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敏
笛聲嘹亮、幽遠、清脆,真好聽,讓人陶醉其中。嘿,這支短笛是我吹響的?
我會吹笛子了!我興奮不已,笛子呢?我用手摸摸枕頭,才發(fā)現(xiàn),這不過是一場夢。
新春,我來到青山如屏、流水似玉的侗族文化之鄉(xiāng)、簫笛之鄉(xiāng)——玉屏。侗鄉(xiāng)鼓樓、風雨花橋、清風明月,見證不老的誓言。風兒悄悄,小河流淌,山茶花開。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玉屏。這聲音或渾厚洪亮,或圓潤含蓄,或空靈幽遠。仿佛每一扇窗戶里,每一片樹林后,每一個角落都飄來簫笛樂音,娓娓動聽。
在玉屏,我拜訪了貴州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自治縣政協(xié)委員吳老師,向他請教,學習了一點兒簫笛知識。
吳老師個子不高,面龐清秀,大約四十多歲。他穿著藍色大褂,戴著套袖,很精干的樣子。簫笛制作間里,還有幾位制作簫笛的師傅。這里放著很多未完成的長短、粗細不同的簫笛半成品。幾位師傅專心致志在打磨竹笛,使它們光滑平整。
吳老師帶著我參觀,只見成品庫房里陳列著音區(qū)不同、竹子厚度不同、圓孔大小不同,外形精美的簫笛。EFGD笛子,長的、短的,紫竹的、墨竹的……竹管身上還刻有山水詩詞、花鳥圖案,系上中國結,顯得古樸典雅。
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是中國樂器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tǒng)竹管樂器,以音色優(yōu)美、雕刻精致著稱。它歷史悠久,始創(chuàng)于明萬歷年,曾為宮廷貢品。曾經(jīng)獲得過英國倫敦國際工藝品展覽會和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獎、金質(zhì)獎。簫笛手工制作,工序繁多。竹子陰干以后,要經(jīng)過裁料、上漆、鉆孔、校音、纏線、刻字等工序。第一步,選材,取材于玉屏當?shù)氐男∷?。選擇竹身渾圓修長、紋路均勻細密、質(zhì)地堅實的竹子。再經(jīng)過制坯、烘烤校直,管身上開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音孔、兩個基音孔、兩個助音孔。再精細刻花、打磨加工,音孔貼膜,制作好式樣優(yōu)美、音色優(yōu)美、工藝精巧的成品。
簫笛是玉屏的形象名牌和傳統(tǒng)品牌,產(chǎn)品遠銷歐美,名揚海外。周總理曾經(jīng)將玉屏簫笛作為禮品,贈送給來華訪問的國際友好藝術團體。二○○六年,玉屏簫笛制作技藝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黨的政策扶持,迎來民族樂器發(fā)展的大好時機。
簫笛可是吳老師心里的瑰寶,他耐心、細致、嚴謹、鉆研制作技藝,努力做好傳承和發(fā)展。他制作的龍鳳浮雕簫笛獲貴州省制作名匠特等獎、最佳制作獎。這兩年,吳老師他們還利用網(wǎng)絡,私人定制,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我告訴吳老師,去年六月,現(xiàn)場賞聽了張維良老師和北京交響樂團合作的絲竹管弦音樂會。吳老師高興地說:“我見過張維良老師,來過玉屏?!眳抢蠋熌闷鹨恢У炎?,咫尺竹管吹出了典雅的《茉莉花》,他又取下一支簫,動人的《梁?!吩诙匣仨懀缙缭V,余音裊裊……開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陽,某個春夜,他聽見一曲笛聲從黑暗處傳來,不知誰家的玉笛,也不知何人吹奏,卻著實引發(fā)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吳老師的笛聲讓我想起李白的詩句:“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笔谷烁械酱猴L甜美,暖意融融。
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京城。中國傳統(tǒng)簫笛妙音,以新的活力和生機,為人們帶來充滿神韻的藝術享受。請相信,有一天,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響,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