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不知悔改(3)
人們應(yīng)該做的是避免錯誤的發(fā)生,而不是在錯誤發(fā)生后竭力掩蓋。
二十多年前,劉先生當電視臺記者的時候,有一次要去美國采訪一個電影節(jié)。當時去外國的手續(xù)很難辦,不但要各種證件,而且得請公司的人事和安全單位出函,于是他托電影公司的一位朋友代辦。
劉先生好不容易備妥了各項文件,送去給那位朋友??墒遣呕毓?,就接到電話,說少了一份東西。
“我剛剛才放在一個信封里交給您的啊!”劉先生說。
“沒有!我沒看到!”對方斬釘截鐵地回答。
劉先生立刻趕到那位朋友的辦公室,當面告訴那人他確實已細細點過。
那人舉起劉先生的信封,抖了抖,說:“沒有!”
“我以人格擔保,我裝了!”劉先生大聲說。
“我也以人格擔保,我沒收到!”那個人也大聲吼回來。
“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么地方!”劉先生吼得更大聲。
“我早找了,我沒那么糊涂,你一定沒給我?!蹦莻€人也吼得更響。
眼看采訪在即,劉先生氣呼呼地趕回公司,又去重新“求爺爺、告奶奶”地辦那份文件。就在辦的時候,突然接到那個朋友的電話。
“對不起!是我不對,不小心夾在別人的文件里了,真是對不起……”那位朋友說。
劉先生怔住了,忘記是怎么掛上那個電話的。
劉先生說雖然那件事是他朋友的錯,可是他卻十分敬佩他的朋友敢于承認錯誤的勇氣。
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大智慧和大勇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干,也總有失敗,犯錯誤的時候。人犯了錯誤表現(xiàn)出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借口辯解推脫:另一種是坦然承認錯誤,勇于改正,并找到解決的途徑。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關(guān)鍵在于有無坦誠的態(tài)度。只要坦率承擔責(zé)任,并盡力去想辦法補救,老實人仍然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有些老實人認為錯誤有失自尊,面子上過不去,便害怕承擔責(zé)任,害怕懲罰。與這些想法恰恰相反,勇于承認錯誤,給人的印象不但不會受到損害,反而會使人尊敬、信任,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高大起來。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嘗試、歷經(jīng)磨煉,最終變得聰明起來的過程。只有經(jīng)歷了失敗的痛苦,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只有經(jīng)歷了失敗的考驗,才有做人的成熟。只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xùn),人才能變得成熟。
能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再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面對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結(jié)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謹慎行事,而且別人也會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