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許昌被曹操所困,心中焦慮,苦思脫身之計。此時,曹操得到消息,說是袁術(shù)打算與袁紹會合。劉備趁機提出領(lǐng)兵前往徐州攔截袁術(shù),曹操隨即應(yīng)允。劉備離開許昌不久,郭嘉和程昱力勸曹操下令讓劉備返回許昌。
曹操將劉備困在許昌時,劉備心里也是很慌,急忙想找機會開溜。結(jié)果劉備得到消息,稱袁紹和袁術(shù)即將匯合,就主動向曹操請纓前去攔截袁術(shù),曹操這次也沒多想就答應(yīng)了。劉備心中暗喜這下總算脫離了曹操的控制。不過曹操有幾位手下建議曹操讓劉備返回許昌,如果把劉備放走無疑等于當(dāng)虎歸山。曹操雖然嘴上把劉備當(dāng)英雄,實際上根本就沒把劉備當(dāng)一回事,這次要為大家講述的成語“縱虎歸山”就跟這個故事有關(guān),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發(fā)生在劉備奉曹操之命離開許昌之后,相關(guān)人物分別為郭嘉、程昱、曹操和劉備。原文如下:
時郭嘉、程昱考較錢糧方回,知曹操已遣玄德進兵徐州,慌入諫曰:“丞相何故令劉備督軍?”操曰:“欲截袁術(shù)耳?!背剃旁唬骸拔魟錇樵ブ菽?xí)r,某等請殺之,丞相不聽;今日又與之兵: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丞相縱不殺備,亦不當(dāng)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縱敵,萬世之患。望丞相察之?!辈偃黄溲?,遂令許褚將兵五百前往,務(wù)要追玄德轉(zhuǎn)來。許褚應(yīng)諾而去。
卻說玄德正行之間,只見后面塵頭驟起,謂關(guān)、張曰:“此必曹兵追至也。”遂下了營寨,令關(guān)、張各執(zhí)軍器,立于兩邊。許褚至,見嚴兵整甲,乃下馬入營見玄德。玄德曰:“公來此何干?”褚曰:“奉丞相命,特請將軍回去,別有商議?!毙略唬骸皩⒃谕猓兴皇?。吾面過君,又蒙丞相鈞語。今別無他議,公可速回,為我稟覆丞相?!痹S褚尋思:“丞相與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來廝殺,只得將他言語回覆,另候裁奪便了?!彼燹o了玄德,領(lǐng)兵而回。
按照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劉備在許昌被曹操所困,心中焦慮,苦思脫身之計。此時,曹操得到消息,說是袁術(shù)打算與袁紹會合。劉備趁機提出領(lǐng)兵前往徐州攔截袁術(shù),曹操隨即應(yīng)允。劉備離開許昌不久,郭嘉和程昱力勸曹操下令讓劉備返回許昌。但當(dāng)曹操派許褚前去傳達讓劉備返回許昌的命令時,劉備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予以拒絕,繼續(xù)率部前往徐州。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程昱口中的“縱虎歸山”,意為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中的“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span>
小說中描述的這個情節(jié)并非作者的虛構(gòu),而是有歷史根據(jù)的。據(jù)《三國志?先主傳》載:“袁術(shù)自敗于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shù)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眲潆x開許昌不久,程昱便對曹操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劉備不可縱?!敝钡酱藭r曹操才醒悟過來,派人去追,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
不過,從這個記載又引申出兩個疑問,一是程昱為何建議曹操不要放走劉備,曹操又為何會放走劉備呢?關(guān)于這兩個問題,史料也給出了答案。
程昱為何建議不要放走劉備,其實是程昱對劉備看法的一個延續(xù)。據(jù)《三國志?武帝紀》載,早在劉備被呂布趕出徐州前來投靠曹操時,程昱就向曹操提出這樣的建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辈贿^,程昱的這個建議被曹操否決。因此,劉備離許昌后,程昱舊事重提,請求曹操追回劉備。
至于曹操為何會放走劉備,這與曹操對待劉備的態(tài)度有關(guān)。上面已經(jīng)提過,當(dāng)初程昱建議殺掉劉備被曹操拒絕,拒絕的理由見于《三國志?武帝紀》中曹操的一段話:“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很顯然,曹操是想利用劉備來收買人心。因此,曹操對劉備器重有加。而劉備隱藏真實想法的功夫也的確了得,硬是讓曹操放松了警惕。曹操認為劉備是真心實意歸順自己,成了自己集團的一員。故此,曹操才會讓劉備率部前去徐州。等到劉備離開許昌,程昱特意前來提醒,這時的曹操才緩過神來,但卻為時已晚。
本帖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