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草草蟲 改編:周佳磊
近體詩的禁忌,具體是指在寫作過程中詩人應(yīng)該避免出現(xiàn)的詩基本錯誤。下面根據(jù)自己經(jīng)常見到的總結(jié)幾點:
1,立意不明,一詩多意。
有一首寫農(nóng)村的詩歌:“街寬路凈早脫貧,院綠樓紅景物新。萬木沖天分左右,千花鋪地扮冬春。九龍照壁招商駐,四座牌坊待客臨。合作醫(yī)療民受惠,兒童無有輟學(xué)人?!贝嗽姴⒘邪朔N現(xiàn)象——街路寬、院樓新、萬木沖天、千花鋪地、照壁招商、牌坊待客、合作醫(yī)療,兒童上學(xué)。這種種景觀猶如珠,并排并列,不分主次,意多而散。
2,缺少意象,多政治術(shù)語,多詩詞專業(yè)用詞。
詩是形象的語言藝術(shù),它不同于政論,必須有詩味,有意境。林紓說:“意境者,文之母也?!币庀笫且饩车幕A(chǔ),有情有景才產(chǎn)生意象。意境,則是比意象高越一級的美學(xué)范疇。意境由意象構(gòu)成的,缺少意象就談不上意境。
3,失粘、失對、出律,對仗不工,偏枯。
律詩的平仄格律,是運用漢語中的四聲交換、對應(yīng)規(guī)律,在音調(diào)上起到抑揚頓挫,富有音樂美的作用。律詩應(yīng)嚴守平仄格律的粘對規(guī)律。有些詩友寫詩注意內(nèi)容,忽視格律要求,造成失粘失對,多處出律,應(yīng)特別注意。對仗是律詩中有別于絕句的重要標(biāo)志,它要求頷聯(lián)(三、四句)、頸聯(lián)(五、六句)對仗,要使相應(yīng)詞語的詞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詩友們寫律詩時,對仗不工不嚴的情況較多:①詞性不同。②平仄未相反。③對仗出現(xiàn)偏枯。何謂偏枯?指對偶句中的兩物對一物,或以一意對兩意,或種事物對屬事物,顯得不工整。如“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杜甫)“駿骨”為一物,“熊羆”為兩物。
4,詩中詞語多處犯復(fù),或犯題,音步結(jié)構(gòu)應(yīng)變不變。
梁章鉅《退庵隨筆》云:“作近體詩前后復(fù)字須避”。詩要求詞語精煉而意豐,詩友們寫詩時往往忽略。如:《甘肅行》:“駝鈴陣陣走祁連,座座碉摟立漠間。舊日陽關(guān)沙場在。今朝烽燧已無煙。雄關(guān)遠望昆侖雪,石窟仍偎半月泉。大漠流沙難鎖住,春風(fēng)已度玉門關(guān)。”此詩立意不錯,但犯復(fù)多處,“陽關(guān)、雄關(guān)、玉門關(guān)”“立漠、大漠、流沙”等。音步指詞或詞組間因表達語意而拖長語音形成的間隔。它具有節(jié)奏美。齊梁以后,隨詩歌律化的深入,音樂感的加強,五言詩與七言詩音步均有甲式與乙式。五言(甲)二I一I二,(乙)二,I二I一。七言(甲)二I二I一I二I,(乙)二I二I二I一I。要求二聯(lián)之內(nèi)音步相同,兩聯(lián)的音步上下要相異。
5,出韻,合掌,章法欠周。
今人寫律詩,中華詩詞學(xué)會提倡用新聲新韻,也可用平水韻,允許雙軌制。但一首詩中不能混用。用新聲韻寫律詩,也必須在二、四、六、八句句尾押平聲韻,一韻到底。首句如為平聲收,亦應(yīng)押平聲韻。有些詩友寫律詩忽略這些要求,造成“出韻”現(xiàn)象的很多。
合掌是指對偶句中出句與對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猶如兩掌相合。合掌有三種情況:1,一聯(lián)內(nèi)用同義字、同一字相對。如“皆、盡”、“猶、尚”、“因、為”、“聽、聞”、“知、覺”、“如、似”等等常會構(gòu)成合掌。2,對句部分詞語意思相同,也是合掌。如“仙人洞里懷先哲,會議廳中憶昔賢”“懷先哲、憶昔賢”合掌。3,“事異意同”。即對偶句中的出句與對句所用辭藻典故雖不同,但兩句含義一樣或相近。如“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雖寫兩種動物,兩種神態(tài),而含義均是思鄉(xiāng)。章法欠周主要是在不遵守章法、格律而隨意作詩這種現(xiàn)象比較普遍,而且大多數(shù)是對章法,格律不懂的詩人。
目前很多網(wǎng)絡(luò)界詩人所寫詩詞據(jù)我觀察主要存在下面幾種情況:一,寫詩詞不合格律,只求意境;二,寫詩詞合格律,但是卻被格律束縛,難以寫出好的詩詞;三,寫詩詞合格律,不被格律束縛。第三種情況能入格律門又能跳出之外,不被格律束縛,可以說在詩詞上有一定建樹了,我就不多講,下面主要講下前面兩種情況。
一,寫詩詞不合格律,只求意境
存在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1,是詩人根本不懂格律,對詩詞純粹屬于門外漢;2,是詩人懂格律,但是寫作之時若按格律寫詩填詞常常被格律困擾,跳不出格律的束縛,所以干脆不管格律,隨意而做,只在意境在下功夫。這兩種情況第一種可能是因為對詩詞的興趣愛好濃厚而去學(xué)跟著學(xué)寫詩詞,但是對于詩詞卻一點不懂,屬于學(xué)寫詩詞最初級階段。第二種,詩人對詩詞已經(jīng)學(xué)習(xí)一段時間或者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由于積累的知識有限(或是其它一些原因)在寫作之時跳不出格律的束縛,所以只能一味尋求意境完美。
二,寫詩詞合格律,但是卻被格律束縛;難以寫出好的詩詞
這種情況其實是與第一類的第二種懂格律,卻不愿意被格律束縛的情況差不多,不同的是這種情況詩人雖然寫的不好,但是還是在用格律寫詩詞,企圖提高自己。
以上的情況我相信很多人都如此。那么當(dāng)你處在這種狀況下時,是否想進一步提高自己呢?我告訴大家,方法有一個那就是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所謂的格律章法技法等都是外在形式,只有我們的內(nèi)涵豐富,肚里有了墨水,才有東西可寫,才不會一寫詩詞就碰壁撞墻。很多詩人的詩詞不合格律,只追求一味意境,還為自己找理由,其實這是一種心虛的表現(xiàn),當(dāng)你在為自己辯護的時候想想,如果我既符合格律,意境又好誰還會說你的閑話呢?大家都知道詩詞以意境為上,格律次之。但是這個次之并不是把格律叫你扔掉。這是在意境與格律二者不同并容的時候以意境為上。而在實際中這種情況是很少的。佳磊我并不是為格律做辯護,也不是死守格律不放,只是想說明格律對于如何寫好詩詞起到很大的作用??v觀古人遺留下來的名篇,能上書的大都是要符合格律的,能讓后人代代吟誦的也大多是符合格律的。這就說明格律在學(xué)詩過程中的重要。歸根到一句話:要寫好古詩詞,必須要求格律,意境雙軌并行。只有在遵守格律要求的前提下,寫出意境優(yōu)美,韻味綿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否則只占一頭的作品都可以說是欠缺不完美的。
三、近體詩的八大禁忌
寫格律詩,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連平(三連仄);三忌換韻;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舊韻亂用。
一忌孤平:所謂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個韻腳字外,只有一個平聲字,則為犯孤平。孤平為詩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聲,除去第七個韻腳字外,只有第四個字是平聲字,就犯孤平。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韻腳的句子,就是說,最后一個字是平聲字的句中(即韻腳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韻腳的句中,即使只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論之說,第三、第五字變?yōu)樨坡曌?,就變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這樣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卻犯了尾三仄,當(dāng)然,對于初學(xué)者,尾三仄不是太嚴格,如果能避免,則更好。
二忌尾三連平(三連仄):是指每句最后三個字都是仄聲或都是平聲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聲,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聲字,就是尾三平。尾三平也是詩家之大忌。
三忌換韻:是指一首格律詩中,韻腳的字的韻部,只能在同一個韻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韻部,就是換韻。所謂韻腳,就是偶數(shù)句的最后一個字,如果第一句押韻,其韻腳也包括在內(nèi)。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與第二句相同位置間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與第三句相同位置間的字,平仄相同,即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詩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實是兩幅對聯(lián),如果一幅對聯(lián),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詩中,盡量不要有重復(fù)的字,但是在一個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過平直,沒有味感。
八忌新舊韻亂用:是指在同一首詩中用韻,要么依舊韻(平水韻),要么依新韻(中華14新韻),不能新舊韻混用。當(dāng)然,亦有以詞韻(如詞林正韻)作詩者,詞韻比詩韻(平水韻)相對較寬,但是,即使是以詞韻為據(jù)押韻,也要在同一個詞韻的韻部。
四、詩及詩的意境之淺見
詩”者,皆為感于物而作,是心靈之直觀體現(xiàn)或感悟。孔子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詩言志,詩傳情。古詩凝煉,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
古詩,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或詠物寄情,或抒情啟思,首首膾炙人口、境界高遠、蘊涵哲理、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后,都隱含著詩人當(dāng)時的心情故事,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句結(jié)而余味未盡。詩歌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結(jié)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人領(lǐng)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云:“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彼麑⒕辰绶譃椤霸炀场薄ⅰ皩懢场?、“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等,標(biāo)志著傳統(tǒng)的意境論的完成。詩詞在意境上是同一道理。
作詩,周佳磊認為,可以分以下六步:
第一步:語言準(zhǔn)確。不敢想像,對一件事(或物)的字面意思表達不完整的人,寫出來的東西,怎么能稱其為“詩”呢?
第二步:平仄合律。如果寫格律詩,就一定要遵從格律詩的一般格式來寫,即便是古風(fēng),也有其基本的詩韻;
第三步:結(jié)構(gòu)完好。如同一個人一樣,要有頭有腳、有內(nèi)臟器官 ,對于詩而言,就要在“起承轉(zhuǎn)合”四大要素上多下點功夫;
第四步:煉句巧妙。所謂一字千金,便是如此道理,詩有詩韻詩魂,平鋪直敘的文字堆砌,不叫詩,即使有簡單的韻,也只能稱其為打油詩而難登大雅之堂;
第五步:見解獨特。要通過詩句反應(yīng)出自己對事物獨特的看法或感受、感觀,不能人云亦云,嚼別人嚼過的飯,毫無意義;
第六步:寓意深遠。要通過詩的字里行間,聯(lián)想到或寓含到更深遠的字面以外的東西。
佳磊在紅袖添香論壇交流并認識的一位詩人說,他作詩,有“三味詩詞”原則,所謂“三味” 既指:
新 味——體現(xiàn)時代氣息,反對一味擬古;
韻 味——追求優(yōu)美意境,反對標(biāo)語口號;
趣 味——充滿生活情趣,反對枯燥呆板。
作詩,反對無病呻吟和矯揉造作,所謂無病強說愁,對作詩而言,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