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大山人的博客
老子說;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意思是踮起腳尖爭高低,也高不了多久;甩開大步比快慢,也快不了多遠。這就是說,不要為了虛榮心,試圖表現得比實際擁有的更高明。對于這個道理,老子進一步解釋說:自我表現得人,其實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的人,只會被人嫌惡;自吹自擂的人,反而徒勞無功;自鳴得意的人,不會被人尊重。這樣的行為,就像吃飽了還拼命吃一樣,就像畫好了蛇還要添上足一樣,只會讓人覺得好笑罷了!
老子說:“自我表現得人,其實一知半解?!睘槭裁茨??大千世界無窮,人的智慧有限,在無窮無盡的世界目前,我們其實非常幼稚又缺乏常識。就像《盲人摸象》中那些瞎子,摸到一只耳朵,就說大象像一把扇子;摸到一條大腿就說像一根柱子,然后堅持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
其實,我們不是看到事實,我們只是對看到的東西加以解釋并稱之為事實。真正對某件事、某種現象、某門學問有過深入研究的人,他就會發(fā)現,他知道得越多,他眼前的未知空間就越大,從而必生敬畏。反而是那些一知半解的人,他淺嘗輒止,摸到“大象”的一只耳朵,就以為知道了“大象”的全部,就敢于向人表現自己的聰明和博學。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得,“無知者無畏”。因為無知,所以不怕在人前丑態(tài)百出貽笑大方。
老子說:“自吹自擂的人,反而徒勞無功?!睘槭裁茨兀俊叭送咛幾摺边@是常人的本能特性。沒有人愿意看見別人站得比自己高。如果你本來就比對方高,對方也不得不接受事實。如果你踮起腳尖,自我拔高,這正好為對方提供了攻擊你的把柄,你將會被貶得比你的實際高度還要低。社會上不少知名人士,論才華、論品行,都在大多數人之上,可是最后卻被媒體貶得既無能力又品格低下,大概是因為他們過于張揚吧!
老子說:“自鳴得意的人,不會被人尊重?!睘槭裁茨??沒有人愿意看見對方表現得比自己優(yōu)越。俗話說:“一家飽暖千家怨。”你比別人有權有錢有才華,雖然并不妨礙別人什么事,畢竟會給他人帶來心理壓力和刺激。比如鄰居的女人就會拿你貶低自己的丈夫:“你瞧人家多有能耐,就你沒有出息!”那個倒霉的丈夫因為你的存在受到奚落,心里能沒有一點嫉妒嗎?他不記恨你就已經算是修養(yǎng)比較好了,“尊重”二字是那就更談不上了。
所以,最好把優(yōu)越感藏起來,不要有一點長處就拿出來表現,這樣對別人的刺激傷害比較小一點。如果你表現得謙虛謹慎,讓別人覺得有面子,這樣,他才可能尊重你。因此,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三國楊修的故事,大家是耳熟能詳,一般認為,他是因為才高遭忌而送掉性命,事實上,“踮起腳尖爭高”,才是楊修慘遭橫死的真正原因。
據《三國演義》記載,有一次,曹操命人建了一所花園完工,其觀看后,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楊修對包工頭說:“門內添活,是‘闊’字。丞相嫌園門太闊了?!眻@門返修后,曹操再次去審查,果然很合意。但得知是經楊修指點后,心里就有點不痛快了。楊修這一做法,有“自我表現”之嫌。能猜透丞相的心意這是多么可怕的大臣。其實,門上寫一個活字,可以有多種意思,如果曹操認為不夠闊卓怎么辦?因此,下屬辦事,一定要準確把握上司的意圖,為求穩(wěn)妥,即使猜到對方意圖,也要請示指點,為的是滿足一下上司的表現欲,進而贏得上司的信賴,這不是很好嗎?同時,給上司一個感覺領導永遠技高一籌,屬下只有服從執(zhí)行的份,絕沒有頂替上司的非分之想,只有這樣升遷才能非你莫屬。楊修負責建設園林的事宜,猜測做事,倒也沒有什么,關鍵是指點別人按自己的猜測做事,這就有越位越權之嫌。他憑自己的名望,居然能指揮其他部門的人,很容易擾亂管理體系。曹操真正不高興的地方就在這里。
又有一日,塞北送來酥餅一盒,曹操在食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放在臺上,然后出去了。楊修看見這三個字,就招呼同僚一起將酥餅分吃了。曹操看后,詢問酥餅沒有是怎么回事?楊修說:“你明明寫的是‘一人一口酥’嘛,我們豈敢違背你的命令?”曹操雖然笑了,內心卻十分厭惡。為什么呢?楊修的做法,有“自以為是”之嫌,即使主人親口請你吃酥餅,也要等他在場時吃,最好還要推辭一番,以示謙讓。如今你趁主人不在,將酥餅吃了,雖是小事,于禮不合,再說“一人一口酥”,也沒有叫你吃光啊!多少應該給主人留一點,楊修只顧顯示自己的小聰明,竟沒把曹操放在心上,難怪曹操心生厭惡不愉快!
曹操怕人暗殺他,常吩咐手下說,他會做夢殺人,睡著時千萬不要靠近他。一日曹操睡午覺,把被子蹬落地上。一名侍衛(wèi)上前幫他蓋被,誰知曹操突然躍起,一劍殺死了這名侍衛(wèi)。對此,楊修議論說,不是丞相在夢中,是那位侍衛(wèi)在夢中。曹操得知這種議論后,終于心生嫉恨。楊修的做法,就是老子說的“自吹自擂”:哼!你瞞得過別人,瞞不過我!但是,他忘了自己的身份和下屬的本分,一定要維護領導者的威信。一個領導者失去威信,他怎么領導這個團隊。不論楊修對這件事的判斷是否正確,他對曹操的威信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確定無疑的。幾件事為以后,楊修已經為自己日后的死去埋下了隱患。
后來,曹操率40萬大軍在漢水一帶與劉備對峙,因屯兵日久,進退兩難。適逢廚師端來雞湯,看見碗底有雞肋,他不免有感于懷。正沉吟間,值日將領入賬請示夜哨口令,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時任行營主薄的楊修得知曹操以”雞肋“為號,馬上下令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眾將大驚,向楊修請教。楊修解釋說:”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如今我軍進攻不能獲勝,撤退又怕遭人恥笑,在此無益,魏王不日一定會下令班師?!爸T將都相信楊修的智商,紛紛回營打點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楊修造謠惑眾,擾亂軍心,下令把楊修斬首示眾。楊修死得冤嗎?一點都不怨,因為他玩的過火了。泄露國家軍事機密,關系到魏國的生死存亡,到了不殺楊修無以服眾的境地,所以其必死無疑。
后來的人憐楊修之才,認為死得冤。有詩為證:”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捌鋵崳瑮钚薏皇撬烙诓?,而是死于沒有將才華用在恰當的地方。一個人有才華是好事,但是,你應該努力用自己的才華為他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這是應有的理性,有才能而不理性,自逞其能而不顧后果,就像瘋子拿著寶刀在鬧市一樣,怎么會有好下場呢?
楊修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修煉自身才能的同時,還要修煉做人做事的理性。我們要努力成長,但千萬不要踮起腳尖爭高。謙讓一點,務實一點,稍稍克制一下虛榮心,對他人的心情多考慮一下,對他人的利益多照顧一點,這樣,你就能在人性叢林中愉快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