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腎病防治方面,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醫(yī)學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許多中草藥發(fā)揮藥理作用的機理和物質基礎,尚不十分明確,好似隔著一層面紗,令人捉摸不透。
究其原因,一是因為中藥本身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二是因為我們研究的時間還太短、成果有限。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綜合了我院科研科的研究試驗成果,為大家揭示在腎臟病方面,中藥有效化學成分通過對生物分子的調節(jié),怎樣發(fā)揮作用。
這不僅是中醫(yī)藥走向全球的必經之路,也是為腎友們開發(fā)新藥的依據(jù)。
1988年,提出了「炎性介質學說」,認為白細胞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導致的炎癥,是慢性腎病的根源。
適當?shù)难装Y對人體有益
腎臟炎癥由「促炎因子」發(fā)起,比如白介素-2、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2、白介素-17、腫瘤壞死因子(TNF)等。這些促炎因子負責在病原體入侵時激活免疫系統(tǒng),消滅入侵者。
注:白介素,即白細胞介素(IL)是指最初由白細胞產生、發(fā)揮作用的一些細胞因子。簡稱白介素,以阿拉伯數(shù)字排列,如IL-1、IL-2、IL-3等。盡管后來發(fā)現(xiàn)其它細胞也可產生,但這個名稱仍一直沿用。
殺滅有害物質之后,炎癥需要停止,于是「抗炎因子」登場,比如白介素-1Ra、白介素-10、白介素-35、轉化生長因子等,及時將炎癥停止。
炎癥是人體的主動防御,通常情況下對人體是有益的。
(實際上很多細胞因子,同時具有促炎和抗炎的作用,什么時候起什么作用由環(huán)境而定,上述各分子的作用環(huán)境細節(jié)在此不表)
過度的炎癥對人體有害
比如慢性腎炎,屬于過激免疫炎癥。是因為促炎因子發(fā)起炎癥后,炎癥并沒有被抗炎因子及時停止,造成腎臟被持續(xù)傷害,尿毒癥多是因此而起。
所以,炎癥因子平衡,則腎臟表現(xiàn)健康;
反之,炎癥因子失衡,則出現(xiàn)慢性腎炎。
近年來,隨著分子免疫學的發(fā)展,炎癥細胞因子備受矚目,幾乎所有的炎癥因子都成為藥物研制的靶點。比如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干擾素等藥物,取得了巨大的商業(yè)成功。
同樣,中藥在該領域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
目前已確定,下列中藥可以干預炎癥因子,對炎癥平衡有益。
商陸
商陸(商陸總皂苷):抑制IL-1、IL-2、IL-6、TNF-α、PGE2等。
大黃
大黃:抑制IL-1、IL-6、TNF-α,從而抑制細胞增生、減輕硬化。
雷公藤
雷公藤(雷公藤多苷):抑制IL-6、TNF
粉防己
防己(粉防己堿):抑制IL-1β、TNF-α
蟾酥
蟾酥(華蟾毒精):抑制IL-6、IL-8、IL-12、TNF-α
川穹嗪:降低TNF、IL-6
丹參
丹參:降低IL-6、TNF,并減輕其損害
銀杏葉
銀杏葉:降低IL-1、IL-6、IL-8、TNF-α
姜黃
姜黃(姜黃素):降低IL-1β、IL-6、TNF-α
三七
三七(三七總皂苷):降低IL-6、IL-8、TNF
當歸、黃芪
黃芪、當歸:降低IL-1、IL-6、TNF-α,減輕腎臟纖維化
隨著中藥基礎研究的進展,越來越多的中草藥在不斷地為我們帶來驚喜!
腎病之友,共享知識,有任何腎臟問題,都可以點擊下面“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