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媒體曝光的多起性侵兒童事件曾引發(fā)社會關注關注。3月2日,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發(fā)布了2017年性侵兒童案例統(tǒng)計及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公開報道的兒童被性侵案例均大幅高于2013年,這體現了兒童被性侵現狀的形勢嚴峻,也反映出社會各界的關注度提升。
學界的共識是,由于諸多因素,性侵兒童案例難以全部被公開報道和統(tǒng)計,被公開的案例僅為實際發(fā)生案例的冰山一角。針對如何加強兒童保護,加強防性侵教育,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專家學者就此展開討論。有專家呼吁設立專門機構統(tǒng)籌規(guī)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芭Wo”負責人、鳳凰網公益主編孫雪梅介紹,“女童保護”統(tǒng)計,2017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378起,平均每天曝光1.04起。受害者年齡最小的僅1歲。
孫雪梅
606名受害者中,7歲以下受害人的65人,占比10.73%;7歲(含)~12歲199人,占比32.84%;12歲(含)~14歲191 人,31.52%;還有151名14歲以下兒童未提及具體年齡。
被性侵兒童以7~14歲的中小學生居多。
孫雪梅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對于兒童自我保護及防范性侵相關教育比較缺失,并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也沒有得到知識的及時補充和能力提升。
受害者中,九成為女童,近10%為男童。孫雪梅再次強調,家長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認為“高枕無憂”,男童同樣面臨被性侵的風險。
孫雪梅
男童被性侵現狀同樣不可忽視,也更具有隱蔽性;同時相關法律也存在缺失情況,維護權益面臨更大的困難。
統(tǒng)計案例中明確表述人際關系的有349起,其中熟人作案209起,占比59.89%;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2014年曾達87.87%。
孫雪梅
總體而言,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優(yōu)勢,使得性侵案件更易發(fā)生。
“女童保護”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面對熟人性侵,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兒童,不能正確應對的比例都很高。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麗行公益慈善會發(fā)起人劉麗在發(fā)言中說,她來自農村,小時候是一名留守兒童,現在她身邊全部是留守兒童群體的母親,她分析:
劉麗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思想里邊我給你吃飽、穿暖不生病就好了,父母親遠在外,不可能很好的溝通或者經常陪伴,所以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內心就是缺愛的,在內心缺愛的空間點,有一個人親戚或者身邊鄰居對他很好的話,他誤認為這是父愛或者母愛,然后造成安全隱患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胡衛(wèi)分析:
胡衛(wèi)
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實際缺了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和對自己身體的保護。
針對監(jiān)護人性侵兒童案例的發(fā)生,孫雪梅認為,法律、政策保障、救助體系都有待完善。
孫雪梅
如果一個孩子遭遇到她的監(jiān)護人的性侵的情況下,怎么讓她有兜底的社會保障,怎么讓她有勇氣說出來,能夠脫離這樣的家庭,是我們需要繼續(xù)去完善的。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強調,應該在立法上進一步加大對性侵兒童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趙皖平
女童就是未來的母親,而母親一旦受到傷害,對祖國的未來,對她的下一代的傷害是致命的,要提高這種站位的高度,法律設置上一定要嚴格,要讓這些犯罪人付出沉重的代價。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佟麗華再次呼吁建立國家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
佟麗華
怎么能讓孩子生活的快樂幸福?怎么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未來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這是一個國家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最大的挑戰(zhàn),但是這個工作需要有人統(tǒng)籌來規(guī)劃,如果不能統(tǒng)籌,公安機關只是考慮打擊犯罪,教育部門只是考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從未來這個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民族復興的角度來說,應該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放到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所以我呼吁,設立國家的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