸第一高樓——金茂大廈在陸家嘴落成,八十八層樓、四百二十米高,這在當時是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高度。

    二○○二年,我去內蒙古旅游,與鄂爾多斯草原上的一位大爺閑聊,無意間聊到上海的金茂大廈有八十八層,大爺愣了一會兒,用不可思議的神情問我:“八十八層?那像我這么大年紀能爬上去嗎?”

    金茂大廈這個大陸第一高樓的紀錄僅保持了四年,二○○三年,就被四百九十二米的環(huán)球金融中心大廈奪去了第一。十三年后,二○一六年三月,大樓的新高度又被總高六百三十二米的上海中心大廈超越。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那些不斷刷新的高度,是建設者們面向天空一次次挑戰(zhàn)極限創(chuàng)造的奇跡。

    這三幢大樓比鄰而居,像三個親密的兄弟,矗立在陸家嘴,成了上海的地標性建筑,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因其形似注射器、開瓶器和打蛋器,南來北往的游客親切地把它們稱為“廚房三件套”。

    新建的大樓一幢比一幢高,城市在長高,兒子也在一年年長高。城里沒有山,高樓就是我們的山。登高,征服不了天,但可以與天空對話;望遠,無法窮盡最遠的遠方,但可以看見自己的渺小。我?guī)е鴥鹤右淮未蔚巧喜粩喔某鞘兄畮p,從高處俯瞰城市,看白云在玻璃窗前悠然飄過,看黃浦江蜿蜒東去,看高樓大廈春筍般林立,看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對岸,古老的外灘在一灣江水的環(huán)抱中儀態(tài)萬方,那是上海的過去。腳下,藍色的玻璃幕墻映照著陽光,一切都是嶄新的,一切都是亮閃閃的,一切都是剛剛開始,一切都充滿了希望,這是上海的今天和未來。

    在兒子的成長歷程中,上??萍拣^是他去得最多的場館,那是他童年時的樂園,也是他少年時的科技課堂。

    上??萍拣^坐落在浦東世紀公園對面。這是一座美麗的建筑,造型別致的頂部,呈螺旋式徐徐上升,像一面由西向東緩緩升起的風帆。藍色的卵形建筑鑲嵌其中,象征著生命的孕育,又寓意宇宙的寬廣無垠。

    二○○一年十月,上??萍拣^曾作為上海APEC峰會的主會場,接待過布什、普京、金大中、小泉純一郎等二十個經濟體的領導人。此次APEC會議是上海舉辦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國際性盛會,改革開放的上海全城總動員,以最大的誠意迎接盛會。鮮花鋪滿世紀大道,馨香襲人;煙花映染浦江兩岸,流光溢彩。家住浦東的居民更是把辦好APEC會議當成自家的事,人人當好東道主,人人爭當志愿者。

    APEC會議結束后,上海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成了孩子們最愛的科學教育基地。

    科技館離我家不遠,幾乎每個周末,兒子和他的小伙伴們都要到這里來玩??萍拣^是饋贈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在一次次寓教于樂的玩耍中,科學的種子也在孩子的心靈中萌芽。

    如今,最早一批在科技館游玩的青少年已長大成人、為人父母。時隔多年,他們帶著下一代,再次來到科技館,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科學的啟蒙。

    再過若干年,我的兒子也會有自己的孩子,我想,他一定也會帶著孩子去科技館。

    在浦東生活的十多年間,浦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大事件都已載入史冊,很多建設者也成為彪炳千秋的功臣。家住浦東,能夠親歷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見證一座城市的大發(fā)展,并因城市的發(fā)展而獲益,何其自豪,又何其有幸!

    四

    二○一○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前夕,我離開生活了十五年的浦東,搬到靜安區(qū)居住。新家離靜安寺很近,站在窗前,看得見靜安寺金色的寺頂。

    有人告訴我,把一張上海地圖對折再對折,最中心的這個點,就是靜安寺。我沒有親手折地圖驗證過,但我知道,我從浦東的海邊,一路走來,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城市的中心。三十年前這可能還有些勵志的意義,時至今日,浦東以她的大發(fā)展告訴世人,市中心并不一定優(yōu)于浦東,不必志得意滿,也不必沾沾自喜。

    我常常會沿著記憶的軌道,想起家住浦東的歲月,懷念那些塵土飛揚的工地,懷念那個簡陋而溫暖的小家。

    有時,我會跑到外灘,望著對岸的陸家嘴發(fā)呆。二○一四年初夏,我在外灘執(zhí)勤時,突然眼睛充血,灼痛難當。同事分析說,對岸的大樓都是玻璃幕墻,陽光反射,導致眼睛毛細血管爆裂。只有我自己知道,導致眼疾的病因,還是因為對岸總也讓我看不夠??床粔虻倪€有黃浦江,四十年前,誰會想得到,經過治理后的黃浦江可以清得照見建筑的倒影。

    我也會經常乘坐地鐵,從浦西回到浦東,跟父母團聚。

    這些年,老家南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二年,南匯撤縣建區(qū)。二○○九年五月,南匯區(qū)被撤銷,并入浦東新區(qū)。二○一○年,老家的房子動遷,父母離開祖祖輩輩休養(yǎng)生息的土地,搬遷到原來的區(qū)政府所在地惠南鎮(zhèn)生活。

    剛剛搬到城里時,父母很不適應,老媽千方百計去附近搜尋空地,想方設法種上幾株青菜、栽上幾把小蔥。老爸幾乎天天都要乘公交車回到老家附近,找那些沒有動遷的鄉(xiāng)鄰一起打牌、閑聊。

    漸漸地,父母體會到了城市帶來的便利,喜歡上了安逸的城市生活,便也安安心心做起了城里人。他們像移植到城里的植物,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慢慢地扎下根來。閑聊時,老媽說:“你外公外婆這一輩人,一世勞苦,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沒有享過福。我們這一輩,上半輩子做農民辛苦勞碌,下半輩子時來運轉,有養(yǎng)老金、有醫(yī)療保障,也該知足了?!?/p>

    二○一三年底,地鐵十六號線正式開通,地鐵惠南站距離父母家僅有四百多米。三十多年前,我從海邊的老家“到上海去”,需要大半天的時間,如今,只要一個多小時,我就能從城市的中心,到達父母身邊。便捷的交通縮短了親情的距離。

    一直覺得惠南站是最美的地鐵車站。整座車站以紫色為底,四四方方的柱子上綴滿了大朵的桃花,花枝明麗,色彩飽滿。老家南匯是遠近聞名的“桃花源”,每年春天都會舉行盛大的桃花節(jié)?!耙曰槊健保洖槟蠀R的發(fā)展打開通道,為南匯的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每次下了地鐵,走進這座紫色的車站,都會有暖流在心頭涌動,因為這座車站聯結的是我至愛的雙親。

    每年春天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和妹妹都會開著車陪老爸老媽回到我們生活過的地方,去踏踏青,看看桃花,看看東海。

    老家的房子被拆除后,起初還能看見原址的痕跡,后來,老房子的痕跡被一點一點抹去。再后來,整個動遷的村莊經過土地平整,成了現代化的農業(yè)基地。村莊最終蹤跡全無,似乎從來沒有存在過。

    故地重游,看到的只有大片大片的農田,一眼望不到邊。我們生活過的土地上,青青的禾苗正在無憂無慮地生長。

    老家回不去了,過去的生活已無從尋覓,曾經散落在村莊里的歡聲笑語被風越吹越遠了。父親彎腰拔起一棵禾苗,久久不說話,不知道想起了什么。

    每次回去,父母都神情黯然,頗為失落,但他們的惆悵常常稍縱即逝,畢竟,現在的生活,是他們四十年前想都沒有想過的。

    而且,經過了這四十年的滄桑巨變,他們看見了滄海變良田,鄉(xiāng)村變城市,看見了農民成市民,田園成公園,看見了無數的奇跡在身邊實現,所以,他們相信,未來還會有無限的可能,未來會越來越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1)抗疫迎夏、上海加油!
360doc網文摘手
黃浦濱江(6)南浦大橋
老上海人都差點沒認出!這座跨越浦東浦西的大橋一夜爆紅,原因太意外
【程小瑩】時代擺渡(07.2.27)
揭秘上海陸家嘴的風水大戰(zhàn)(三)——最大受益者:國金中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