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一林冷月 2022-05-24
自從退休之后,慢慢養(yǎng)成了早晨出去遛彎的習慣,年紀雖然大了,但這個老胳膊老腿兒的,不堅持活動活動還真是不行。前些日子忘記了是那一天,天剛放亮,“春宵一刻值千金”,趕緊起床洗漱完畢,穿好衣服即刻下樓。
我自認為已經(jīng)起得夠早的,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剛出樓門,有見朦朧晨靄中有一位拾荒老哥已經(jīng)背著個半鼓的絲袋子在前面不遠的垃圾桶里翻找廢品了。他大概感覺上面的一個包袱有些礙事,于是就拎出來甩到旁邊,那個包裹落地后就散花了,里面半新的,甚至還有沒有打開包裝的新衣服,但是老哥都沒有正眼一瞅。我于是搭訕說:“老哥,這衣服挺好的,你怎么不看看”...老哥有些不屑地說:“現(xiàn)如今誰還撿內(nèi)玩意兒,膈應人吶”...說著把翻騰出來的兩個礦泉水瓶子放進袋子里,直奔下一個垃圾桶了...
看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我心生感慨,你看看,如今拾荒人寧可撿幾分錢一個的塑料瓶,卻對那些或半舊或簇新的衣物不屑一顧,如果姥姥還活著,一定會說:這個世道真的是大變樣啦(記得小時候姥姥為我們做千層底布鞋打隔撥時,用的都是很小很細的碎布頭)。我走過那包散開的包袱,赫然發(fā)現(xiàn)了里邊一件半新的老式藍棉襖,那種帶人造毛皮翻領的,這正是我們初中時男孩子冬天最流行的款式...不由得回想起當年關于藍棉襖的樁樁往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初,我們?nèi)乙蚋改浮白呶?七道路”,由省會城市下放吉林延邊一個邊境小山村,開始為期三年的農(nóng)村生涯。因為當?shù)厝浅r族,沒有漢族中學,所以只能百里迢迢來到縣城中學就讀。
不久之后,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延邊小縣城的第一中學,分了班之后,感覺班上同學明顯分成了兩派,即從省城來的下放干部(住宿生)子女,與本地的孩子根本不摻和。但很快就有人打破了這種地域隔閡,他就是小閆同學,他中等身材偏胖,眼睛不大總是咪著,沒棱沒角圓乎乎的腦袋,下課之后和我們主動搭訕,甚至放學后一起到宿舍后面的小樹林子里互相遞煙,互相點燃,然后坐在一塊“吞云吐霧”...
更加熟絡了之后,他經(jīng)常來我們宿舍,到了飯點,飯盒里多打點飯菜,就在這里對付了一口,他也經(jīng)常給我們帶苞米面煎餅,是他母親自己攤的,感覺越嚼越香,非常好吃...
我漸漸的知道了他的家境,他父親:一位中年車軸漢子,當年跟隨家人闖關東來到此地,在縣森工局上班,是一位典型的伐木工人,他脾氣相對暴躁能喝酒,而母親則善良溫婉,他是家中老大,身下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尚在襁褓之中...
我們在一起抽煙不分彼此,在一起喝過酒,當然不是在飯店,就是在宿舍周日改善伙食時,打上兩個好菜,叫上他,酒是從他爸的酒壇子里偷舀的,裝在一個玻璃瓶子帶過來,那時節(jié)好像塑料瓶子還非常少見。我們兩個同宿舍的好友再去飯店買上點菜,七拼八湊便也看得過去了。晚上門一插,把電燈拉低,不敢大聲說話。三人默默端起盛酒的水杯,有樣學樣地象征性的碰碰杯,便不知深淺的一飲而盡,之后便是呲牙咧嘴辣的扭曲的臉,再后來就是迷迷糊糊,沒姿沒態(tài)的醉倒...
我和宿舍另外一位同學,加上小閆除了上課,經(jīng)常粘在一起,看電影,打籃球,他跑跑顛顛為我倆買東西。周日休息我?guī)退黄鹑ズ苓h的小煤礦坑口矸石堆,撿拾煤塊,搭車去他爸爸的林場,撿拾采伐丟棄的樹枝丫叉,然后用他爸預先準備的小板車拉過幾十里地運回來,小閆媽媽忙不疊的給我們做飯...,說起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閆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冬天到了,快放假的時候,他穿著一件簇新帶人造毛領子的藍棉襖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一臉傲嬌的樣子,家中長子一個得天獨厚好處,就是衣服都是從新的開始穿,到了后邊的弟弟妹妹,就只能漿洗縫補之后撿剩湊合了。
長話短說,經(jīng)過了兩年(四個學期)的寒來暑往,我和小閆成了推心置腹的密友,兩年間雖然不算長,但這是我們從懵懵懂懂的少年期向青年過渡的關鍵階段。不知不覺中,我們感覺彼此都長大了,我們見面時,沒有了剛認識時候的少不更事、嘻嘻啊啊,多了些心事重重、沉默寡言...
初二放了寒假,簡簡單單收拾了行李,準備返回山里農(nóng)村的家。小閆還是穿著那件已經(jīng)不算怎么新的藍棉襖來送我,因為距離發(fā)車的時間尚早,我們倆慢慢的踱著步子,彼此都不說話。踩著路上深淺不一的積雪,腳下發(fā)出了咯吱咯吱的響聲...
我倆來到了客運站候車室,在一片嘈雜且有些嗆人的煙草氣味里找了簡陋長條椅子的空位坐了下來,小閆終于開口說話了,大概意思是告訴我,下學期開學時,可能不來念書了,家里生活負擔重,加之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正在打算讓他爸向單位申請,讓他去林業(yè)局知青點勞動,早下去早點就業(yè),早點像一個成年人一樣開始新的生活...
這時候客車來了,大家起身排隊準備上車。上車前他把我的旅行包遞給我,我和他緊緊地握了握手(感覺他的手好涼),心里有些不舍,說了一句:那多保重吧,便上了車。長途車票上座位都是有編號的,所以我也沒有急著坐下,只是隔著漸漸起了白霜的車窗向他揮手告別...
客車緩緩啟動了,穿著半新不舊藍棉襖的小閆,站在有些污穢的雪地中向我揮手告別的身影,離我漸行漸遠,慢慢消失在我的視線里...
但怎么也沒想到,我們分別后不久,小閆就出事了。大概那年春節(jié)過后,已經(jīng)快開學了,我因有事返回鎮(zhèn)子,聽同學說小閆出了事,是因為煤氣中毒死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我,有些麻木的僵在那里,好久好久...,原來設想開學之后,他去了知青點,我們同學關系雖然結束了,但畢竟朋友還可以相見,但豈料那日車站一別,竟然成了永訣。
那位同學告訴我說,學校放假后不久,小閆和一些同學來學校籃球場玩籃球,因為人數(shù)湊不夠,只能在一個欄下玩投籃和搶斷,玩著玩著感覺有些熱了,大家便把棉襖、帽子什么的掛在對面的籃球架子上....
等大家玩的盡了興,準備穿衣戴帽回家時,才發(fā)現(xiàn)小閆那件半新不舊的藍棉襖不見了,被小偷給偷走了!
一瞬間小閆心態(tài)就崩壞了,棉襖丟了回家怎樣面對父母?怎樣面對暴躁的父親的巴掌或者木棒?好在周圍的伙伴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幫助他度過難關。大家商量的結果是,讓小閆暫時躲到鄰居小秦家的防空洞(兼做菜窖)里,等小閆爸過了氣頭,再讓小秦爸去勸解說和...
于是在小伙伴們陪伴下,小閆他們躲進了防空洞里。說是防空洞,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地窖,里邊有電燈照明,還有個小土炕,一張小炕桌,有人給小閆帶來了晚飯,有人送來了舊棉襖,有人還拿了床舊被子,于是小伙伴們就在這個防空洞里又玩起了“斗地主”。一轉(zhuǎn)眼天黑了,小伙伴紛紛離去,最后只剩下小秦還在“舍命陪君子”...
但畢竟正值北方隆冬,地洞里又冷又潮寒冷難捱,于是小秦偷偷返回家中,用爐鏟子在灶塘里扒出一盆紅彤彤的炭火,拿進冰冷潮濕的防空洞里取暖,也正是這個無知且無奈的舉動,最終奪走了兩個小伙伴的生命(小閆終年16歲,小秦終年15歲)!
小閆以及小秦的離去,讓兩家人悲痛欲絕自不必細說,最后在小閆媽媽的堅持下,加上親朋好友的幫助,小閆最后又穿上了一件嶄新的藍棉襖上路了。聽說小閆媽媽此后精神錯亂了好一陣子,我們班上同學有心想去安慰一下,但有鑒于此,還是沒敢上門。
開學后的某個周日,我們班上幾個和小閆關系不錯的同學,湊錢買了兩瓶酒還有一盒剛剛問世帶過濾嘴的人參煙,來到小閆的墳邊祭奠他,埋他的墳地在一片小樹林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墳冢,但小閆的墳土無疑是最新的(他的墳頭沒有標記,連個寫著名字的木板都沒有。墳頭上只有一塊磚頭壓著一張黃表紙,黃紙的邊緣在風中瑟瑟抖動)。我們把兩瓶酒打開,一瓶咕咚咚倒在他的墳頭,另外一瓶我們每個人輪流著喝上一大口,白酒非常辛辣,入口有一種烈火焚胸的感覺。把那盒好煙拿出來,每個人點燃一顆猛吸一口,然后插在他的墳頭,看著那裊裊升起又隨風飄散的煙霧,頭腦中幻化出他生前吸煙的樣子...
50年后,聽一位(當年一起參與給小閆上墳)自駕重游小鎮(zhèn)的同學說,當年埋葬小閆的墳地已經(jīng)無處尋覓了,這個地方現(xiàn)在變成了一條環(huán)繞鎮(zhèn)子生態(tài)公園的一部分,來的時候正值春夏之交,也是林木蔥蘢、花團錦簇、草長鶯飛的美景...
50年前,小閆如果沒有丟失那件藍棉襖(如今扔掉都沒有人揀),大概也不會為此失去生命。如果能活到今天,大概也會如我們一樣鬢發(fā)皆白、兒孫滿堂了吧...我不知道有沒有來世,如果按照老輩人的說法,小閆或許早就轉(zhuǎn)世投胎,兩世為人了吧,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