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旦后,中醫(yī)界的一件大事就是享年104歲的鄧鐵濤老先生撒手歸西。鄧老先生是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并在2009年(93歲)被衛(wèi)生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等國家三部委聯(lián)合評定為“國醫(yī)大師”并獲證書,為廣東唯一獲此殊榮者。
我相信“國醫(yī)大師”以后還會有,但完全靠臨床實力,靠對中醫(yī)的滿腔熱愛,最終獲此殊榮的“國醫(yī)大師”,以后應該很難再見到了。現(xiàn)在80歲左右的“中醫(yī)大師”,基本為六十年代第一批中醫(yī)藥大學畢業(yè)生,他們確實還有機會學到些真功夫,但歷經時代的蹉跎,中醫(yī)環(huán)境西醫(yī)化的洗禮,鉆研業(yè)務靠邊站,溜須拍馬往上走,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和學術氛圍中走出來的“國醫(yī)大師”,當年學到的真才實學還剩多少?我真的表示懷疑。
網上有人因為當年鄧老的誤診而對他指責,這完全是對醫(yī)學的無知。無論中醫(yī)西醫(yī),哪個名家沒有誤診?哪個名家沒有用錯過藥?
我是九十年代初上大學的時候知道鄧老的,可惜一直沒有機會研究他老人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這次他的離世,讓我得到了《鄧鐵濤全集》,在著作的最后有凝聚了鄧老畢生心血的62張名方,雖然這些名方在網上也有轉載、能查閱,但能對其讀懂、讀深、讀透,現(xiàn)在的中醫(yī)界已鮮有其人。
回想鄧老在1990年10月提出的:“學我者必須超過我”的口號,這是對我們中醫(yī)繼承人的熱切期望。所以,本文分幾篇,對鄧老的62張名方做一個深入細致的分析,以利益中醫(yī)同道,以告慰鄧老之靈!
一、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方
〔組成〕 黨參18克,白術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烏賊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 健脾益氣,舒肝和胃。 〔主治〕 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 〔加減〕 噯氣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烏貝散(烏賊骨85%,浙貝母15%研為極細末),每服2~3克。 肝氣郁結者加白芍、枳殼、郁金,或左金丸。肝郁化火或胃熱過盛者合用三黃瀉心湯。脾胃虛寒者加黃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湯。兼吐血便血者加側柏葉、白及、阿膠、田七末(炒)。胃陰虧虛者加麥冬、石斛、玉竹等。
二、 治萎縮性胃炎方
〔組成〕 太子參30克,云苓12克,淮山藥12克,石斛12克,小環(huán)釵12克,麥芽30克,丹參12克,鱉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沖服)。 〔功效〕 健脾養(yǎng)胃,益陰活絡。 〔主治〕 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 〔加減〕 脾胃氣虛較甚者加黃芪或參須(另燉);濕濁偏重者加扁豆、雞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歡皮、郁金等。
三、 治膽汁返流性胃炎方
〔組成〕 吳茱萸1~3克,川連3~5克,太子參30克,白術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靈仙15克,桔梗10克,枳殼5克。 〔功效〕 健脾疏肝,降逆止嘔。 〔主治〕 膽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潰瘍、胃竇炎。
四、 治食管賁門失弛緩癥方
〔組成〕 太子參30克,白術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臺烏12克,威靈仙15克。 〔功效〕 健脾益氣,緩急進食。 〔主治〕 食管賁門失弛緩癥。
上述四張?zhí)幏骄鶠橹委熚覆》?,底方均為四君子湯,這是“專病專方加減”研究思路的具體體現(xiàn)。問題是胃病本身癥狀、診斷、用藥都是交叉的,胃潰瘍的同時可伴有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腸化生等等情況,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也有可能有肝郁,泛酸等情況。把整個胃病進行完全割裂的中醫(yī)研究,尋找所謂“專方”,最后鄧老用幾乎相同的處方和加減,直接給這種思路打臉。
老先生在1974年,有過兩篇講稿,分別針對“胃痛”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里面的遣方用藥其實都是根據(jù)癥狀辨證施治。但把整個胃病不加以病名區(qū)分,似乎也不妥當,因為胃癌的中醫(yī)治療原則和用藥,和上述胃病又迥然不同。我在編寫我自己的“胃病處方庫”時,也碰到了如何給處方分類這個問題,似乎按照病名分也不對,不按照病名分也不對。最后,我把胃病處方庫的設置,分為胃癌和非胃癌兩類,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下面逐個分析處方: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方:鄧老認為:1.脾胃虛弱為本病根本。(四君子麥冬石斛)2.制酸并不能根治本病,但加入一些制酸之劑標本兼顧,亦是良策。(烏賊骨煅瓦楞)3.止痛藥多辛燥,久用則耗氣傷津有損脾胃。4.舒肝與健脾有調節(jié)神經與胃腸功能的作用。(柴胡枳殼芍藥郁金)5.三黃瀉心為涼血止血藥物。上述觀點和用藥經驗,均見于鄧老1974年“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的辨證論治”一文。
其實治療消化道潰瘍扶正為根本,清熱制酸理氣止血為標的治療法則,并不為鄧老所獨有,整個中醫(yī)界的消化科專家都有相同的觀點。四君子、黃芪建中,都是基本處方。在制酸方面黃連為必用,然后加煅瓦楞、烏賊骨、白芨,如果出現(xiàn)黑便等明顯出血,那就要加大黃、虎杖、三七等止血藥物。后期活血祛瘀則多用蒲黃、五靈脂、乳香、沒藥。
焦樹德老先生有一張治療長期潰瘍胃痛的方子:三合湯:百合30、烏藥10、丹參30、檀香6(后下)、砂仁6(或草豆蔻10)、高良姜10、香附10、川楝子10。此方為百合烏藥散、丹參飲、良附丸的三方合并。治療長期潰瘍胃痛效果頗佳。
上海的著名民間中醫(yī)邢斌老師,也有一張治療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方子:生甘草40、烏賊骨40、象貝母40、白芨20、蒲公英30、川連20、吳茱萸20、高良姜10。1劑,磨粉,分60份,每日2次,每次1份。連續(xù)治療3個月能使HP轉陰。
北京著名中醫(yī)何紹奇老先生的治療胃潰瘍醫(yī)案:陳XX,男,68歲。97年10月24日初診。胃痛2年余,進食后約1.5—2小時即痛,其癇呈刺痛,痛點固定,大便帶黑色。面色萎黃,疲乏無力,飲食喜熱,量少,偶有惡心泛酸.脈沉弦,舌淡,邊有齒痕。證屬脾胃虛寒夾瘀,擬益氣溫中,兼用化瘀:炙黃芪20克 黨參12克 肉桂6克 白芍12克 炙甘草6克 五靈脂10克 炒蒲黃10克 延胡索10克 桃仁10克 當歸10克 茯苓12克 砂仁6克 烏賊骨10克 5帖。二診(10月29日);痛大減,精神好,舌苔厚膩。原方去砂仁,加法半夏、丹參,瓦楞子,6帖。三診(11月9日):胃已完全不痛,飲食增加,大便溏,二三日—行。仍用黃芪建中去飴糖方,加炒白術、茯苓、山藥、當歸、黨參、煨姜、大棗。(黨參、五靈脂同用,對氣虛夾瘀有良好作用,無任何副作用。傳統(tǒng)“十九畏”之說不可從也。)
從上述的全國各地名中醫(yī)治療胃潰瘍的驗方和治療醫(yī)案,我們都可以印證鄧老治療本病治療原則和用藥經驗的正確性。
萎縮性胃炎方:本方用小環(huán)釵,其實就是金石斛,為石斛之上品。同時用石斛和金石斛,是鄧老故意還是整理者有誤,不得而知。本方補氣繞開黨參用太子參,僅在脾虛明顯時加黃芪,應該是避免補氣上火傷胃陰的緣故。
上海的張境人老先生也用一張“萎縮性胃炎方”:柴胡、黃芩、赤白芍、炙甘草、太子參、山藥、白術、丹參、徐長卿、廣西血竭(生肌)、白花蛇舌草。本方也用太子參不用黨參黃芪。方中最妙白花蛇舌草,可以防止萎縮性胃炎的癌變。
鄧老在1978年的《略論脾胃學說》中說,萎縮性胃炎、胃酸減少等病癥,患者出現(xiàn)舌嫩苔少,甚或剝苔而舌質嫩紅少津者,宜先養(yǎng)胃陰以固后天之本。所以本方的養(yǎng)陰活血藥物應該為此所設。
南京周仲瑛老先生的“胃炎陰虛方”亦與此觀點相合:烏梅肉6、炒白芍10、北沙參10、大麥冬10、金釵石斛10、丹參10、生麥芽10、炙雞內金5、炙甘草3、玫瑰花3。
膽汁反流性胃炎方:本病主要癥狀為胃脘嘈雜,反酸胃痛,故還用太子參避免處方過熱,用左金丸威靈仙制酸降逆,桔梗枳殼梳理上下氣機。這張方子中,比較有意思的是威靈仙降逆,在下文中我會詳細解釋。
食管賁門失弛緩癥:本病是由于食管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礙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弛緩不全,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而滯留,從而逐漸使食管張力、蠕動減低及食管擴張的一種疾病。本病病因不明,主要癥狀為:吞咽困難,疼痛和食物反流。
本方核心藥物是威靈仙。威靈仙在中藥學中是祛風濕藥,臨床用于祛風濕止痛效果甚佳。另外一個功效是治療魚骨鯁喉。早在十幾年前,我就想到威靈仙的這個作用,應該是作用于食道和咽喉部的肌肉,促使魚骨排出。所以,我用威靈仙加入半夏厚樸湯,再加桔梗瓜蔞皮升降散,治療梅核氣療效卓越,基本1周見效,數(shù)周痊愈。
2011年,有一個賁門失遲緩癥患者求助于我,她于每晚臥床后,晚飯所吃之食物便會一口口返出,我也用以威靈仙為主的處方治療:威靈仙30、旋復花12、代赭石30、蘇梗6、半夏20、蒼術20、生姜9、厚樸12、姜竹茹12、制南星12、青皮9、炙甘草6。1周緩解。
鄧老對威靈仙的研究和使用,也證實了威靈仙可作用于食道肌肉的觀點。他在《搶救中醫(yī)學術的幾點意見》(1983年2月)中說到:60年代他和解放軍157醫(yī)院搞聯(lián)合科研,論證了威靈仙治療骨鯁的機理并不是在于軟化了骨頭,而是在于松弛了食道的平滑肌致使骨鯁得以排除。
所以,上述四張?zhí)幏?,均為經過鄧老潛心研究的效方,如果能在臨床中靈活應用,應該會取得非常好的療效。
我知道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有“鄧鐵濤研究所”,在廣州還有“國醫(yī)大師鄧鐵濤傳承工作室”。我不知道這些鄧老的嫡傳正宗徒弟,是怎么研究鄧老的,他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能否讓鄧老歡喜。鄧老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其豐富程度,已經到了朝任何中醫(yī)臉上吐口唾沫,都能讓他升官發(fā)財?shù)牡夭剑@能讓老先生歡喜嗎?學習、總結、創(chuàng)新、超越,最后帶動整個中醫(yī)行業(yè)的興旺,這才是鄧老嘔心瀝血之所圖。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為了振興中醫(yī),我們讀到了鄧老甘做人梯的誓愿!
上海民間中醫(yī):五味子醫(yī)生,方震宇,中醫(yī)狂人?,F(xiàn)在君和堂、熙和堂、三愛門診部執(zhí)業(yè)。
其評中醫(yī)時政深而透,講中醫(yī)干貨廣而博,述中醫(yī)理論明而顯,博古而能化,通今以致用。
請中醫(yī)行內人士關注“五味子醫(yī)生”個人公眾號,里面的純原創(chuàng)、極專業(yè)、最高端的中醫(yī)行內文一定不會讓您空手而歸!