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有內在規(guī)律,周期性波動是其特征之一。經典的周期理論主要包括: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基于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及技術革新,跨度在40-60年;庫茲涅茨周期,研究建筑業(yè)興衰又稱“建筑周期”,跨度在15-25年;朱格拉周期,依據設備投資更新劃分,跨度在8-10年;基欽周期,研判廠商存貨波動又稱“庫存周期”,跨度在3-5年。一般來說,康波周期和庫茲涅茨周期屬于長周期,朱格拉周期屬于中周期,而基欽周期則是短周期波動。
商品價格伴隨周期波動,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周期來研判商品趨勢,而為了有效評估周期,就需要建立起相應的跟蹤指標。一般來說,宏觀經濟數據的變化具有較強的連續(xù)性、趨勢性,即在某個較長時期內會保持原有趨勢運行。基于此特性,本文希望尋找相關指標(領先、同步、滯后)來預測、研判、驗證商品價格運行規(guī)律。
1.地產投資周期
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具有產業(yè)關聯度大、經濟帶動力強的特點,直接影響到黑色、有色、化工等大宗商品需求。而房地產投資增速作為行業(yè)發(fā)展的晴雨表,對研判相關工業(yè)品需求變化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通過對比南華工業(yè)品指數與房地產投資增速,我們可以發(fā)現:長周期來看,兩者變化趨勢高度一致,2006-2017年相關系數高達0.79,而2015年末地產投資增速見底,進而帶動工業(yè)品價格同步反彈。
從歷史來看,地產銷售與投資趨勢同步,但商品房銷售一般領先地產投資2-3個季度。但自2016年4月以來,兩者走勢卻出現明顯背離,商品房銷售持續(xù)回落,而地產投資波動上移。究其原因:一方面,近一年來土地市場火熱,開發(fā)商高價拿地導致土儲投資大增(顯著高于歷史同期);另一方面,本輪地產周期反彈較弱,低增速下市場波動性下降。
總結來說,地產投資可作為工業(yè)品指數變化的同步指標,但隨著市場結構改變,地產銷售這一領先指標有所弱化(或領先周期延長)。
2. 庫存周期
庫存是供需變化的結果,但也是影響未來供需的關鍵因素。通過對比產成品庫存與工業(yè)品指數,我們可以發(fā)現:長期來看,價格變化一般領先庫存1-3個季度。一般來說,價格漲跌會刺激企業(yè)補庫或去庫,同時庫存也會強化價格上漲、下跌的趨勢,例如16年下半年商品反彈行情中,企業(yè)補庫驅動功不可沒。
數據顯示,2000年至今國內經歷了5輪庫存周期,具體周期跨度見下表。其中有3輪強周期跨度在40-50個月之間,且補庫時長均在26個月左右,去庫時長12、17、22個月不等。另有2輪弱周期跨度在30個月附近,且補庫時長均在12個月左右,去庫時長16、21個月。
目前來看,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企業(yè)補庫歷時10個月,接近弱周期平均時長。不過,由于本輪補庫時間較短,庫存壓力整體弱于歷史同期,因此在去庫強度上(增速下降速率)就顯得平緩,對工業(yè)品的沖擊力度也會弱一些。
另外,對比工業(yè)庫存與PMI庫存,兩者在長期變化趨勢上是一致的,但PMI庫存短期波動性更強,可作為輔助驗證指標使用。
3. 設備投資周期
設備投資有兩方面含義:舊設備淘汰更新,新設備投資(產業(yè)升級)。通過對比設備投資與工業(yè)品指數,我們可以發(fā)現:長期來看,價格變化一般領先設備投資1-3個季度,但工廠一旦啟動設備投資(更新或淘汰)又會對商品形成較強(上漲或下跌)驅動。
設備購置指數是季度數據,對商品行情研判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只能作為驗證指標使用。因此,我們需要選取相對高頻(月度)的挖掘機銷售數據進行跟蹤觀察。我們發(fā)現兩者在長期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并在某些時段起到了領先指標的作用(領先3-6個月)。
4. 貨幣周期
貨幣是影響工業(yè)品價格的關鍵因素。對比發(fā)現:工業(yè)品價格與M1增速長期趨勢基本一致,在商品大周期行情中有8-12個月領先(貨幣滯后效應),比如2007年、2010年、2015年。目前來看,2016年7月起M1增速高位回落,南華工業(yè)品指數2017年8月創(chuàng)新高后回調,時間跨度基本吻合。
社融增速對工業(yè)品價格趨勢也有較強參考意義(剔除2013年“錢荒”),可作為輔助指標驗證使用。
5. 利率周期
利率也是影響商品價格的關鍵因素。對比發(fā)現:工業(yè)品價格與5年期中債到期收益率長期趨勢基本一致(2013年“錢荒”擾動)。目前來看,10月5年期中債到期收益率均值為3.74%,接近2011年9月的3.88%。
另外,合成指標無風險回報預期與南華工業(yè)品指數呈現明顯負相關,相關系數達到-0.67,并在極值(拐點)的研判上有較好借鑒意義。目前指標處于歷史低位,對應南華工業(yè)品指數位于相對高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