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觀園 歷史典故 2020-07-19 22:24:30 0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704-765),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一說為今河北衡水)人。他是唐代邊塞詩人的重要代表,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并稱“邊塞四詩人”。
董大,唐代著名音樂家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所以稱“董大”。
一個是大詩人,一個是大音樂家,兩個盛唐大才子此時竟都是極落魄之人。當這樣的兩個好友短暫相聚之后又要作長久離別時,作為詩人的高適便唱出《別董大》二首。這里選取的是第一首。
我們還是先稍稍了解一下董大有多厲害吧。同樣是大詩人的李頎曾寫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詩中這樣說:“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F(xiàn)存的《大胡笳》《小胡笳》兩曲,相傳就是董大所作。
正因為如此,高適才能在“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如此蒼茫的背景中,唱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如此豪邁的高調(diào)。曛(xūn),本是夕陽西沉時黯淡無光的景象,此刻也被詩人心中的豪情點燃。當然,也只有唱出如此豪邁的高調(diào),朋友的內(nèi)心才會有些許的安慰。不過高適能唱出如此豪邁的高調(diào),除了朋友董大本來就高邁、自己的詩風本來就豪邁之外,也應(yīng)當有對自己的安慰吧。
是?。∥沂歉哌m,哪里沒有知我識我者,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我常想,“天下誰人不識君”從高適心中流出,并贈給董大,是何其貼切。但聽到庸常人也以此相激時,就不免難過了。為什么?因為此中有假啊。很遺憾的是,現(xiàn)在類似的假話無處不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常常生活在一種虛假的想象之中,以為自己就是高適,就是董大,甚至比高適還高,比董大還大。所以,當今生活充斥著一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虛象。
以上內(nèi)容來自歷史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