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方法
開卷有益 ? (找什麼書看?怎麼看?)
一個躍動的心沒有慢下來,就不會有看書的習慣。 不過坐著不動, 不代表靜下來。 看連續(xù)劇也不動, 只是我
們看不到,心思早已經(jīng)跟著劇情起伏。
不看的書是別人演譯的書。例如要看艾略特的波浪理論, 不看投資專家的波浪新解。 信禪宗要看六祖壇經(jīng), 別
聽隻字片語。方便法門是騙一些懶人用的話,只有自己瞭解最方便,買基金會受制於人。所以六祖在六祖壇經(jīng)中
說過 (自性自修直至菩提) 唯有從基本做起自己看原著。
從你馬上會用上的開始。 如果你學文科,而公司要考經(jīng)濟學, 考過還加薪。這是須要!是最大的動力。 買一
本管理學的書來看,名稱就是管理學, 翻譯的也可以。
有用古文化
與人性有關的學問, 中國人闡述最多。凡是現(xiàn)代想謀生應世的人,多看古書對生活、工作、婚姻、家庭都有莫
大的好處。甚至對健康都有幫助。依據(jù)現(xiàn)在醫(yī)學觀,心思沉靜(不浮燥)是能讓人遠離文明病。而正心就是心情
平靜。
中國開放二十年,經(jīng)濟改善後,開始找尋屬於中國人的文化,正進行百年來第三次國學熱。但是根本問題在看文言文!因為透過看的人,轉(zhuǎn)述書的內(nèi)容給聽的人,是無法引起共鳴,所以根本上要教大眾看文言文。我們中學都念過文言文(不知被教改的小孩有無?) 那時候,都是從某書中,節(jié)錄文章作為教材?,F(xiàn)在變得很有用!我們依此找那些書來看。有大學中庸…。而我建議從古典小說進去,一樣是從簡單的東西入手。三國演義、紅樓夢都是很好的入門書。要排除以往迂儒的觀念什麼看三國不忠!看水滸造亂!那是沒看通,那些迂腐的儒者就是讓儒家沒落的罪人。
從廣知找到智慧
有新技能(電腦使用) 所以要廣知。
當有人說了一句有問題的話,你會直覺地發(fā)現(xiàn)有毛?。‘斎痪筒粫屈N好騙。廣知所以不惑!是素書裡面的一句話。要廣知除了看書,還要應證。所以出外看世界,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廣知從懷疑開始! 聽到電視名嘴, 舉例柏拉圖理想國裏面的話,有空找來看看。為什麼那麼容易相信?看了才確認是不是真的!當然我們五官知覺能感應的有限,人看不到紅外線,但不能說沒有!筷子在水中的部份是曲折實際是直的!不知道折射原理就會被騙。
開放的觀念 (讓有用與有趣一起發(fā)生)
法不同 。
肉炸彈!難到中國有宗教讓那些人狂熱?這種方法很有效,能揭穿很多片面之詞。而舊約七日創(chuàng)世紀,與七天
上禮拜,加上易經(jīng)裡面周公的爻詞常用七日!是否有關聯(lián)?有趣的問題 還沒有答案﹗
解決困難的時候
不過其他研究波浪的書, 要讀過原著以後才讀。這樣才能避開陷阱!最不建議的方法是求神問卜,因為時下十乩九騙!剩下的那個,因為不齒所為而避世不見!況且學會易經(jīng)也能替自己占卜,紫微斗數(shù)可以自修或請教自習 何用求卜於人 ?
記得!一本書要從頭看到尾。所有傳世名著都有一個特點,整本書的精神,放在第一章或最後一章,甚至第一與末尾句。
想想三國演義與雙城記 !看看論語學而篇與堯典! 很有趣的現(xiàn)象。
怎麼看 ”人之生也有涯…” (讓思想飛翔)
其實在先秦諸子當中, 莊子讀的書最多,所以才有此感嘆!是否應該從,前人的書籍經(jīng)驗出發(fā),而另有創(chuàng)見。才是應有的態(tài)度呢?莊子沒說! 因為講明了就不是寓言的精神,不過我是如此解釋這句話的意思。不知有沒有同道中人!
有一句:臭老九說迂儒!不過連真儒者都罵下去了﹗所以我不教不尊師的人,沒好老師哪有好學生!沒有狀元老師有狀元學生,那是創(chuàng)新的概念。不把本事教你,舉人都考不上。
所謂:風行草掩, 居下者見上而行, 所以上行下效。選舉能不能不用交保證金﹗
心境準備
原因不知道﹗不安時先問自己,為什麼不安?一定是有問題,有用的書就能解決問題!選有用的書靠經(jīng)驗,沒事逛書店、圖書館別在家被電視看
當宅男﹗
為什麼要 ”事少,能多”?
大部份的人都很忙, 有例行會議、 例行工作、 例行聚餐就是沒有例行思考 忙是為了讓大家認為|很認真?
九零年代日本人,流行下班到酒店飲酒,沒事也去!就為了顯示交遊廣闊,這很像莊子書中,一位雙妻丈夫到墳地吃喝別人祭品,醉醺醺回家後,告訴二位老婆說:是朋友請客的寓言。
互用東西方的智慧
中國人從鄙洋到崇洋的過程,見証驕必敗的歷史。反過來也不用,為了說中國文化多偉大,就把西方的科哲學說得一文不值。其實不卑不亢,是很好的態(tài)度!所以看文言文,別忘了看西方人的書,二者並行很有意思。因為偶而會發(fā)現(xiàn):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東西方不碰頭 這句話不對!不僅碰而且常碰!一個人用自身經(jīng)驗,去看幾千年歷史規(guī)則,然有錯!不過要不是現(xiàn)代文明、科學、政治的改變,一般人很難看那麼多,不同種類的書。這是因為印刷技術改進,圖書館普遍設立,資訊快傳。所以前人有誤不稀奇今人因循茍且很怪。
剝卦只剩一支陽爻,應過度到全是陰爻的坤卦, 才能到一陽初動的復! 但是序卦把乾坤獨立出來, 掌管變化!
愛因斯坦就重力的觀點,認為宇宙在膨脹!現(xiàn)代科技觀察星雲(yún)的顏色證實無誤!但有一天當膨脹到極點,會循原路往回收縮,這二個點跟序卦中消失的乾坤,好像有那麼一點關係!是不是有些巧合,所以聽說的東西,先放一邊不能丟棄。有一天,或許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是很有趣的事。
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就找到證據(jù),曾子講忠,孔子的忠恕,應該是中恕!誤傳的結果就是抄誤,而大家畏於名牌的權威,沒有一位儒者敢改!雖然,文人相輕,可是我又不當名人,所以不怕被文伐,也不當迂儒!在此告訴大家對於古書,一定得懷疑!但要記得,懷疑是先放一邊,而不是否定!要找到證據(jù)才能更正。因此當有人大放厥詞時,要先觀察他的證據(jù),沒有就是譁眾取寵!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勇敢說:我不知道!
會直接說不知道。 反過來看,或許承認不知道, 才會找答案而變知道。 所以知道越多能力越強。
會進步,所以找到進步的方法是:不知為不知。這種方式與勇敢面對現(xiàn)實一樣,是找到智慧的過程。
家或許非專門(宣傳得法) 從誤診很多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醫(yī)學院畢業(yè)行醫(yī)多年都會誤診,名醫(yī)也會!我的車去一家固
定的車場做例行保養(yǎng)。注意例行二個字!結果還是在高速公路拋錨,其實當事情變成例行,就變成馬虎!忽略
與粗心。車廠老板會、醫(yī)生也會!所以發(fā)現(xiàn)這現(xiàn)象,自己要當心! 我運氣好,遇到會看別的醫(yī)生意見的醫(yī)生。
他曾回答有關藥品的問題說:不知道。這兩種行為同時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所以名醫(yī)不例行看診。不知為不知
同時發(fā)生在真名醫(yī)身上,反之也會同時發(fā)生。
【學技術之前,先要知道讀書方法】
大家都知道:杰西李佛摩爾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經(jīng)典,長久以來一直是全世界所有投資者與投機者的推薦必讀的第一名。它確實也是實至名歸。債券天王葛洛斯先生甚至將李佛摩爾的照片放大裱框,學掛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很多著名的投資家與操盤手,三不五時都要翻翻這本書,用來警惕自己,或?qū)ふ倚碌撵`感。
這本書,實在太重要了。重要得一蹋胡涂。
這樣一本經(jīng)典名著,而且很多人都知道這本書是一本贏家寶典,那為什幺很多人看過這本書以后仍然沒辦法成為贏家?
原因有很多,我想從比較基本的開始講起。
第二個重要的觀念是:這本書不能用研究「科學」的角度去讀它,而是要把它當成是一種『精神教育』──你說它是一種人格教育也好、是觀念革命也好,總之,有一點千萬不能忘記,就是:你要注意他的心理變化。如果讀者的心理無法跟著作者走,那幺,就算讀一百遍也無法改變自己舊有的操作方法。
我想,我們就利用《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來說明一下讀書的態(tài)度與方法。在此之前,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只知道股市的技術分析,而不知道『讀書的技術』。有相當多的人,是在「不知道讀書也要有技術」狀況下,或是「不知道讀書也有所謂的技術」的狀況下來從事閱讀的──這樣子當然就浪費了一本好書,確實是讓我們這些有心推廣教育的人感到無奈與憂心。
一般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會犯的錯誤如下,而且通常都是不知不覺的:
1、一般人只想從書里找「技術」,而不曉得要從里面找「觀念」──而這個觀念有很多是偏向心理的。就算是技術,也有很強的心理因素當背景,看的時候不可以忽略。
2、看了第一章,不會復習,于是馬上就忘。換言之:在看第二章的時候,就忘了第一章講什幺。
3、一般人在每一章看完以后,不會停下來整理一下本章的重點。也就是說:作者在一個章節(jié)里說了很多話,你要用你自己的說話方式去給它說一遍(整理一遍、報告一遍),這樣才比較能夠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4、一般人在看完整本書以后,不會安靜下來深入思索一下本書的重點,也不會在日常生活里回憶起本書的重點。也就是說:作者在一本書里說了很多話,你要在生活的細節(jié)發(fā)生的同時想到作者曾經(jīng)講過某些話,而且要對應的上──這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5、一般人并不知道這一類的書籍要從生活中去實踐它(不論是交易生活還是日常生活)。
6、一般人看過以后,也許當下會有感覺,等過一段時間以后,就忘記了。
7、一般人并不知道『溫故知新』(復習)的重要性。
8、一般人都是三分鐘熱度,「看完」這本經(jīng)典以后又去找更多的經(jīng)典來讀,結果是都沒有消化,變成貪多嚼不爛。
9、一般人在閱讀經(jīng)典之前,都不太清楚自己的資質(zhì)到底在哪里,以致于無法從經(jīng)典中過濾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對于某些資質(zhì)差的人而言,專門于一隅的知識反而對他有害。)
10、一般人在閱讀經(jīng)典的時候,大概很少想過投資類的書籍最好要有指導老師在旁邊講解。大多數(shù)人都想用自己有限的經(jīng)驗跟知識去解讀經(jīng)典,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或是事倍而無功。
這個第十點,最麻煩了。畢竟合格教師并不是到處都有。我在此也只是略盡綿薄之力,能幫大家多少就算多少。
我們先跳過威廉歐尼爾寫的推薦序,第一章也跳過,直接從第二章開始講起。
◎第二章的導讀
第二章提出來的現(xiàn)象是:
A。作者(李佛摩爾)關心的是價格的變動,而不是價格為什幺會變的「理由」。
B。作者記得的是:自己有沒有看對走勢。
OK,光這兩項,就構成了第一章的重點。(讀者如果要知道更詳細的故事敘述,就去買書來讀,會比較容易懂我在講什幺。)
杰西李佛摩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經(jīng)典,長久以來一直是全世界所有投資者與投機者的推薦必讀的第一名。但是,這么多年來,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雖然買的人不少,但是臺灣人其實并不是那么接受這本書里提到的觀念,有些人甚至翻一翻就擱下了。
這么一本超級經(jīng)典名著,為什么這么多人都不好好去看?──直到幾年前某天我跟一位同學聊天,談到這個話題,他笑了一笑,對我說:『因為這本書里面講的不是臺灣的股票市場?!?/font>
啊,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臺灣人要看的是講臺灣股票市場的書。那就怪杰西李佛摩爾生錯了地方,他不應該生在美國,而應該生在臺灣才對;他也不應該生于十九世紀,而應該生長在臺灣股市開市以后才對……看來,不只是臺灣,對中國大陸而言,李佛摩爾也生錯了地方,他不應該生在美國,而應該生在中國才對;對日本而言,李佛摩爾也生錯了地方,他不應該生在美國,而應該生在日本才對;對印度而言,李佛摩爾也生錯了地方,他不應該生在美國,而應該生在印度才對……。
對這些人而言,還有一件更奇怪的事,就是債券天王葛洛斯將李佛摩爾先生的照片放大裱框,掛在自己的辦公室里──真奇怪……李佛摩爾主要做的是期貨跟股票啊,不是債券。
同理可推,要是有哪個做外匯的高手推崇李佛摩爾,那也很奇怪,因為李佛摩爾主要做的是期貨跟股票啊,不是外匯啊。
秉持這些成見的人,他們?nèi)绻€在市場上繼續(xù)待著,那就會讓人為他們將來的處境感到憂心。
◎基本原理
交易市場,就技術分析而言,不管是股票、債券、期貨、外匯,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基本的原理融會貫通以后,再依照各個市場不同的特性以及行政法規(guī),發(fā)展出一些不同的交易策略以及交易技術──但這些都是很后面的事情了──換言之,如果基本原理沒搞通,那么,不論你走到哪個市場,都會吃虧。
再換個講法,如果你不能從正確的股票交易技術當中體會到它跟期貨交易技術的相似之處,就表示你可能還沒有弄懂市場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技術。
◎逃避心理
今天之所以有這么多人只看到各個市場的差異性,而沒有看到其中的相通性,這是因為病態(tài)作祟。
一般人其實很不愿意承認交易是一門大學問,而只是把它看成是「小道」,甚至把它看成是旁門左道──這些刻意貶低的惡意輕視,其實都是為了圓謊──因為:只有把交易技術的地位貶低、把它的格局弄小、衍蓋的學術領域縮減……這樣一來,這門技術才變的「獨門」──變成獨門之后的功夫,比較好做行銷(用來誘騙市場中無知的人上當;不論你去購買技術,或是學習技術,過度鉆營的獨門功夫都比較好對你展開行銷攻勢)。
如果交易技術是一門大學問,那么就不能偷懶了;所以,一般人寧愿把交易技術給窄化,這樣才方便去「學習」──他們誤以為這樣一來,須要學習的東西就會減少很多、輕松很多。
如果交易技術是一門大學問,那么沒什么旁門左道是真正值得學習的;所以,一般人寧愿把交易技術給貶低,這樣才名正言順地去走旁門左道──他們誤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比較快成功。
◎感想
閱讀一本真正的經(jīng)典,除了要注意它的技術之外,更要注重作者的精神。
《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的精神是什么? ──就是作者不斷地『自我反省』的精神。
因為李佛摩爾能夠不斷地反省、不斷地打破自己的錯誤成見,所以他的思想才能領先他那個時代、所以他才能領悟出別人想不到的技術──要是沒有那個反省的精神、就沒有那種領悟,當然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技術。
正確地說來:我們要學的不是那個技術,而是那種領悟。
共勉之。
《股票作手回憶錄》~萬物皆有時令!不要天天都在違反時令。
杰西李佛摩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經(jīng)典,第二章另外還有提出的幾個重點是C~E:
(A跟B之前已經(jīng)寫過)
A。作者(李佛摩爾)關心的是價格的變動,而不是價格為什么會變的「理由」。
B。作者記得的是:自己有沒有看對走勢。
C、作者說:萬物都有時令。這正是華爾街許多智力非凡的投資者失敗的原因。(第99頁)
D、作者又說:有些華爾街的呆子 ,他們認為自己要操作個不停。(第99頁)
E、沒有人可以找到適當?shù)睦碛?,非得每天買賣股票不可。也沒人具備充分的知識,每次都玩的聰明。(第99頁)
F、我在空桶店驚人的成功卻害了我。(第101頁)
G、股票操作的學問遠不止于賺幾點的波動而已。(第119頁)
◎萬物都有時令
萬物都有時令。是的,這是大道理,既然是大道理,就盡量不要違背。有趣的是(或者應該說,悲哀的是)有時候我們違反一下大道理,會產(chǎn)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使我們食髓知味,然后就忘記這個大道理的重要了。于是久而久之,我們的操作就積非成是,到最后,一般人反而以為那些遵守大道理操盤的人是大傻瓜。
是的,我的意思就是說:這些『審時度勢,看清楚局勢再動手』的家伙,都被市場上的失敗者看成是「沒用的保守派份子」、「膽小鬼」、「懦夫」、「沒有LP的窩囊廢」。
當我們沒有看到機會而不出手的時候,此時,卻有很高的可能性是別的人卻認為很有機會,所以,如果此時你決定不出手,你可能會喪失群眾的擁護、你可能會失掉你的名聲、你可能會失去你的朋友、你可能會失去你的社交樂趣……甚至,你會失去你的客戶(失去客戶同時意味著你的財產(chǎn)遭受損失)。
以下幾種狀況,有智能的人要學習去克服:
1、當你認為這里沒有機會,而你的親人卻認為這里「大有機會」的時候,你怎么去說服對方?
2、當你認為這里沒有機會,而你的客戶卻認為這里「大有機會」的時候,你怎么去說服對方?
3、當你認為這里沒有機會,而外面的人卻認為這里「大有機會」而想要花錢找你當顧問的時候,你怎么去推掉這些已經(jīng)上門的生意?
4、當你認為這里沒有機會,而外面的人卻認為這里「大有機會」而亂哄哄熱鬧成一團的時候,被排擠在外的你如何去讓自己的心情繼續(xù)保持平靜?
5、當你認為這里沒有機會,而外面的分析師卻認為這里「大有機會」而開始亂猜又猜對了幾次短線波動而受到股民抬愛的時候,你如何才不會去嫉妒?如何讓自己的心情繼續(xù)保持平靜?你如何才能夠耐得住寂寞?
6、當你認為這里沒有機會,而外面大多數(shù)的投資人卻認為這里「大有機會」而開始形成投資熱潮的時候,此時,你算了一下:覺得做這些人的業(yè)務經(jīng)紀生意遠遠比你自己的操作獲利還要多,而且多很多!──此時,你如何去克制自己想去賺投資人的錢的沖動?你如何讓自己的心情繼續(xù)保持平靜?你如何才能夠抗拒名利的誘惑?──你如何才能夠保有自己的良心?
以上的六點狀況,都要去克服。
萬事萬物,都有時令。真正的好的交易機會不是每天都有。
?。ǖ绻阋呀?jīng)灰心喪志,那么,每天你都有機會重新讓自己樂觀起來──這是指心理的轉(zhuǎn)折機會每天都會有。至于真正的適當?shù)慕灰讬C會,并不是每天都有的。)
但是在功利社會中,很少人愿意等待,并且認為等待是浪費時間──到最后,這些人不愿意等待的結果卻是把自己的錢通通都浪費掉、丟到市場里輸個精光。
功利社會的那一套價值觀,跟交易市場里的這一套觀念,嚴重地背道而馳!──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聰明人會在交易市場把錢輸?shù)舻闹饕蛑弧?/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