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畢寶魁的博客
97【雙調·撥不斷】
馬致遠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辭飲。若①歌時我慢斟,屈原清②死由他恁③。醉和醒爭甚?
【注釋】
①若:你。 ②屈原清死:《楚辭·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③恁(nèn):如此、那樣。
【譯文】
酒杯深,這是老朋友的心,相逢就喝從來也不推辭而開懷暢飲。你如果吟詩作賦時我也慢慢自酌自飲,屈原因為堅持清白投江而死就任憑他恁么做,喝醉的和清醒的還有什么可爭論。
【評析】
元代文人生活在一個個人志向以及理想人格與社會環(huán)境充滿矛盾的時代,蒙古貴族對于漢族知識分子充滿戒備之心,尤其是從南宋進入元代社會的知識分子更是如此。元代曾經(jīng)把全天下人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北人、南人,就可以看出南人中知識分子的尬尷處境。因此,元代知識分子普遍不熱愛這個朝廷,因此便不愿意為朝廷獻身,對于屈原為國家投江而死的做法便表現(xiàn)不同的意見。但是只是不同意這樣做而已,對于屈原人格表示輕視的還沒有。本篇便是這種思想的表現(xiàn)?!熬票?,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辭飲”三句表達一種人情和意愿,即只有相互知心的人才能暢飲,見面就喝而不推辭。實際是要用酒來麻醉自己而忘卻人世的煩惱苦悶而已?!叭舾钑r我慢斟”,若是對方,歌應該是歌吟抒發(fā)什么感情之類的舉動,意思是我也不聽,慢慢自酌自飲,因為什么道理我都懂?!扒逅烙伤?。醉和醒爭甚”兩句表示最后的人生態(tài)度:屈原因為舉世皆濁我獨清,為了保持他的清投江而死,他還說“舉世皆醉我獨醒”,他是醒的,我們是醉的,那么我們這些醉漢和他醒的有什么可爭的。兩句聯(lián)系起來的意思就是,屈原是潔白清醒的,我們是污濁昏醉的,不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便沒有可比性。他為保持潔白清醒而死就死唄,我們事污濁昏醉,自然也不必效仿他了。元代知識分子大部分是這種心態(tài),為這樣的政權和朝廷而死不值得。這便是這首小令的思想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