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家長百事答
讓孩子會什么,是教;
讓孩子認同自己,是育;
育,是養(yǎng)育孩子的意志,是育生命力;
沒有育的教,得到的是人形工具;
有育的教,得到的是生命的奇跡;
中國人總有個“指出錯誤就該鐵面無情”的邏輯,那是錯的;
那個結(jié)果是傷害了孩子的意志,彰顯了自己的“正確”。而后,孩子依舊會錯,只是開始躲著你;
何為引導(dǎo)?
就是:告知、教會且不傷孩子的意志;
怎么做呢?先情后理,切莫直接否定;
啟發(fā)人心去努力這件事;
要求和勸說往往無用;
真正有用的就兩個:
一、讓人體會到贏的快樂;
二、讓人體會到為贏而努力的快樂;
對人而言,人心對人心的那個世界其實才是真世界;
而在人心這個世界里,同理心就是眼睛;
有同理心,則看得見光、看得到人、看得到暖,能給予、能收獲、能感染;
無同理心,則盲人的世界-漆黑一片,只有孤單、恐懼、怨氣、凄寒;
光知道“心生萬物”是不夠的;
還要知道“萬物亦生心”;
光知道“開啟心可以讓人做事”還不夠;
還要知道“任何事都會影響人心”;
提醒自己不麻木是無用的;
關(guān)注目標,就不會麻木;
提醒自己不計較是無用的;
懷同理心,就不會計較;
不走錯路的唯一方式:是走對路!
不能收服情緒,必被情緒收服;
那就成了七情的奴隸;一生耗費誤己。
可是,如何收服情緒呢?
硬不在乎?做不到的;
入心即住心,無視是自欺;
那到底怎么做才有效呢?三點:
靠志向住心,則情緒比例小;
日常無漏行,則情緒難燃起;
轉(zhuǎn)成認同境,則情緒可熄滅;
人們總問:如何了解自己啊?
觀過,知性!
觀喜,知命!
通過錯誤來看性格,最準;
通過喜悅來看長處,最穩(wěn);
哪有什么苦難?
只是還不認識的燃料而已;
研究它,燃燒它;
烈焰飛騰時;
我們就又升了一級。
一早看一專家說:攀比是錯誤的;
想看看他支招如何不攀比,他不說了;
其實,
若不是高度認同自己的目標,咋可能不攀比呢?
若不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獨有財富,咋可能不在乎別人的所得呢?
內(nèi)有,則不在乎外界比較;
內(nèi)無,則必然盯著他人衣兜;
攀比不攀比,在于是否挖掘認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