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在菲律賓國內(nèi),出現(xiàn)了要求更改國名的聲音。
6月12日,菲律賓獨立119年紀念日上,菲律賓一名議員向國會提交了一項提案。他在提案中提出,希望國會設立一個“地理更名委員會”,以“全面研究” 菲律賓更改國名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為啥要改國名?這名議員是這么說的:
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獨立,就必須更改國名。更改國名意味著我們拋棄了與殖民主義的紐帶,建立了自己的民族認同感。為了讓國家向前發(fā)展,我們應該找到一個真正反映我們國家愿望,且能表達我們價值觀和自主性的新國名。
外事兒很好奇,為啥在這位議員眼中,更改國名意義如此重大?
這還得從菲律賓的殖民史說起。
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探險隊于地理大發(fā)現(xiàn)首次環(huán)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將其命名為“圣拉扎拉斯群島”。
1542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領此群島,并用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的名字為其命名,菲律賓國名由此而來。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脫離西班牙獨立,卻保留了西班牙殖民者給予的國名。
菲律賓媒體稱,菲律賓國家文化委員會與國家歷史委員會的代表接下來會有一年時間來參與討論是否更名事宜。
不過,提交這一提案的議員加里·阿勒哈諾來自極右翼反對黨“馬格達洛名單黨” 。今年3月,他還曾以違憲、受賄、違背公眾信任、貪污等理由,提案彈劾總統(tǒng)杜特爾特。
由于該黨派在菲律賓國會屬于極少數(shù)黨,這項議案很難在國會獲得通過。
改國名這事,菲律賓民眾怎么看?
菲律賓Rappler新聞網(wǎng)在Facebook官方主頁上發(fā)起了“菲律賓是否應該更改國名”的民意調(diào)查,設置了3個選項:
是,我們應該“拋棄與殖民主義的一切聯(lián)系”
否,這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中立,這不實際,但在別的國家實現(xiàn)過
結果顯示,83%的網(wǎng)友都投了反對票,支持改名的僅有9%。
不少網(wǎng)友留言表示,改國名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政府與其在這件事上浪費錢,不如多關注下醫(yī)療、教育。
雖然菲律賓民眾不太支持更改國名,但外事兒發(fā)現(xiàn),不少曾經(jīng)是殖民地的國家獨立后,都更改了被殖民時期的舊名,尤以非洲為多。
津巴布韋舊名羅得西亞。189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被稱為南羅得西亞。1964年,當?shù)匕兹朔N族主義者改名為羅得西亞,并于1965年單方面宣布“獨立”,1970年又改稱羅得西亞共和國。1980年正式獨立后,津巴布韋共和國成立。
貝寧舊稱達荷美,1851年起淪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8月1日,達荷美共和國宣告成立,1975年11月改為現(xiàn)名。
科特迪瓦也更改了殖民時期的名稱。
1475年,科特迪瓦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入,由于當?shù)刂趁裾咴诋數(shù)芈訆Z象牙,故稱為“象牙海岸”。1960年獨立后沿用了這一名稱,成立象牙海岸共和國,后于1986年改為現(xiàn)國名。
非洲大國剛果(金)更是5次更改國名。
1885年,剛果成為比利時國王的個人領地,被命名為“剛果自由邦”。1960年6月30日,剛果宣告獨立。
一開始,剛果由殖民時代名稱改為剛果共和國,因首都名為利奧波德維爾,簡稱剛果(利)。1964年,剛果改名剛果民主共和國。1966年首都恢復傳統(tǒng)名稱金沙薩,簡稱相應更改為剛果(金)。
1971年10月27日,剛果再次改名扎伊爾共和國,1997年5月又改為剛果民主共和國?!?/font>
還有的國家只改英文國名。
19世紀,緬甸被英國殖民后,被命名為“Burma”。 1948年,緬甸宣布獨立,沿用了這一名稱。緬甸軍政府上臺后,認為“Burma” 這一名稱殖民主義色彩明顯,于1989年改為“Myanmar”。
目前,雖然包括聯(lián)合國在內(nèi)的許多國際組織和國家接受“Myanmar”為緬甸正式國名,但仍有不少國家繼續(xù)使用“Bu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