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四輪與三足的對話--說說從司馬懿起家到西晉王朝覆亡之歷史教訓(三)

四輪與三足的對話--說說從司馬懿起家到西晉王朝覆亡之歷史教訓(三)

朱永嘉


   
  鄭重:魏晉之際的變化,除了上層政治人物的較量之外,還有當時社會輿論上的反響嘛。但是在政治斗爭面前,輿論則顯得軟弱無力。你講講當時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賢吧。
  朱永嘉:是有這方面的矛盾,魏晉之際司馬氏篡奪政權的過程,從禮教上講,就沒有什么君臣關系的道理可講,只能強調以孝治天下了。在當時生活的名士們,從歷史上講,他們與曹氏政權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竹林七賢是親身經歷那個時代之風風雨雨的代表人物,阮籍與嵇康是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受曹氏禮重,生于漢末,長于曹魏。阮籍對曹爽與司馬家族之間明爭暗斗是看在眼里,他的態(tài)度只能遠離是非之地,“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于田里,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保ā稌x書·阮籍傳》)從內心講,他們對司馬氏政權的作為是不滿的,他們親眼目睹了那些血淋淋的事件,但又不能明言,只能采取消極不合作的態(tài)度。從他們的表現看,這兩個人還是有一點骨氣。我們先說阮籍,
  《世說新語》之《阮籍喪服》條云:“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后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狈从沉巳罴粗翗O,孝心發(fā)自內心,不是表現在形式上。又《阮籍喪母》條云: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于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蔽耐踉唬骸八米跉ьD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又云:
  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發(fā)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畢,便去。或問裴:“凡吊,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君何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睍r人嘆為兩得其中。
  阮籍喪母時悲傷出自內心,叫了句“窮矣”,吐血而廢頓良久,在那些禮法之士面前,故意蔑視他們所講禮法之虛偽,不受禮儀之約束,揭露司馬氏以孝治天下之虛偽。阮籍那句名言“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矛頭是對著司馬懿父子而來的,毛澤東引用這句話,并言“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也別有一番新意。
  從文學創(chuàng)作上來講,阮籍是正始詩歌的杰出作者,他有《詠懷詩》五言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都是有感而發(fā),如: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反映了他為當時自己的處境苦惱。又如:“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敝覆苁吓c司馬氏之間由金石之交變成冤家對頭了。又如: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前半部分言景,后半部分抒情,對時局和自己身世抱著一種悲觀無奈的心情,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阮籍內心的苦悶和無奈。
  從哲學上,阮籍與嵇康他們傾向于老莊無為之學,這是政治上黑暗和高壓下無奈的選擇,另一方面則反映了他們不愿同流合污,有著知識分子潔身自好的心理。從這一點來說,對社會仍有積極意義。
  劉伶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他與阮籍一樣嗜于飲酒。《世說新語》之《脫衣裸形》載: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衣,諸君何為入我中?”
  他也是以荒誕而不羈于行跡,來嘲笑那些奉承司馬家族的人們都不過是他褲襠中的跳蚤而已。這些都是從另一個側面來譏笑司馬氏之以禮治天下的虛偽。關于這個主題,阮籍之《大人先生傳》說得更徹底,《晉書·阮籍傳》載其略云:
  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zhí)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檢,言欲為無窮則。少稱鄉(xiāng)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獨不見群虱之處裈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虱處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
  阮籍此文痛快淋漓,實為千古少有之奇文,他看透了當時禮俗之士虛偽而又欺世盜名的一面。當今所謂的公知何嘗不是如此,不妨也借此照一下鏡子,似與不似,還不都是些誤國賊民之輩。
  鄭重:阮籍、劉伶這些議論,如今讀來也令人感到暢快,所謂禮法之士,哪個朝代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那個嵇康的情況和遭遇又如何呢?魯迅很喜歡嵇康,還專門為他編集子呢。
  朱永嘉:竹林七賢另一個領軍人物是嵇康,字叔夜,譙郡人?!稌x書·嵇康傳》稱:
  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 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欲,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yǎng)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于懷。
  他是魏宗室之婿,在那個時代當然遭忌,他為人的性格“徑遂直陳,有言必盡”,且“傲世不羈”。魯迅為他編了文集,他的作品不少,寫過一篇《養(yǎng)生論》,是其人生觀的代表作。文章首先論述形與神的關系,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可不能失魂落魄地做一個行尸走肉。他說:“神之于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喪于外,猶君昏于上,國亂于下也?!庇终f:
  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于情,憂喜不留于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yǎng)生,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也。
  關于心態(tài)與身體的關系,他把人的心態(tài)放在第一位,心態(tài)不穩(wěn)定,那么人的形體亦難以健康。這個話題還是有道理的,一旦遭遇突然事變,便喪魂落魄,怎么可能有強壯的身體呢?
  鄭重:這類事例,你也見過不少吧!
  朱永嘉:是啊!為人要處變不驚,這個變無非是榮辱的變化,社會地位的變化,這時候要沉得住氣,要做到榮辱不驚,才能談得上養(yǎng)生之道。至于具體養(yǎng)生的辦法,嵇康強調說:
  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喪德(得),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后抑也。
  對于“名位”、“厚味”,不能“欲而強禁”、“貪而后抑”,這些都是身外之物,在作者看來,名譽和地位,美味與財富,都是人們身外之物。故其又說:“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所以他強調“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后樂足,遺生而后身存”。從心理修養(yǎng)上講,只有無為才能無所不為。從哲學觀念上講,他是傾向于老莊的思想,還是有一點辯證的思維方法,這與當時崇尚禮教的思想自然格格不入了。
  鄭重:從哲學上講,魏晉的玄學,還是有一點思想解放的作用,這也是司馬家族高壓政策逼出來的,類似這種現象,歷史上并不少見吧。
  朱永嘉:嵇康的《聲無哀樂論》與《琴賦》,從音樂和美學的角度,都是極有價值的論說文。他在《聲無哀樂論》一文中說:
  心之與聲,明為二物。二物之誠然,則求情者不留觀于形貌,揆心者不假聽于聲音也。察者欲因聲以知心,不亦外乎?
  這是把聲音與人的情感視為二個不同的事物,音樂的聲響是客觀的,哀樂則出于人的內心,但是人通過聲音以為語言、以為歌詠時,則借之以表達人的內心之思想感情了,人的主觀感受是美感和歡樂得以產生的主觀條件。嵇康在《答難養(yǎng)生論》一文中說:“今使瞽者遇室,則西施與嫫母同情。瞶(同聵)者忘味,則糟糠與精粺等甘。豈識賢愚好丑以愛憎亂心哉?”這是講事物之美丑好壞,都有客觀標準,人在情感上對客觀事物的美丑好惡有共同的是非標準,不因個人情感和意志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他說:
  夫推類辨物,當先求之自然之理,理已定,然后借古義以明之耳。今未得之于心,而多恃前言以為談證,自此以往,恐巧歷不能紀耳。(《聲無哀樂論》)
  這兒的理是有客觀標準的,得于心,是主觀對客觀的融會貫通,古義對推理只起輔助作用。嵇康那篇《琴賦》是托琴以言志,其開頭即云:
  余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饜(滿足感),而此不倦??梢詫юB(yǎng)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于音聲也。
  接下來,他講自己的情感,其云:“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边@是講自己在那個時代的情感,實際上是對那個時代司馬氏之權勢不滿。賦中歌頌的是“遁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疇,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援瓊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睂嶋H上是對司馬氏政權抱不合作態(tài)度,他贊揚的是“古人之形”,“伯牙揮手,鐘期聽聲,華容灼爚,發(fā)采揚明,何其麗也?!逼渲械涔食鲎浴秴问洗呵铩罚?br>  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志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表汈?,志在流水,子期曰:“湯湯乎若流水?!弊悠谒?,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賞音。
  此賦末亂曰,即結語之末云:“識音者希,孰能珍兮?能盡雅琴,唯至人兮!”指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知音者少,有誰珍惜,能理解琴聲背后的情感,只有至圣之人了??梢娮髡邔δ菚r的現實環(huán)境持否定的態(tài)度。
  鄭重:較有影響的是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學書法的人都要寫這一篇文字,我也寫過。
  朱永嘉:是的。嵇康影響最大的一篇作品是《與山巨源絕交書》,山巨源即山濤,《晉書·山濤傳》稱:
  濤早孤,居貧,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莊、老,每隱身自晦。與嵇康、呂安善,后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他經歷過司馬懿與曹爽的斗爭,其本傳載:
  與石鑒共宿,濤夜起蹴鑒曰:“今為何等時而眠邪!知太傅臥何意?”鑒曰:“宰相三不朝,與尺一令歸第,卿何慮也!”濤曰:“咄!石生無事馬蹄間邪!”投傳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遂隱身不交世務。
  可見那時山濤對時局的危險早有敏感,他當時處于中間狀態(tài),既與嵇康、阮籍善,又與司馬氏一邊的鐘會、裴秀善,晉武帝時居選職十有余年,他推薦嵇康繼自己之位,是為了緩和雙方之間的對立和矛盾。《世說新語·賢媛》之《契若金蘭》條說:
  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于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
  可見山濤與阮、嵇原為友好?!妒勒f新語·棲逸》之《寫信斷交》條云:“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边@就是嵇康之所以寫這篇《與山巨源絕交書》的緣由。此注引《康別傳》載:“山巨源為吏部郎(即選曹郎),遷散騎常侍,舉康,康辭之,并與山絕?!边@份絕交書,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之典范,嵇康先講自己的性格,其云:
  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
  這是講自己生活上懶散成習。他又以禽鹿自喻,“志在豐草”,也就是表示自己不愿受官場的拘束。嵇康在文中把自己與阮籍比較,其云:
  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仇,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資,而有慢弛之闕;又不識人情,暗于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乎?
  他認為“人倫有禮,朝廷有法”,說自己“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今先言其七不堪?!芭P喜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一不堪也?!闭f自己喜歡睡懶覺,不堪任事?!氨傩幸鳎灢菀?,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庇欣糇涫卦谏磉?,自己沒有行動自由了?!拔W粫r,痹不得搖,性復多虱,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那是說自己身上虱子多,要不時瘙癢,故無法穿官服拜會上司?!八夭槐銜植幌沧鲿?,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边@是講自己不喜歡公文文書往來,到了官衙,勢必文牘堆積如山,如果不相酬答,又要得罪官司之上下左右,如果勉強為之,亦不能持久。這是對文牘主義的批判,以發(fā)文來代替做事,這是古今之通病?!安幌驳鯁剩说酪源藶橹?,已為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贝搜詥适屡f俗難以順遂,這一點如今在農村亦是如此?!安幌菜兹?,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贝搜怨偕坦彩轮g種種陋習,他感到不堪入目,古往今來,場面上的事歷來如此?!靶牟荒蜔?,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煩其慮,七不堪也?!贝搜怨倭畔到y(tǒng)繁瑣的事務主義,他不堪忍受,而此事于今為烈。這七不堪所揭都是古今官場的陋習,相互逢迎,庸俗吹捧之風歷來很難改變,嵇康所言自己不堪忍受此類風氣之侵襲,今人讀來,或多或少都會有同感的吧!司馬氏政權對嵇康以上七不堪尚能容忍,下面的二不可則為司馬氏政權所不容,其云:
  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fā),此甚不可二也。
  這二不可,一是“非湯武而薄周孔”,拆穿了司馬氏欲以湯武有道之臣伐桀紂無道之君為先例,以為篡弒曹魏政權行為的輿論根據。其實這個話也不是嵇康首倡,《漢書·儒林傳》稱:
  轅固,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于上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殺也?!惫淘唬骸安蝗?。夫桀、紂荒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因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弗為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貫于足?!握??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南面,非殺而何?”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這樣便牽涉到漢景帝的祖父劉邦了,景帝只能出來打圓場說:“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秉S生實際上是漢初黃老之學的代表人物,其實這些觀念到了魏晉,都作為老莊的思想了。
  嵇康在說完這七不堪、二不可之后,他說:“統(tǒng)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邪?”強調自己有這九種不堪為官之禍患,即使不招來外患,自己也會病倒的。接著他講自己的近況,其云: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
  還講自己:“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表示自己身體病弱,不想介入官場,以便保全余年,怎么可以做了黃門太監(jiān),還講自己守住貞節(jié)呢?他這個話便得罪許多在朝的人了。最后他說:“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為別。嵇康白?!眲e是告別絕交的意思,白是稟告的意思,這是說我的想法便是如此,寫這封信是為了解脫你對我的糾纏,也是為了告別。
  鄭重:此書稱作《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個絕交書,不僅僅是對山濤個人的絕朋友之交,實際上是對司馬氏權力結構的絕交,這當然會給嵇康帶來嚴重后果。嵇康之死,難道真的由此而來嗎?
  朱永嘉:自然是如此,讓我把這個過程交代一下。
  鐘會是鐘繇的小兒子,其父曾任太傅,正始時曾任尚書、中書侍郎,他是司馬師和司馬昭身邊的紅人。鐘會與嵇康曾有過一次交往,《晉書·嵇康傳》載:
  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潁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挡粸橹Y,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 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會以此憾之。
  鄭重:那么后來嵇康為什么會被抓的呢?
  朱永嘉:其本傳云:
  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后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
  《三國志·魏書》之《嵇康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云
  及山濤為選曹郎,舉康自代,康答書拒絕,因自說不堪流俗,而非薄湯、武。大將軍(指司馬昭)聞而怒焉。初,康與東平呂昭子巽及巽弟安親善。會巽淫安妻徐氏,而誣安不孝,囚之。安引康為證,康義不負心,保明其事,安亦至烈,有濟世志力。
  由于司馬氏強調以孝治天下,呂安既以不孝獲罪,嵇康為其證清白,因而受到牽連而被捕。那時他還沒有想到自己會被殺,故在獄中作《幽憤詩》,只是鳴冤而已,借詩以敘其身世,今選錄其中二段,并略作譯解。其詩云: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愛肆姐,不訓不師。爰及冠帶,憑寵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莊》《老》,賤物貴身,志在守樸,養(yǎng)素全真。
  嵇康在詩中感慨自己福分太薄,幼年家遭不幸,少孤而不懂事,初生在襁褓,是母親和兄長撫養(yǎng)自己長大,只有慈愛而沒有嚴格的管教,仰仗慈愛和嬌寵而放縱自己的性格,又沒有良師的訓導,到二十歲成年時,依舊放任而沒有約束,心志想效法古人,隨心所欲地逍遙自在,喜歡老莊的思想,以養(yǎng)生為貴,拋棄名利,立下志向堅守真樸,涵養(yǎng)個性保持人之本真。又云:
  曰予不敏,好善闇人,子玉之敗,屢增惟塵。大人含弘,藏垢懷恥。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顯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創(chuàng)磐。欲寡其過,謗議沸騰,性不傷物,頻致怨憎。昔慚柳惠,今愧孫登,內負宿心,外恧良朋。仰慕嚴、鄭,樂道閑居,與世無營,神氣晏如。
  這是說自己性格很笨,不夠聰明,為善卻不知如何選擇交友,楚國子玉打敗仗,是由于子之推薦錯了人(表示自己看錯了呂巽的人品)。盡管天子(指魏君)心胸寬闊,能包容如我這樣可恥的人,然而執(zhí)政大臣多邪僻,天子為政不由己。唯自己心地太窄,過于分清是非好壞臧否他人,當我感悟自己的過失,痛苦傷痕已印在心中,自己想要減少過錯,但已謗聲沸騰無休無止。我本性不想傷于外物,反而頻繁遭人怨恨。過去自慚不如柳下惠,如今則愧對孫登。內心負疚違背夙愿,于外愧對諸好友。仰慕嚴(君平)、鄭(子真)二隱士,樂道閑居心中自喜,與世無爭遠離名利。又云:
  咨予不淑,嬰累多虞。匪降自天,實由頑疏,理弊患結,卒致囹圄。對答鄙訊,縶此幽阻,實恥訟冤,時不我與。雖曰義直,神辱志沮,澡身滄浪,曷云能補。雍雍鳴雁,厲翼北游,順時而動,得意忘憂。嗟我憤嘆,曾莫能疇。事與愿違,遘茲淹留,窮達有命,亦又何求?
  只能嗟嘆自己命不好,遭遇罪過憂患。災難并非從天而降,實因我為人太過愚頑。正理不直,反結禍患,終于招致牢獄之災。回答獄吏粗橫的審訊,囚在牢房不見天日。此次自己遭遇冤獄,實為不遇明時所致。雖說自己義正理直,反遭精神受辱,心志散亂。滄浪之水也難洗吾之污名,還有什么能回我之清白。大雁在空中鳴叫,奮起雙翼飛向北方,尚能隨著時令往返,無憂無慮自由來去。感嘆我滿腔充滿怨恨,無法與大雁相比翼。事與愿違難以預料,遭此大難長久淹留,人生窮達在于天命,個人還能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
  最后他還說了一句:“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悔不生?!币馑际钦f還是古人說得對,為人最好不要靠近名與利,對時事只能默默不語,才能保證災禍無從發(fā)生。說實在的,嵇康遭此飛來橫禍,還是由于他名氣太大了,因而遭忌,他之所以被殺,鐘會從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借呂安這件事,鐘會對司馬昭說:“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無益于今,有敗于俗。”“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保ā妒勒f新語·雅量》注引《文士傳》)《晉書·嵇康傳》則云:
 ?。ㄧ姇┭杂谖牡墼唬骸帮?,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币蜃P:“康欲助毋丘儉,賴山濤不聽。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亂教,故圣賢去之。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钡郏ㄖ杆抉R昭)既昵聽信會,遂并害之。
  鄭重:歷史還是有報應的,害人者必害己,鐘會最終也不得好死。
  朱永嘉:嵇康臨刑時,表現了不屈的性格,《晉書·嵇康傳》云:
  康將刑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殿櫼暼沼埃髑購椫?,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時年四十。 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初,康嘗游于洛西,暮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因索琴彈之,而為《廣陵散》,聲調絕倫,遂以授康,仍誓不傳人,亦不言其姓字。
  鄭重:竹林七賢中,除了阮籍、嵇康之外,還有什么人值得關注的呢?
  朱永嘉:嵇康死后,竹林七賢這一群體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向秀,字子期,曾作《思舊賦》懷念自己與嵇康、呂安相處的日子,《晉書·向秀傳》載其文,今摘錄其賦并序于下:
  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嵇意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并以事見法。嵇博綜伎藝,于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逝將西邁,經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泉,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聲寥亮。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曰: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在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托運遇于領會兮,寄余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佇駕言其將邁兮,故援翰以寫心。
  鄭重:向秀《思舊賦》實在是一篇絕妙之佳賦,寫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
  朱永嘉:原來你也喜讀《思舊賦》,向秀不因嵇康、呂安就刑而有絲毫之貶詞,刑罰與人心畢竟是二個不同的概念。嵇康之死,其實代表了魏晉知識分子那種不屈不撓、堅持自己信念、忠于理想的頑強性格,這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之所在。魯迅在大革命時代,在廣州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那篇名文,及以后編《嵇康集》,所要繼承和發(fā)揚的正是這樣的風格,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光輝傳統(tǒng)的體現。
  鄭重:魏晉之際,竹林七賢這類士大夫知識分子,評論家認為有消極的一面,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朱永嘉:是啊,任何社會風尚都是可以分析的,回過頭來,如果從消極方面看,那還可以講一下阮籍放蕩不羈的風度應該如何看待,阮籍他們自己是如何想的,對當時社會生活又產生什么后果。司馬氏倡導的以孝治天下,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對于禮俗之士而言,他們在這方面的表現并非出于真心,阮籍反對的是他們那套虛偽的禮俗,并非反對孝道本身。阮母葬禮,臨訣時,“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保ā稌x書·阮籍傳》)說明他對母親的孝順出于內心真誠,主張率真,反其自然。阮籍對自己的兒子阮渾說:“仲容(即阮咸,阮籍的侄兒)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復爾?!薄度钕虃鳌分刑岬剑?br>  諸阮皆飲酒,咸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杯觴斟酌,以大盆盛酒,圓坐相向,大酌更飲。時有群豕來飲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飲之。群從昆弟莫不以放達為行,籍弗之許。
  這種荒誕放蕩的行為,阮籍是反對的,他那樣是做給司馬昭看的?!拔牡鄢跤麨槲涞矍蠡橛诩?,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如果這種放蕩甚至荒誕的行為成為一種社會風氣,那就有害無益了,在酒席上飲酒至失態(tài)成為風氣,那慢慢就會形成一種奢靡之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淺談魏晉時期的“士風”與“仕風”,既有魏晉風流,也有臣服現實
竹林七賢之五:山濤
竹林七賢皆不賢
“竹林七賢”和魏晉的誕狂
竹林七賢中的酒鄉(xiāng)詩圣——阮籍
畫說竹林七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